帝国的觉醒_第七章光复釜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光复釜山 (第2/3页)

动。

    17日上午,帝国舰队云集到釜山海岸边,开始用舰炮对日军的防御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午时刚到,旗舰上便升起下令登陆的信号旗,上百艘登陆舰和小艇迅速向海岸挺进。

    登陆战的主力是尹成浩指挥的朝鲜兵团,作为第一支正式编入帝国军序列的独立外籍部队,其总编制兵力达到十万之多。由于军团编制中没有重型火炮,轻火器的数量也相对较少,主要职能是作为近卫军主力的侧翼掩护或担任辅助攻击任务。按照和朝鲜方面进一步谈判磋商之后签订的《中朝共同防卫协定》,明帝国在任何时候有义务保护朝鲜国不受任何形式的军事侵略或威胁,而朝鲜国的军事义务则是保证外籍兵团的兵源和部分军费。协定中规定,除现役外,朝鲜国应当随时保证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军团兵不少于十万,且必须是年龄在十六至二十四岁之间、身体强壮勇敢坚毅的健康男子。预备役士兵被外籍兵团录用后需到帝国蓟州军营中接受为时不少于半年的严格中式训练,合格后方正式载入军籍。所有外籍士兵应当在帝国军中服役十五年,其间所有薪酬待遇包括退休金和伤亡抚恤都与普通国防军相同。此部分费用由帝国和朝鲜国按四比六共同承担。

    此刻第一批踏上釜山土地的是朝鲜兵团第一旅的士兵,他们在蓟州大营经受过为期三个月的兵种训练和同样时间的战术训练,参战前也按照战场需要进行过整备换装,实际战斗力可以说和帝国国防军不相上下。他们刚一跳下运输船,便在齐膝深的海水中按照作战cao典组织起来,由两名手执大型方盾的掷矛轻步兵、一名使用朴刀或铁钩的白刃格斗兵、一名长矛手和装备鸟铳的伍长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相互掩护着向海岸上挺进。在他们背后,近卫军的炮兵部队则忙着将沉重的火炮和弹药卸到专用的登陆筏上,几人一组将其推上海滩。

    日军的短促突击就是在此时开始的。转眼间,密密麻麻的足轻士兵从隐蔽处涌了出来,平端着手中的扁头竹矛向帝国军冲过来。此时登上海滩的朝鲜兵团数量只有两个营一千人,而近卫军的大炮在登陆筏上是无法提供火力掩护的。

    可是帝国朝鲜兵团并非战争初期不堪一击的朝鲜正规军,也不是散兵游勇般打游击的地方义兵。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他们没有哪怕片刻的惊惧,而是立刻由散兵状态转换为战斗队形,各个伍之间相互靠拢,以百人的卒为单位结成与敌人抗衡的战阵。

    一切都和训练场上一样。

    掷矛兵们排成单列横队半蹲在地,把盾牌紧紧靠在一起构成橹墙。伍长们在盾墙后面举起鸟铳,瞄准迎面冲来的敌人。密集的火器击发声接连响起,帝国军的阵线前随即升起一排灰色的浓烟,有超过一百名日军被鸟铳击中,惨叫着纷纷扑倒在地。然而对于汹涌而来的数千人而言这只是沧海一粟,滚滚洪流只是略为一滞,便又流畅如初地杀将前来。

    伍长们已经退到后列装弹去了,掷矛兵则纷纷站起身,将手中的标枪奋力投向敌人。惨叫连连声中,日军的前锋已经冲到面前,手中的竹矛对着帝国士兵一阵乱刺。可是在铁皮镶边外衬牛革的厚实硬木盾牌面前,这种盲目而纷乱的攻击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途,反倒是躲在后面的朝鲜长矛手每每看准机会从盾墙后突然发难,刺杀了不少日军。

    “真是愚蠢啊。”帝国朝鲜兵团指挥官尹成浩在自己的座舰上用千里镜观察着战场局势“正面冲击拥有强大防护力的盾步兵,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自杀行为呢。”他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参谋说道:“向旗舰发信号,登陆受阻,请求舰队进行一轮火力急袭。”

    一分钟之内,十二艘主力舰的侧舷同时喷射出大团火光和烟雾,犹如上百条火龙在齐声咆哮,七百二十枚炮弹如暴雨一般倾泻到密集的日军队列中。就算晴天里落下雷霆霹雳也不会比这让人们更心惊胆寒了,转瞬间,数以千计的士兵在焰火般华美的霰弹风暴中灰飞烟灭,炽红的实蕊弹在人群中尖啸着飞过,如同锋利的刀刃般削去一块块焦黑的躯体。日军的队列被从软肋处撕开一处巨大而狰狞的伤口,令它整个痛苦地颤抖起来。

    作为一名老练的副官,尹成浩不会漏过任何粉碎敌人的大好时机,此时见日军阵脚松动,立刻下达命令:“以两为单位,散兵短促突击!”

    朝鲜兵团的编制与帝国其他序列的部队大不相同,一个“两”由左、右两个伍组成,左伍长又兼任两长,既可以分开独立作战,也能合并起来组成一个十人小队。收到指挥官的命令后,两长们立刻指挥小队收缩正面宽度进行战术变形。四名掷矛兵分别处于前排和左右两翼,用手中的盾牌来保护整个小队;两名长矛手负责攻击前方敌人;格斗兵则从侧翼提供掩护;两长和右伍长居于小队后卫位置,用鸟铳远程杀敌。

    以大方阵发动冲锋的日军面对帝国军机动灵活的散兵队伍一时有些无所适从。如果从正面进攻,效果和方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如果要从两与两之间的空隙锲入攻其侧翼,长而笨拙的竹矛在这种环境下决不是格斗兵的对手。

    面对无法战胜的敌人,最明智的办法是逃跑,最愚蠢的办法也是逃跑。

    当看到好几千日军发一声喊转身逃跑之时,露出会心微笑的并不止是尹成浩一人。

    朝鲜兵团的士兵们开始追杀那些溃逃的足轻,这并不太容易,尤其是同时需要保持队形不致散乱——毕竟在主力部队登陆建立防线前,安全还远远谈不上。追出约摸五百步距离,尹成浩座舰上吹响了收兵号,士兵们朝着倭人远遁的背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