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遇仇家被迫施杀手 (第3/7页)
子,你‘喔’个什么啊?” 芬嫂与韦涓闻声回头,见华玉娟一面在解围裙,一面含笑走了过来,同时又对韦涓瞥了一眼,芬嫂看在眼里,笑道:“你不用看大伟,凭你这条围裙,回头吃饭时必定赞美有加,少不得,又是个酩酊大醉!你坐下,咱们听听大伟的生意经。” 韦涓等爱妻坐停,便把来客所要求的事项,告诉芬嫂与爱妻,最后,他把自己的意见表明出来道:“这是桩大买卖,利大,害也不小,咱们可能因此把牧场的字号更闯开去,也可能找来麻烦,我倒准备接下它,可是…这还得你两位最后决定,客人现在走了,明日午前来听回音。” 他说完之后,又把来客给他的地图铺在桌上,他自己与爱妻倒在看图,而芬嫂却望都没望一下,正色对韦涓道:“大伟,这个买卖办到现在,整整已三年多了,从开始,全由你一手创开的,何况你与娟妹已结成夫妇,买卖上的事,你大可亲自决定,还用得着征求我们?你不觉得太见外吗?既然你准备接,咱们就接下了。现在要商量的,只是如何把牲口安全无事,送到客人指定的地点。” 韦涓在牧场的事务上,始终自认是个伙计,并不因为他与华玉娟已结了婚而逾权,所以,他有点不太自然,呐呐地张着嘴说不出话。他妻子在一旁看到这情形,伸手推推他,笑道:“大伟,你实在是食古不化,分得这样清干啥?我问你,依照图上的指示,牲口要经过崆峒山、祁山,逾大散关,沿太白山斜逾秦岭山脉。这些都还有理,然而我却不懂,为什么已将到湖北又折回来,把牲口赶到大巴山交卸呢?” 韦涓瞪着一对大环眼,摇摇头道:“我也不太明白,反正客人有他自己的打算,赵大方才还要求客人,能不能在秦岭以北交,客人虽没有表示,但我看得出,他不可能会答应,因为,他…芬嫂与娟妹当然也猜得出,这是南边来的老客。” 芬嫂很平淡的点点头,然而,华玉娟吃惊地叫道:“啊!原来是…哦…那就不怪他要把牲口赶入川境啦!” 韦涓沉重地颔首无语,目光望着自己夫人与芬嫂,看她们知道来客身份后,究竟作何表情? 芬嫂面上,一向很少有表情,若有,便是一贯的冷! 华玉娟却在沉思,三个人都不作声,静默了好半响,华玉娟扭头对芬嫂看了看,然后果决的道:“大伟,明天客人来,你就对他说,咱们把路线略为更动了一下,过秦岭不往西南入川,而东入商山交卸。” 韦涓闻言大惊,急忙拦道:“娟妹,这不是小事,你太冒险了,那里乃华山派门下势力坚强之地,牲口为数既多,驱送也不止一次。” 华玉娟不自禁站起身,傲然冷笑道:“人家既不怕崆峒与终南两派与咱们为难,咱们又岂惧华山派什么!大伟,放胆答应下,创字号在此一举,如若失败,咱们夫妇就干脆作农夫去。” 韦涓尚在犹豫,一旁芬嫂也缓缓地额首道:“大伟,娟妹的意见我赞成,趁此机会,咱们把万儿闯开去,你只要注意一点,‘南宋’同咱们交易,就得慎防‘北金’。江湖人与江湖人,总比较容易对付,你认为对吗?” 芬嫂面上冷,脑筋也冷,她的看法,确比韦涓夫妇要正确一些,于是,再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原则上决定接下这批买卖。这时,天已渐黑,华玉娟便亲自下厨房,把酒菜搬出来,大人们喝酒,孩子们也跟着浅酌一两杯,结果全家大小五个人,俱都有了几分醉意,草草吃过饭后,就各自回房睡下。 天上忽然飘下一阵毛毛细雨,直下到三更左右,牧场中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来人们轻车熟路,避过守卡的场丁,闪开值夜的马师,昂然直趋柜房。 柜房后面这间屋原是韦涓的卧室,但韦涓自从与华玉娟成婚之后,有大半日子睡在小院中,今日尤其不会在这间屋中。 来人们狂傲过人,入柜房便敲火点灯,灯光一亮,便见来的人共有四个之多。老少两位就在靠壁椅上坐着,一人站在柜房前,另一个只剩一条右臂的人直趋后屋门前站停,胆大妄为,竟敢伸手叩门。 “笃笃笃”三声,后屋并无回音,这人伸手再待叩门… 坐在椅子上的道装老者出声阻拦道:“不用叫了,屋里没有人。” 语气显得很沉着,神色尤其镇定,两眼神光炯炯,环扫全屋,蓦地,对后侧窗外一瞥,突然淡淡的道:“客人们夜访,窗外人无须大惊小怪,尽管放心进来。” 象这样的事,别说窗外人感到震惊,另两个中年人同样也为之一楞。然而,外面人却也真的应声而入,双方一对面,不由得同样地怔了一怔。 外面进来的乃是一位长袍方巾的中年人,长得相貌端正,温雅中略带几分威严,很快便恢复了面上神色,含笑道:“天下巧事凭多,敝人深夜作客,四位竟也不约而同,在下许元昌,请教道长上下是什么称呼?而且,似乎又面熟得很。” 道装老者听到来人自报姓名,不禁皱眉想了想,来人话完,他面露惊喜之色站了起来,走近这许元昌,微带悲叹的道:“世事如梦,阔别江南二十载,却不料会在此时此地幸会许老弟你…贫道一粟,许老弟此来…” 许元昌本已想起眼前道长的来历,刚待叫出来…却看到道长以目示意,并示道号“一粟”两字,他是聪明人,当然不会再直呼道长的俗名,于是,会心一笑,却不解地问道:“道长深夜作客,难道与牧场有何…” 道装老者见许元昌不答自己所问,反问自己来此的原因,他目视另两个中年人,对许元昌道:“这家牧场主人,与贫道未谋一面,来此乃为他们与牧场之间,有着五条人命,一双胳膊的仇恨。” 许元昌闻言一震,恍然作急地问道:“道长既肯为他人出面,必然与这两位深有渊源?” 道装老者淡然摇头道:“贫道于两年前偶经过此,巧遇这位崔老弟负伤踉跄而行,在伸手替他治伤时,惊见他左肩骨骼已碎,伤口并已溃烂,经贫道再三追问,才承崔老弟将上情见告,因同是江湖上人,故携之回山,时隔两载,崔老弟既伤至友之死,又痛己身之残,贫道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