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十八章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第2/4页)

能由一种群众运动造成,也只有亿万计的农民和诗人似的县官——亦即这社会里的主要人物——参加动手,才有希望。从这里我们也可着出。将内部的联系性加紧,使与现代科技接近,其目的不仅如亚当斯密之所说只在“使人民富裕”从今后一个半世纪的事迹看来,这是一种出在入生的奋斗。

    时是这种景象即公元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于英舰“皋华丽号”(Cornwallis)签字时仍无法看得清楚。那是最近几十年内,我们也仍无从了解在我眼前的暴力与动乱也还是这长期而惨痛奋斗之一部;这种斗争上溯至道光皇帝和钦差大臣林则徐,下至今日。只有所有的真相大白,我们才能意识到这庞大运动的恢弘范围。

    今日南京条约和附约的规定大概都因以后事实之衍化失去了效用。人民共和国之收复香港尚待实现;但是和平接收的协议业已签署。这皇家殖民地分作三部分:香港岛割让于1842年,有如上述。九龙半岛已在大陆,由于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而割让。所谓“新界”(NewTerritories)则在原割让之九龙更向大陆延伸,包括整个殖民地百分之九十的面积,因1**8年之九龙租借条约而租与英国99年,至1997年满期,也是刻下预定全部地区归还的日期。北京已保证让本地人自冶,在接收后50年内不更变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

    这政权所标示的“一国两制”如何在将来施行尚待揭晓,历史家所能确切指出的乃是,将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由农业管制之方式更换而为商业管制之方式。问题复杂。粗率看来.当一切趋于稳定之际,即国家这一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都可能因着中国而改变它们习惯上的面具。很明显的,中英处置香港的妥协方案算是得体,乃是因为它处理这问题时将之视作后面一个更大问题之一部。当中有地理与文化之影响,而不仅经济与政④治。

    英法联军

    本书之叙述,尚要回到19世纪之中期。

    南京条约签定之后10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和约将中国之商业开放,可是商业有赖于双方自愿的和积极的参与。假使通商口岸的居民受官僚的鼓励对外来者采取敌视态度,又当如何处置?假使中国商人与外商订约,却又违约而逃赴内地,不在领事职掌之内,又如何处置?外商如何抗议,要是他们照规定关税付税,内地的官吏却在同货品上科以昂贵的转口税?关于鸦片贸易,问题更多。1842年和约始终没有提及鸦片。是否今后其贸易可公开?抑或中国禁烟的法律依旧有效?简概说来“条约之系统”如果要有实际效率,各通商国家理应在北京设立公使馆驻留永久代表,中国内地应开放外商来往,转口税应有节制,若鸦片贸易已开放,应当明白承认其为合法。1856年有了一个新机会提出以上各种要求。中法和中美条约签署于1844年,内中有12年后可以修订的文句。英国人则根据最惠国的待遇,如果法国和美国提出修约,他们当然也可以坐享其成。

    自1854年,三国的外交官及海军军官即已在中国海岸南北来往,企图得到中国的反应而有成果。中国官员之中以广州总督叶名琛最为执拗。广州市民也曾在前后数年抗拒英人入城。更使问题恶化的是新皇帝威丰(本名奕詝,1850—1861在位)极端仇外。这种情形促使两个欧洲国家再度用兵,此次的军事行动有些历史家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艘中国的船只在香港注册,悬英旗。叶名琛的兵士登轮将英旗拆下,这就给英人以用兵之借口。不久法国也参加,其缘由则是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广西被中国官员杀害。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和印度兵士的叛变(SepoyMutiny)将这联合行动迟缓一段时候。可是英法部队一度集结,他们在1857年最后几天毫不费力攻占广州。时名琛被俘,客死加尔各答。广州在战争期间受英人治理3年。

    1858年夏,英法美俄军舰集结于天津附近海岸。前二者采取军事行动,后二者在近距离观望。大沽炮台被攻下,天津被占领。所谓天津条约签署于6月,实际上包括4种条约。这些条约一般的让各国派遣使节驻在北京,关税值百抽五,转口税2。5%,此外指名将内地口岸据商,于是所有的内地省份,包括台湾和海南岛,中国承认外国船只可航行于内河。这数国持有护照之公民得自由来往内地。在中英条约上,承认鸦片贸易为合法。中国向英法赔偿军费。

    以上条约,彼此政府批准互相交换缮本之后生效。次年,外国军舰准备执行交换,抵达塘沽海岸时大沽炮台正在修理,海河至天津一段设有障碍。只有美国公使接受中国官员之指示由陆路入京,交换缮本,虽说中国方面之接待缺乏友好态度。俄国使节原由陆路来华,也交换如仪。英法公使率领船舰18只,决心扫除河中障碍,与炮台上新炮位互相开火冲突。中国方面之部队由蒙古将领僧格林沁指挥,英舰4沉6伤,死伤四百余人,可是到头中国仍须赔偿损失。

    1860年英军18000人与法军7000人,又在华南雇得中国苦力2500人担任后勤,由陆路侧背攻击大沽后占领天津。途中和议耽搁了联军的进展,但是在10月他们已进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死在行宫。圆明园为皇帝相继离宫,去今日之北京大学不远,首先被联军掠夺,次由额尔金伯爵(LordElgin)下令焚毁。1860年之中英中法条约由咸丰之弟恭亲王奕沂出面签字,承认1858年之条约有效,将九龙割让与英,并承认法国教士有在中国内地购置地产的权利。

    在连串事件之中得到最大收获者为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俄国领使自称有劝说英法军离京之功,要求并获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之地,包括中日之海参崴(Vladivostok)及伯力(Khabarovsk),虽说在中国内忧外患无力支顾期间俄人已进入该处空旷地区勘界筑屋,并威胁中国地方官接受其主权。此间所辖土地逾30万英里,1860年之中俄条约只算承认既成事实,又扩大范围。

    太平天国

    在此段外患过程中,满清尚要在另一方面迎战,以图延续其生命。自1850年始,华中与华南卷入几个大规模内乱之中,当中最有威胁性的无乃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这个乡村私塾先生曾在广州街头接到一纸基督教传教士所发的传单,又科举场中失意之后为病魔所缠,于是在昏迷状态之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