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玉剑屠龙怀宝惹上杀身祸 (第3/4页)
?” 方瑜一指手上纸扇,道:“方某手上这把纸扇,看来竹骨纸面,却能击石成粉,裂铁成泥,透过内家罡气,可以抵达飞花却敌、摘叶伤人的境界…” 两小听到这些话,两眼直直地朝这位瑜叔看来。 “飞花却敌,摘叶伤人”那是武家所传闻中的话。眼前瑜叔真有上等上乘,不可思议的内家功力? 烈火星君韦涓并没有像两小那样的想法,他知道方瑜此话并非自吹自夸,而对方瑜实有这份能耐。 行家估量行家,从一件极细微的事上,可以估得出对方的分量来。 前面镇街饭店中“翠竹书生”一声轻笑,立即引起邻桌韦涓所注意…。 韦涓是个练武的行家,他听出这声轻笑,出于对方浑雄无比的丹田之气跟一般人不一样。 是以当时立即引起他注意,旋首回顾一眼。 翠竹书生接着又道:“‘精金钢母’是一宗稀世珍物。可以铸成吹毛斫铁的神兵宝剑,引起江湖中人所觊觎瞩目,可是在方某看来,不啻顽铁一块。” 方瑜视线移向兄妹两人这边,又道:“仇儿、蕙儿,并非你瑜叔危言耸听,你等如此疏忽大意,落进行家高手眼里,随时可以惹上杀身之祸。” 韦涓一震,问道:“方英雄,此话怎讲?” 方瑜道:“‘精金钢母’乃是西方太乙真金精华所萃而成,三更时分,毫光直冲霄汉,平时其透出的毫芒,岂是布帛所能掩住,又岂能瞒过行家和高手的一对眼睛?” 韦涓听到这些话,无法否认,他也有考虑到这上面,所以沿途上来,极是注意小心。 可是,结果还是给这个翠竹书生方瑜,悄悄衔尾缀上。 胡家兄妹两人,跟方瑜已认上这层关系后,说话也就随便了佳蕙姑娘眨动一双星星般的明眸,问道:“瑜叔,如何的包扎,使‘精金钢母’的毫芒,才不致透射出来?” 方瑜却是轻描淡写回答道:“这很简单,用软体兽皮,去屠夫那里买下一大块猪皮,裹上‘精金钢母’,就不再会有毫芒透射出来了。” 韦涓对方瑜两小所说的这些话,听来心里却是暗暗感叹不已…。 真是山外有高山,人外出能人“翠竹书生”方瑜看来不过三、四十岁光景,除了他一身上乘绝艺外,肚子里所藏的东西,居然还不在皤然鬓边,年将八十的“石旗山庄”庄主洪昭良之下。 天仇指了指山麓这条小径,问道:“瑜叔,你又如何知道咱们专绕小径而行?” 方瑜一笑,道:“傻孩子,这还用问,瑜叔跟在后面不就知道啦!” 韦涓听到方瑜回答天仇此话,听进耳里,脸上微微发热,心里暗暗叫了声:“惭愧!” 自己身列饮誉北地武林“海内五贤”之中,江湖上有“烈火星君”之称号,现在给人衔尾缀着,居然一点也不知道。 若不是“翠竹书生”方瑜,故意诵念书声相戏,可能对方跟到临安,自已三人还不知道呢! 当然,韦涓替自己感到惭愧,同时也可以想象到“翠竹书生”方瑜一身之学,不但已非泛泛之辈,显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不然,自己又怎会浑然不知? 韦涓原来不想问的,却又把这句话问出口来笑了笑,问道:“方英雄,你跟在咱姑侄三人后面,又准备如何呢?” 方瑜被问得一怔,才含笑答道:“韦英雄,恕方某不答反问…稀世珍物‘精金钢母’人人瞩目觊觎,据为已有,而出手翦径掳夺,如若衔尾缀着的人,不打此主意,他又为的哪桩?” 韦涓沉思了一下,才道:“以刚才我们姑侄三人,与方英雄还是素昧平生…难道方英雄侠胆义肠,暗中保护?” “翠竹书生”方瑜确道:“就是先前方某所说,韦英雄和仇侄、蕙侄女三人,携带稀世珍物,以一般情形说来,为了防患意外发生,该走人烟稠密的官道:可是你等三人,却绕静僻小径而行,使人百思不解…” 一顿又道:“唯一所能解释的,你三人已知道下手准备掳劫的对方是谁,同时也已清楚对方行踪过处,为了避过锋芒才舍官道而走荒僻小径。” 烈火星君韦涓听到这些话,对方瑜的机智,和他的料事如神,心里暗暗钦佩。 现在胡家兄妹二人,跟方瑜已认了叔侄之间的关系,是以并不否认,韦涓一点头,道:“方英雄机智过人,猜得不错,我姑侄三人正遭遇到你所说的那种情形。” “翠竹书生”方瑜视线从两小移向韦涓,问道:“敢问韦英雄,对方是谁?” 他问出此话,韦涓还未回答,接口又道:“是否前面镇街饭店午膳时,邻桌二位客人酒中听谈的两个喇嘛番僧?” 烈火星君韦涓听到方瑜后面所说的两句话,一声轻“哦”不禁疑窦又起… 他如何会问出这两句话来? 难道方瑜跟两小扯上“叔侄”关系,暗中却和“雪山派”有所连缀,方用此话前来试探? 韦涓心念打转,立即问道:“方英雄又如何会知道?” 方瑜一笑,道:“方某在镇街那家饭店午膳时,你三人就坐邻桌,方某发现韦英雄十分注意那两位客人酒中所谈的话,眉宇轩动,若有所思中-” 一顿又道:“方某从韦英雄当时那份神情,是以才有此猜测。” 韦涓听到这些话后,顿时疑团消失,同时发现此方渝真个机智过人,聪明绝伦。 现在对方已前后说出这些话来,烈火星君韦涓也就毫不隐瞒,把有关稀世珍宝“精金钢母”取得的情形,如何遇到“石旗山庄”庄主洪昭良,及喇嘛僧松云和道姑马玉屏山径截夺,险险丧命于松云的铜钱暗器,和洪老以“无影劈空掌”相救的前后经过,都说了出来。 韦涓接着又道:“经洪老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