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山崩于前 (第1/3页)
第八章 山崩于前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西元158941日,清晨,斯摩棱斯克。 激烈的战斗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夜,纷乱的足迹踏碎了点点残雪,泥泞的荒原上刺眼地支楞着柱柱黑烟。彻夜鏖战,帝国军队人疲马乏,抵挡不住俄国人一波波无休止的进攻,防线上被接连撕开多处缺口。 一支哥萨克骑兵团首先从帝国府军右卫的侧翼成功突破。短短几个时辰之内,便有超过两万士兵涌入这个防御缺口,这一成果甚至超出了大多数俄军将领原本的构想。现在,哥萨克勇士们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明帝国泰西远征军大本营。 在大多数哥萨克看来,打仗只不过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与喝酒、睡觉或者抱女人都没什么分别。战斗是哥萨克与生俱来的灵魂,就如血管中流淌的伏特加一样炽烈guntang。他们并没有沙皇军队的制式装备,哥萨克人只相信自己的甲冑和武器,哪怕在别人眼中简陋得如同玩具一般。他们是天生的豪勇武士,并不以坚甲利兵为恃。 此刻,这样一群狂野如狼的武士正奔行在离离莽原之上,他们仅仅用粗糙的皮甲勉强防护要害,手里拿着弯刀长矛乃至五花八门的各色兵器。哥萨克的脚步震撼大地,犹如万兽奔腾势不可挡。 突然之间,便若一个生涩刺耳的音符插入其中。原本激越高昂地雄壮乐章戛然而止。冲在最前列的俄罗斯士兵迟疑地停下脚步。他们彼此推搡,左右张望,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前方地平线上出现的赤金色朱雀军旗。 战鼓隆隆,两千名帝国火枪兵分为四个编队齐步迈进。他们头戴无檐雉羽熟铁盔,金红色的棉布斗篷贴身斜扎在左腰,并肩接踵以每丈五人的紧密间隔排成齐整如削的四列横队,每列间则相隔五尺距离。兜鍪上插着红色马鬃冠饰的鼓手不紧不慢地打着拍子,火枪手们踏着鼓点迎向前方的敌人。每三个正步之后便有个稍慢地大步。以便调整队列步伐整齐划一。 其时哥萨克军队中装备火器地数量亦不为少。这些旧式火器大多是西班牙穆什克特火绳枪地仿制品,枪体笨重射速缓慢,实战中往往要和长矛兵混编方阵。因此,帝国火枪兵的四列阵在俄军看来相当陌生。 “都给我冲!不要害怕那些中国小子!他们没有长矛的保护,横队也过于拥挤,一点燃火绳就会把身边的人炸上天去!”来自顿河的哥萨克骑兵团长,独眼的波尔金柯夫大尉高声叫喊着。“给我冲!把他们像蚂蚁一样踩在脚下碾个粉碎!”在他的带领下,一团哥萨克骑兵率先加速脱离阵线,以百人为一列展开宽大地冲锋队型恶狠狠地扑上前去。 “停止前进!”军官的黄铜哨子发出尖利嘶鸣,鼓手打出两个急促的节拍,指挥火枪方阵停下脚步。士兵们不慌不忙,从肩头取下燧发枪,解开腰间的鹿皮弹药袋,往枪口倒入一小封精炼火药和药垫。用通条用力填紧后再搠进铅子。整个动作沉稳平静。与日常的无数次训练别无二致。 “将军,我们的炮兵已经进入阵地,请下令攻击。” 尹成浩心情恶劣地干咳了两声。却不忙回答,先朝着雪隼师师长张先声瞪了一眼“敌兵势大,而我们的大本营却只有两个军团护卫。尔等务必将士用命,坚守阵地不得退缩。” “将军请放心,”张先声握起右拳在胸前一擂“虽只两个神机军团,已足可当夷兵数万。况且我师第三军团也正在侧翼迂回,罗刹军马虽众亦不足为惧。” “是么?”尹成浩不置可否地摆了摆手。“传令下去,任意开火。” 一骑军使飞马驰向炮兵阵地,片刻之后,上百门虎蹲炮同时向数百步外的广阔平原上倾泻弹雨。这种不经定标地弹幕掩射地精度和杀伤效果都不为理想,但对于人马皆不被甲的哥萨克骑兵而言,同样不啻于穿越一场死亡之雨。 ;:。 更多地则挥舞战刀纵马冲过弹雨。他们色彩艳丽的战袍和披风在疾驰中猎猎舞动,三尺弯刀在晨光下映出寒光。 “第一列,举枪!”战场对面,帝国军官高举马刀,目光紧锁前方奔流而来的哥萨克骑兵集群,全神贯注地估算着距离。“第一列!预备!开火!” 一片硝烟从明军的阵地上升起,横队中的第一列火枪兵一起扣动扳机。他们顾不得察看齐射效果,用通条包着麻布的一端在枪膛里掏擦了几下,随即将另一封火药倒入枪膛。与此同时,后三列火枪手在军官的指挥下依次举枪射击。 明军燧发枪有效射程约一百五十步,相当于哥萨克骑兵三十秒的冲锋距离。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明军火枪横队一共发起六次齐射,密集的铅弹穿透了哥萨克骑兵的身体,将他们连人带马成排打倒在地。 “第一列!上枪刺!”第二次射击之后,排在首列的帝国火枪手不再装填子弹,而是纷纷倒转枪身,从腰间取下两尺长的木柄短剑,将木柄插入枪尾肩托处的凹槽,扣紧三个黄铜插销。如此一来,他们手中便出现一柄六尺余长的短矛,足以正面迎击骑兵手里的马刀。 两军交锋间不容发,转眼的功夫哥萨克士兵已纵马来到跟前。然而火枪兵们单膝半跪,用手中的刺刀挑击战马的眼 口,迫使它们受惊后退。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