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_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 (第2/4页)

的城市竞争(汉撒同盟一般以德境波罗的海沿岸的自由市组成,但阿姆斯特丹也是成员),而活跃于国际市场。

    促使荷兰民国独立近因为西班牙之宗教狱。查理五世1550年颁布的诏令称凡是任何人将若干新教邪说印刷、抄写、保藏或传布,未经特准阅读、讲授或讨论圣经者一律处死。如果表示忏悔,则男子斩首,女子活埋。至死不悟,则以火烧死。任何教会的法宫都有执行上述刑罚的权力,告官者可分得犯人十分之一财产。又准备成立新主教区以便将各地人民笼于更严格之管制。查理尚不能犒诏令全部执行,嗣位的菲力二世变本加厉执行,一时引起低地国家叛变。他又在这地区抽收货物零售税10%以支持其军事行动,更引起当地民众抱怨,于是宗教自由、地方自治和经济上之龃龉各种问题纠成一团。

    低地国对西班牙的抵抗成为一段绵长的历史事迹。首先即有菲力所派亚尔巴公爵(Alva)的来临,事在1567年。他所执行的“血腥法庭”所判18000件刑案是当中发展之一部。英国对叛徒的援助引起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世称“无敌舰队”(SpanishArmada),不意为海风漂没。荷兰之宣告独立事在1581年。只是不到1609年的停战协定,新民国无从觉得她的安全已有相当保障。还要待到三十年战争结束,各国在威士特法里亚(Westphalia)签订和约,荷兰民国之成立才获普遍承认,事在1**8年,去首先之军事冲突已81年。

    各种演变互为因果一再触发,不免产生不少当初无从料及的后果。低地国家南部为首先发难抵抗西班牙的地方,事后却仍在哈布斯堡统治之下。独立者为北部。喀尔文教派初由弗兰德斯(Flanders)传入,日后成了荷兰人的宗教;而今日之比利时和卢森堡继续信夭主教。另外一段意外的发展则是联合省(荷兰民国最初的称呼)得到大量资本和技工的注入,以后她的纺织业有飞速的发展,夺走南方的优势。

    哈布斯堡的钳制既已推翻,罗马教廷的垄断也已解除。喀尔文派的**教会(ReformedChurch)并没有立即带来宗教上的和平。在解释“命定论”(Predestination)的时候,又构成所谓“抗议派”及“反抗议派”的冲突,可是两派都无力号召充足的社会力量发动内战。另外一段发展是,在抵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各地贵族站在人民这边,战后他们的产业大部丧失,虽然保有贵族头衔,实际上已成了市民阶级的雇员。在这情形之下,新国家除了一意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走之外,没有其他的逻辑足为建国的凭借了。所以这国家出生于北海之滨,从此专心注意贸易和海上的权威,认为这是立国的宗旨。它的民法经过一段提倡,特别注重私人财产权,与水上及国际间的施用。莱顿(Leyden)及尤特里特(Utrecht)两处大学也供给了智囊,解决了当中思想上和技术上的问题。在今后一个多世纪内,阿姆斯特丹成为西方最前进的海运中心、海上保险业中心、商品的交易所和货币市场。亚当·斯密曾在《原富》以整节篇幅介绍阿姆斯特丹银行的业务。这银行是当日推进资本主义最有效的工具。

    只是这民国的内地乡村中各部分仍是出产奶油和乳酪的地区。各地根据过去之特许状组成,内中的习惯法互不相同,于是只能以联邦制维持。有了这两级政府的伸缩性,很多不合时宜的法律无须明文废止,以后就在用进废退的条件里被淘汰。同时新的管制方式也可因试验而生。所谓“联合省”不仅是由有独立主权的7个省组成,而且每—省内有些市镇尚保存若干独立性格。又如荷兰印度公司是由好几家公司合并而成,以后每一公司之后身自成一“厅”保持着各别的董事会、船只和航行的日期。荷兰的海军由5个不同的海上公署联合构成。阿姆斯特丹有它自身的邮政局,一直向外国收发邮件至1752年。当日荷兰省不过是荷兰民国七省之一,但它有全国2/3的人口,也曾承办联邦3/4的经费,甚至坚持它有独立的外交权,不受联邦拘束。

    虽说如此纷纭,看来用货币管制的方式终能生效。资本主义最大的用场乃是“任之自然”的处置,遂能利用地理上不平衡的地方获得利润。显然在初期现代社会尤较今日有效。荷兰民国内部的紧张确实存在,但始终没有发展到破裂的程度。从商业上的财富能反馈农业的情形看来,当日之作法应算成功。各种海堤、人造草场、风力抽水机、牲口选择性的繁殖和排水的运河不久也使这个新国家整个改观。

    英国之例

    在17世纪,荷兰民国既为英国的对头,也是后者的好榜样。这两个国家交战不止一次。可是英国人也迎接一位荷兰王子为他们的国王。如果这令人感到惊异,尚有世纪中期的内战,一共两次。弑君之后,朝代为之中断。此时的英国也曾试验为民国,也接受了独裁制,回头又有王室复辟,复辟不已,再来一次革命。即至今日也难有两个历史家对以上情事的看法全部相同。也就是说,通常的解释很难说明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在一种周期上巡行两圈才领悟了她本身的性格。

    从宏观历史的角度来讲,此中情节并无神秘之处。17世纪初期,英国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至世纪末期情形已有极大好转。当中的几十个年代里,这国家不定的情势引起很多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都有各走极端的趋向,例如专制皇权和议会至上说、大主教劳德(Laud)的注重教会纪律和各教会的自创门户、从军事管制到共∕产主义。当时提倡这些办法的人没有省悟到,他们自己的立脚点已延伸到历史经验之外。从来没有像英国这样大小的国家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