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12页)
下,目闪奇光,向鲍恩仁惊问道: “鲍兄还对甚么事儿,如此纳闷?” 鲍恩仁道: “这湖滨小镇,既非通都大邑,又未举行甚么‘水月争夺大会’,为何吸引得‘辣手空空’水中月,‘空手无归’萧慕人,‘小气鲁班’吴大器,‘麻脸神相’袁大麻子,甚至于连‘陆地游仙’霍出尘,都在附近出现,这种情况,不会是太偶然吧?!” 司马白颔首道: “确实不可能是偶然巧合,鲍兄前已动过这项疑念,我们刚才只顾请那袁大麻子相人相物,倒忘记向他问问此来则甚?” 鲍恩仁苦笑道: “不一定要问袁大麻子,前述诸人之中,我们只要能找到一个,便可真相大白!” 司马白道: “鲍兄要想找谁?” 鲍恩仁应声答道: “敌必当王,射先中马,要找自然是找对我们最有价值之人…” 司马白想起鲍恩仁曾说之语,扬眉说道: “鲍兄是要找‘小气鲁班’吴大器么?我记得鲍兄曾说至少有三个地方,可能会发现他的踪迹,不过…” 鲍恩仁看他一跟道: “不过甚么?司马老弟怎么言有未尽?” 司马白笑道: “袁大麻子不是说那‘猫’字,是‘失去浑无迹,不寻却又来’么?…” 鲍恩仁苦笑一声,接口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袁大麻子之言,不过只能略作参考…” 司马白不等鲍恩仁往下再说,便自扬眉一笑,接口说道: “鲍兄想找‘小气鲁班’吴大器。小弟自不反对,但不知是在那三个地方。可能寻得着他的踪迹?” 鲍恩仁道: “第一,吴大器极为贪杯,我们可以遍搜左近酒肆…” 司马白不表同意,摇头说道: “江南是鱼米之乡,人民富庶,到处皆有美酒,吴大器虽令贪杯,也不必在左近酒肆卖醉!” 鲍恩仁道: “第二,吴大器极为好色,我们可以向这镇上的妓娼之中…” 话犹未了,司马白便又表反对地,截断鲍恩仁的话道: “好色之人,未必急色,吴大器盗走三宝,明知我们不逊损失,必会追寻,若敢仍在妓院娼寮中,鬼混勾留,未免太胆大了?” 鲍恩仁自以为独得其秘的两种追寻吴大器的意见,都被司马白反对,不禁有点气沮地,苦笑说道: “第三项的可能性更小了,我是想再去那‘小鼋头渚’看看!” 司马白剑眉一轩,霍然站起身形,点头说道: “好,我们把握时机,立刻就走!” 他这种动作,把鲍恩仁着实吓了一跳,目注司马白,大感意外说道: “司马老弟,你怎么突然赞成,不再表示反对了呢…” 司马白笑道: “一来,吴大器既知‘陆地游仙’霍出尘前辈,意欲‘怀壁沉江’,并在桌上留书,告诉我们,则他定会归向霍前辈报命,或是去往‘小鼋头渚’看看霍前辈的凶吉?究意是业已‘怀壁沉江’,抑是‘留壁沉江’,或‘人壁俱在’?” 鲍恩仁“嗯”了一声道: “经司马老弟这一分析,我以为可能性更小的第三推断,居然变成可能性最大的了!” 司马白道: “何况,袁大麻子从那‘猫’字之上推料,说猫性嗜鱼,欲寻‘小气鲁班’踪迹,须在近水之处,则鲍兄前往‘小鼋头渚’之议,岂不又与袁大麻子的拆字灵机相合?” 鲍恩仁哈哈大笑道: “老弟越说越妙,但为何要立刻就走,去心太急?” 司马白道: “这倒并无太大道理,我只是认为吴大器必对‘陆地游仙’霍前辈,极为关怀,去得晚时,恐怕错过而已。” 鲍恩仁点头道: “也有道理,我们不论在‘小鼋头渚’之上,有无所得,已不必再返此处,且唤来店家,结帐立去便了。” 司马白闻言,便唤来店家,结清酒饭等帐,与鲍恩仁立即再度赶赴“小鼋头渚” 由于距离不过十里路程,那消多久,便又到达那方斜伸江中,地势不太狭小的“鼋头”形状的巨石之上。 但石上江边,都是空荡荡、静悄悄地,那里有丝毫人迹? 司马白目光一扫四外,有点失望的向鲍恩仁苦笑说道: “鲍兄,我们可能来得太早,吴大器在店中桌上留语,有‘月白风清’字样,我们且在石上小坐,等到月上东山,看看有无讯息好么?” 鲍恩仁笑道: “老弟洞庭之约,为时尚早,我又身无急事,便在此欣赏江风月色,坐等终宵,也无不可!不过我却觉得那小气鲁班吴大器,似乎已来过的了?” 鲍恩仁愕然道: “鲍兄何以见得?” 鲍恩仁伸手指着靠近江水的大石边缘,双眉微轩,含笑说道: “老弟行走江湖,对于身边各事,要尽量观察入微,才会有不少意外收获,与各种便利,你去仔细看看,那靠近江水的大石边缘,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 司马白先虽注目,只是大略看看,看看有无人踪?如今听得鲍恩仁这样一讲,不禁有点面红耳赤地,赶紧走过细看。 他人极聪明,并非笨蛋,这一有心细看之下,自然便看出端倪?! 大石边缘,有点香灰烛泪。 江边风大,香灰已几被拂散,只剩极少残余,非经细看,委实不易发现。 烛泪虽比较显目,但也只有淡淡数点,足见鲍恩仁目力之锐,以及心思之细,实非常人所能企及! 就这点烛泪香灰,便显示出业已有人曾来石上,对江祭拜。 对谁祭拜?答案当然不会是祭拜甚么江神野兔,而是新于昨夜才沉江自绝,位居“武林十绝”之首的“陆地游仙”霍出尘! 祭拜之人是谁?假如上面的答案正确,则这二项答案,毫无疑问地,便是“小气鲁班”吴大器了。 司马白见了香灰烛泪,心中再一忖度,便已明白,转身走回,向鲍恩仁苦笑说道: “鲍兄,一步来迟,鸿飞冥冥,如今方想起袁大麻子说过,机缘当在十六日后,时机未至前,浑无迹象,何必空等,我们走吧!” 鲍恩仁笑道: “浩浩奔流,大江东去,月夜之下,景色想必更佳,我们无须亟于离去,且在此坐上一夜,或是半夜,也许香灰烛泪,并非吴大器所留,他会突然撞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