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香港阁楼里的旧报纸 (第4/5页)
说不说,竟好像傻了一样。 帮人帮到底,我遂满面含笑站起身来:“听先生口音,好像不是香港人,也是来旅游?” “是导游。”年轻人微笑,大大方方伸出手来“我姓高,是西安飞天旅游社的。” “我们是同乡呢。”我换了西安话,自自然然地说“家父学校最近要组织一次旅游,不知可不可以向高先生拿一点资料。” “求之不得。”他取出名片来。 我向黛儿做一个“OK”的手势。可是慧紫鹃变成了傻大姐,那丫头平时叫得响亮,这时候却只如一块木头,呆呆看着人走远了,连一句“再见”也不懂得说。 我诧异:“你也有今天!” 黛儿这才回过头来,犹自脸红红的,手抚着胸口说:“艳儿,真多亏你。” 我挥一挥手中法宝:“这顿茶你买单。” “那还用说?”她抢过名片来,喃喃念“高子期,陕西飞天旅游社经理。”如获至宝地在胸前摁了一摁,才小心翼翼收进手袋。动作语速都较平时慢半拍,眼神略见迷茫。 我暗暗纳罕。莫非真命天子到了也? 那天之后黛儿便有了心事,不论走到哪里都东张西望地若有所寻。 旅游团的节目排得很紧,每天赶场似从一个景点换到另一个景点,大家打伙儿抢劫一样地买衣服首饰家用电器乃至摄影器材,仿佛不买就吃了大亏似。黛儿却失魂落魄般,做什么都懒懒的,跟她说话,也总是答非所问。 我暗暗好笑,知道她是在找高子期,但是并不拆穿。 转眼一周过去。离港前一天,黛儿想起大事,还没有来得及拜见祖父母。 好在最后一天团里安排自由活动,我便陪黛儿上门拜寿去。 黛儿的祖父母的确已经很老了,但是穿着打扮仍然很讲究,头发上不知搽了什么,梳得一丝不乱,举手投足间隐隐散出古龙水的香气。用着一个上海厨娘,也已经很老了,说是解放前从大陆一起跟过来的,做得一手好沪菜。 我微笑,精于享受原来是黛儿的家传特色。 不知为什么,黛儿一直口口声声喊祖母为“小奶奶”我看陈祖母年纪的确比祖父要小着一截,猜想或许是填房,可是黛儿又说不是,还说爷爷奶奶去年才庆祝金婚,绝对是百分百的原配夫妻。 “金婚!”我感叹“想想看,五十年携手共度,岂止水rujiao融,简直血脉相连了。” 那顿午饭我吃得很多也很饱,不住声地夸奖菜式精美,又奉承两位老人鹤发童颜,总算应酬得宾主尽欢。 黛儿笑我:“你这家伙,看不出这么会拍马屁。” 我笑笑,要知道,曲意迎合一向是我拿手好戏,打小儿训练有素的。 吃过午饭,小祖母惯例要午睡,祖父原有约会,出门前再三叮嘱我们不要走,他很快回来,祖孙俩好好叙叙旧。 闲极无聊,我同黛儿跑到阁楼上去翻看旧杂志。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棂一格格照在樟木箱上,有细细的尘粒在光柱里飞舞,忽然黛儿轻声叫起来:“咦,是外公的照片!” 我接过来,原来报上记载的,竟是陈家60年前的家族秘史。 那时的小报记者最喜欢打听豪门艳事,何况当年陈大小姐的葬礼那样轰动,正适合他们一支伤金悼玉的生花妙笔,骈四骊六,鸳鸯蝴蝶,虽然稍嫌陈腐,确是感人至深,竟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正是古往今来第一件至情至性的生死恋歌。 报上说,祖父当年与陈门长女相爱,可是陈小姐红颜薄命,暴病猝死。祖父其时正在外地经商,听到消息后一路哭号赶回奔丧,一进灵堂便长跪不起,大放悲声,一路膝行前进,磕头捣地有声,直将青砖地面磕出一路血痕,在场人士无不落泪。后来曾祖父感念祖父痴心,遂命小女儿代姐完婚,将祖父招赘陈家,成就一段佳话。这陈二小姐,自然便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小祖母了。 放下报纸,黛儿喃喃感叹:“好美,好伤感。” 而我深深震荡,整个心神受到强烈困扰,几乎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今夕何昔,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一直比较喜欢三四十年代的老故事,那时的人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而纯粹的爱和恨,像林黛玉和贾宝玉,梁山伯与祝英台,也许没那么老,但总好过现代人的粗枝大叶。 现代的男女,有谁耐烦再去抚筝问月,海誓山盟,都恨不得将爱情编成程序输入电脑,按部就班,从简处理,一步到位,又喜欢假洒脱之名频频移情,朝秦暮楚。像祖父与陈大小姐这样的生死相恋,于今天已成神话;便是祖父与小祖母的半世携手,共度金婚,又何尝不是现代传奇? 久违了的深情款款,相思深深,宛如一座美丽的蜃楼,半明半隐于烟云之间。而我渴望走进那海市,细问故事的究竟。 黛儿与我心意相通,立刻拿了报纸走下阁楼去问小祖母。 小祖母刚刚睡醒,看到报纸脸上十分悻悻,半个多世纪的旧债,至今提起还耿耿不能释怀。 黛儿全无顾忌地追问:“小奶奶的jiejie美不美?爷爷现在还会想念她吗?当年嫁给爷爷是您自己的意思还是奉父母之命?” 小祖母脸上微红,尴尬地说:“你这孩子,二十大几的人了,还这么口没遮拦。” 黛儿只是撒娇:“说嘛,说给我听听嘛!” 小祖母不耐烦:“有什么可说?男人还不都是一样,总是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失去了的才最珍贵。你爷爷一生到处留情,害的何止我jiejie一个人?便是婚后,他的女朋友也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