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长剑女儿情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4/11页)

解起来,目注鲍恩仁道:

    “鲍兄是否根据我们推断‘岳阳楼’上的青袍道人,便是司马白老弟,才猜测这地上的两种脚印,并无…”

    鲍恩仁摇头道:

    “那‘岳阳楼’上的青袍道人,究竟是谁?仅凭推理,怎可断言。我是因为曾与司马白老弟,共同行止了一段时间,平素观察力量,也尚称仔细,才看得出这两种脚印中,大的比司马白壮大,小的又比司马白纤小。”

    吴大器皱眉道:

    “司马白老弟生得秀里秀气,是副标准美男子,俏书生的身材,则这双比他纤小,留痕不深,显然轻功极俊的脚印,应该属于女子所有!”

    鲍恩仁点头道:

    “小弟完全同意,正因花寒玉已死,柳还珠不知,也不会这样凑巧地,来赴‘端阳洞庭之会’,故而进一步可以把这女子的身分,确定为柳明珠,或江小秋的二者之一…”

    吴大器目光微转,想了一想,突然笑道:

    “假如以鲍兄的这种两分法,作为论据,进一步地加以推理,似乎又可归纳出单一对象,确定为柳明珠了!”

    鲍恩仁笑道:

    “吴兄如何立论?”

    吴大器道:

    “假如是江小秋姑娘,则根据她在‘岳阳楼’上,剑劈‘黄钩毒蝎’,立追敌踪的已知情况,似可判定她的对手为‘天蝎童子’卫权!”

    鲍恩仁道:

    “相当合理…”

    “但卫权号称‘天蝎童子’之故,便因身材矮小,另一只脚印,既甚壮大必不是他,因而可以反过来猜测,他的对手,也不是江小秋了…”

    他正说得头头是道之际,鲍恩仁突然微侧身形,伸手一指道:

    “吴兄你看…”

    吴大器随着鲍恩仁的手指看去,只见约莫三十来丈以外,有个白衣书生以极快步履,奔向岸边,但所见白色儒衫,似已污秽,染有不少血渍!

    由于距离尚远,任恁鲍恩仁与吴大器的目力再好,也无法看清究竟是这白衣书生自己受了重伤?抑或染的是旁人之血?

    鲍恩仁因未见过江小秋的男装形象,遂向吴大器问道:

    “吴兄,这是不是你在‘岳阳楼’上相遇之人?”

    吴大器只觉身形颇象,面貌却无法看清,遂试探性的略提真气,高声叫道:

    “江姑娘…”

    既已提了真气,自能传声及远,但那白衣书生,却连理都不理,只在岸边解下一只梭形小舟,便纵入舟中,荡浆而去。

    吴大器道:

    “这白衣书生定然不是江小秋姑娘,否则,她定必向我追问司马白的死讯!鲍兄,我们且向他出现的山脚之处,搜一搜着,他满身血渍,定经打斗,或有什么蛛丝马迹?…”

    鲍恩仁正在点头,忽然“咦”了一声自言自语说道:

    “时近端阳,‘洞庭湖’上的怪事多了,难道这白衣书生,竟是‘天蝎秀才’欧阳纶么?”

    这时,吴大器也看出蹊跷原来那满身血渍的白衣书生,独驾小舟的所行方向,竟是直对湖中那艘“天蝎白舟”驶去。

    鲍恩仁与吴大器四目遥注,见那白衣书生把小舟驶近以后,竟飘身纵上了“天蝎白舟”

    吴大器苦笑道:

    “此人既然敢上‘天蝎白舟’,多半便是‘天蝎秀才’欧阳纶了,我们且再看看舟上会不会起争斗!”

    那白衣书生应该便是“天蝎秀才”欧阳纶,或其手下人物,否则,只要争斗一起,便属敌气同仇,不论那白衣书生究竟是谁?吴大器与鲍恩仁也会立即赶去,替他打个接应。

    就在吴大器与鲍恩仁聚精会神地,凝目注视之际,怪事再度发生!

    在“天蝎白舟”西南方约莫六七十丈以外,从漠漠水云中,又出现了一艘巨型白舟!

    约莫百丈的距离,虽然太远,但因那艘巨型白舟的全船灯火通明,到也约略可辨。

    船头、船尾均有图样,但看不清是否“蝎子”?以及尾钩泽色?

    桅杆飘有长幡,幡上书有字迹,但也看不出是否“欧阳”两字?

    总而言之,若从外型看来,远的那艘白色巨船,比近的这艘白色巨船,因桅杆顶上,多了飘扬长幡,竟更像“天蝎秀才”欧阳纶横行江湖的“天蝎白舟”!

    更妙的是,远的那只白舟,才一出现,近的这只白舟,便立即起锚,转舵追去!

    吴大器目注鲍恩仁,眉头紧皱道:

    “鲍兄,‘天蝎白舟’也闹双包,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了!明日便是端阳,‘洞庭湖’上,会不会弄出两个司马白呢?”

    鲍恩仁苦笑道:

    “我也莫明奇妙?简直可以说被弄得满腹疑云,一头玄雾!”

    吴大器指着那两只一前一后渐行渐远的白色巨舟,扬眉问道:

    “我们要不要追?”

    鲍恩仁摇头答道:

    “吴兄请看,它们走得多快?我们这种单橹小船,只宜在岸边游湖赏景,纵然船家技好,不畏风波,也无法追得上呢!”

    说至此处,双眉微扬笑道:

    “但既入宝山,不能空手而回,吴兄刚才之议,我到赞成,不妨去往那满身血渍的白衣书生的出现之处看看。”

    鲍恩仁既赞同此议,吴大器自然便与他一同走往三十来丈以外的那片山脚。

    果然,才到山脚,便发现了情况…

    鲍恩仁与吴大器才一转过山脚,便相顾一怔,止住脚步,鲍恩仁手指一片树林,皱眉说道:

    “吴兄,你嗅出蹊跷没有?这片树林之中,有好重的血腥气息!”

    吴大器点头道:

    “我闻见了,我们进林看看!”

    这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江湖,深知林内右有藏敌,则凶险必甚,否则,也不会把“追敌入林”列为江湖禁忌之一!

    如今,他们虽见白衣书生已去,入林之时,仍极谨慎。

    他们不是并肩闯入,而是一前一后,前面的吴大器,注意前、右两方,后面的鲍恩仁,注意左上两方,这样一来,除非敌人是从地底冒出以外,那一方若有情况,他们也会及时发觉。

    这措施,并未经过磋商,他们完全靠的是互相一对眼神便懂心意的高度默契。

    行约丈余,未遇埋伏,林中倒出现了一片两三丈方圆空地。

    空地上血污狼藉,躺着三具人尸!

    江湖人物,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为情,有的为义,整日都在刀头喋血,剑底飞魂,区区三具人尸,似乎并不值得使吴大器、鲍恩仁等经多见广之人惊异。

    但他们见这三具尸体,却均心神微辱,有点相顾愕然?

    吴大器与鲍恩仁又惊又愕之故,是发现这林中的三具死尸,有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