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少林拜山 (第4/7页)
师好说,在下等人,原是依据江南武林大会的决议,推派代表,上宝山拜山来的。” 老寿星道: “觉慧方丈,少林寺僧侣这般倾巢出动,是不是给咱们看场面的?” 觉慧方丈含笑:“老施主误会了,敝寺出动五百僧侣,五院首席,由贫憎率领下山迎接,这是最隆重的迎宾之礼,除了迎接当今皇上御驾,武林中当得这样隆礼接待的,只有九大门派掌门人亲临。贫僧方才听狄施主来说,今日责临少室的,是江南武林大会的诸位代表,贫僧才以此礼节下山恭迎,算是对江南武林同道的一点敬意,岂敢以此炫耀?” 老寿星给他说得脸上一红,呵呵一笑道: “这么说,老夫倒是错怪你们了。” 公孙襄忙道: “方丈大师这如此隆重的大礼见迎,在下和江南同道如何敢当。” 觉慧方丈道: “贫僧方才听公孙施主言过,诸位是依据江南武林大会决议,推派代表前来敝寺的,那么,江南武林大会必然有什么见教之言了?” 公孙襄含笑道: “方丈大师见询,在下只好直言奉告了,不过在下想先请教方丈大师一件事…” 觉慧方丈道: “公孙施主请说。” 公孙襄道: “不知贵寺憎侣之中,可有法号叫做圆规的师傅吗?” “圆规?”觉慧方丈微微一怔,道: “敝寺目前共为三代,贫僧是慧字辈,第二代是通字辈,第三代是远字辈,少林门下,并无圆规其人,至于在敝寺挂单的僧侣中,有没有圆规,那就要查一查才知道。” 老寿星道: “不用查,这圆规和尚不守清规,咱们已经带来了。” 觉慧方丈轻哦一声道: “这个叫圆规的僧侣,并非敝寺弟子,不知和敝寺有何牵连?” 老寿星道: “他自称是少林弟子,又有度牒为凭,方丈若说少林没有这个人,又有谁能信?” 觉慧方丈微微一笑,合十道: “善哉!善哉!敝寺建刹已有千载,在江湖上薄有声誉,许多不肖之徒,就假借少林之名,在外招摇撞骗,也有些佛门败类,粗通拳术,往往假造度牒,藉作进身之阶,去充当护院之类的工作,假冒少林寺度牒,在江湖上到处可见,还望老施主明鉴。” 巴弼畿听得一呆,心想:这么说这圆规和尚莫非不是少林弟子,假冒少林之名了? 老寿星道: “这么说,老和尚是不承认了?” 觉慧方丈合十道: “圆规纵非少林弟子,但他假冒少林名义,那就和敝寺有关了,又蒙诸位施主劳师动众而来,想来必非小事,还望老施主把此人所犯何事,赐予见告。” 老寿星道: “老夫也只是听说,至于详细情形,是长江三十六寨总瓢把子巴弼畿巴老弟目睹之事,还是让巴老弟来说吧!” 翻天蛟巴弼畿闻言走上几步,拱拱手道: “方丈大师,在下巴弼畿。” 觉慧方丈行礼道: “巴大侠威震长江,贫僧幸会了。” 这两句话,从少林方丈大师口中说出,自然不同了,巴弼畿觉得脸上甚有光彩,连忙拱手道: “方丈大师好说,在下应邀参加江南武林大会,途经南昌武阳,那里有一农家新娶媳妇,稍有几分姿色,那天早晨有一个游方和尚,在他门前募化,看到新娘子动了yin心,当晚居然越墙而入,持刀捆绑新郎,意图jianianyin,新娘哭喊饶命,正好在下住在武阳一个朋友家中,夜半听到哭喊之声,及时赶去,把那和尚拿下,在他身上搜出度牒,乃是贵寺弟子,法名圆规,在下因贵寺领袖武林,被同道视同泰山北斗,不敢擅自处置,就把圆规带去大会,请大会处置,大会也因碍在贵寺面上,特地推派了几位代表,把圆规押上贵寺,请贵寺处置。” 说到这里,从怀中取出一份黄纸度牒,说道: “这就是从圆规身上搜到的贵寺度牒,请方丈大师过目。” 他说完之后,早有一名八部天龙护法弟子随着走出,从巴弼畿手中接过度牒,送呈方丈。 觉慧方丈口中连声念佛,接过度牒,就回头朝戒律院首席叫道: “诚通。” 诚通双手合十道: “弟子在。” 觉慧方丈道: “这度牒你拿去看看。” 诚通恭敬的双手接过,只看了一眼,就躬身道: “回方丈,这张度牒只是一般寺院用的,黄纸上的字句,均系现成印就,他在某某寺剃度和法名某某,都是后来填写上去的,和本寺的度牒不同,上面盖的三宝法印,虽有少林字佯,但也字迹模糊,粗糙不堪,和本寺完全不一样,尤其本寺弟子,法名之中,有一个字是代表辈份的,圆规二字,也不合本门取法名的规定,此一度牒,显系伪造之物,请方丈明鉴。” 说完,双手呈上度牒。 觉慧方丈朝巴弼畿微微一笑,合十道: “巴大侠维护敝寺声誉,贫僧代表敝寺敬向巴大侠致谢,至于这假冒敝寺弟子的圆规,触犯佛门律条,破坏敝寺名声,还请巴施主把他交与敝寺,巴大侠意下如何?” 巴弼畿眼看觉慧方丈一脸正气,神态和蔼,早已把来时的一腔仇怒之气都平静下来,觉得少林寺历经千载,屹立江湖,成为武林人心目中的泰山北斗,确实不同凡响,名门正派,毕竟有它一股正气,当下拱手道: “在下自当遵命。” 回身招了招手,便有两名一身水靠装束的佩刀汉子押着一个年轻和尚,走了上来。 觉慧方丈回头道: “诚通,此人假冒少林弟子,又犯佛门yin戒,有玷本寺清誉,依本寺戒律,该当如何惩处?” 诚通合十道: “回方丈,圆规非本寺弟子,本寺无权惩处,但他在外假冒本寺弟子之名,按本寺律条,杖责一百棍,没收其度牒,不知方丈认为是否妥当?” 觉慧方丈道: “可以,就照这样办。” 大家眼看少林寺处置倒也极为公允,也无话说。 诚通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