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春天的钟 (第3/4页)
野晶子②的诗碑,他们就走到了后院,只见石碑上刻着像是放大了的晶子本人的字。 ①元禄袖,是日本少女穿用的一种和服,袖子短,袖口成圆形。 ②与谢野晶子(1878—1942),日本女诗人。 “还是写成释迦牟尼…”信吾说。 然而,房子不懂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信吾有点扫兴了。晶子的歌是:镰仓有大佛,释迦牟尼是美男。 可是信吾却说:“大佛不是释迎牟尼。实际上是阿弥陀佛。因为弄错了,所以诗歌也改了。如今在流行的诗歌中将释迦牟尼改称阿弥陀佛或者大佛,音韵不协调,佛字又重叠。但是,就这样刻成诗碑,毕竟还是错误啊。” 诗碑旁边围着布幕,设有淡茶招待。房子从菊子那里拿到了茶券。 信吾望着露天底下的茶的颜色,以为里子要喝茶,不料里子却用一只手抓住了茶碗边。那是供点茶用的一只很普通的茶碗,但信吾还是帮她捧住茶碗说: “很苦哩。” “苦吗?” 里子在喝茶之前,装出了一副很苦的样子。 跳舞的少女群,走进市幕里来了。其中一半少女落坐在入口处的折叠椅上,其余的则向前挤拥,几乎是人叠人了。她们都浓妆艳抹,身穿华丽的长袖和服。 在少女堆的后面,立着两三棵小樱树,花儿盛开。花色比不上长袖和服的鲜艳,显得有点雅淡。阳光洒落在对面的树林子的悠悠碧绿上。 “水,mama,我要喝水。”里子一边观看跳舞的少女们一边说。 “这里没有水,回家再喝吧。”房子抚慰了一句。 信吾忽然也想喝水。 不记得是三月的哪一天了,从横须贺线的电车上,信吾看见一个跟里子一般大的女孩子,站在品川站月台上的自来水管旁,在喝自来水。开始,一拧开水龙头,水就往上冒,女孩子吓了一跳,笑了起来。那副笑脸,可爱极了。她母亲给她调了调水龙头。他目睹这女孩喝得美滋滋的神态,感受到今年的春天到来了。此时,他想起了这件事。 看到这群身着舞装的少女,里子和自己都想喝水,这是什么道理呢?信吾在思考的时候,里子又纠缠起来说: “衣服,给我买衣服。我要衣服。” 房子站起身来。 在跳舞少女的中央,有个比里子大一两岁的女孩。她眉毛又粗又短;把眉毛描得稍低,挺可爱的。她脸上镶嵌着两只圆铃般的眼睛,眼边沿抹上了胭脂。 房子牵着里子的手,里子直盯住那个女孩子,一走出布幕外,里子就想走到女孩子那边去。 “衣服,衣服。”里子不停地嚷道。 “衣服,里子庆贺七五三①,外公会给你买的。”房子话里有话“这孩子打生下来就没穿过和服哩。连襁褓也是用旧浴衣改的,是由旧和服的碎片拼凑起来的。” ①七五三,日本孩子每当三岁、五岁、七岁时都举行祝贺仪式。 信吾在茶铺休息,要来了水。里子一股脑喝了两杯。 从大佛的院内出来,又走了一程,遇见一个身穿舞蹈和服的小女孩,由她母亲牵着,像是匆匆回家的样子,她们从里子旁边擦身而过。信吾心想:糟了。便赶紧搂住里子的肩膀,可是为时已晚。 “衣服!”里子刚要抓住那女孩的袖子。 “讨厌!”那女孩躲闪开了,正好踩住长袖摔倒了。 “啊!”信吾喊了一声,双手捂住了脸。 被车轧了。信吾只听见自己的呼喊声,但好像许多人在同时呼喊。 车子紧急煞住了。三四个从吓得呆若木鸡的人群中跑了过来。 女孩子蓦地爬了起来,紧紧抱住她母亲的衣服下摆,哇地大哭起来。 “侥幸,太侥幸了。幸亏是高级轿车,车闸灵!”有人说“要是辆破车,早就没命了。” 里子抽风似的直翻着白眼。一副可怖的面孔。 房子一味向女孩的母亲陪礼道歉,问对方的孩子受伤了吗?长袖子破了吗?那位母亲呆然了。 身穿长袖和服的女孩子止住哭泣后,浓厚的白粉斑驳了。眼睛像洗过一般在闪闪发亮。 信吾默默地走回家里了。 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菊子嘴里哼着摇篮曲出来相迎。 “真对不起,让孩子哭了。我还是不行啊。”菊子对房子说。 不知是meimei的哭声诱发,还是回到家里情绪轻松了,里子也哇哇地哭出声来。 房子不理睬里子,从菊子手里把婴儿接过来,敞开了衣服。 “哟!胸口都被冷汗濡湿了。” 信吾抬头望了望写着良宽①的“天上大风”的匾额,就走过去了。这是良宽的字画行情尚便宜的时候买来的,后来听别人说,信吾才知道是赝品。 ①良宽(1758—1831),江户后期的禅僧、歌人。 “我还看了晶子的诗碑呢。”信吾对菊子说“是晶子的字,写的是释迹牟尼…” “是吗?” 四 晚饭后,信吾独自出门,去遛遛和服店和估衣铺。 但是却找不到适合里子穿的和服。 找不到,心里依然惦挂着。 信吾感到一阵阴郁的恐惧。 女孩子纵今年幼,看到别家孩子穿漂亮的和服,就那样想要吗? 里子这种羡慕和欲望,仅仅比普通孩子稍强些吗?还是异乎寻常的强烈呢?信吾觉得恐怕这是一种疯狂的发作。 那个穿舞蹈衣裳的孩子倘使被车轧死了,此刻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美丽的姑娘穿着长袖和服的姿影,清晰地浮现在信吾的脑海里。那样的盛装,一般是不会陈列在这种铺面里的。 可是,要是买不到就此回家,信吾甚至觉得连马路都是黑暗的。 保子真的只用旧浴衣给里子改做襁褓吗?房子的话语里带有几分埋怨,恐怕不会是假的吧。难道真的没有给初生的婴儿以和服,孩子初次参拜本地的保护神时也没给她和服吗?说不定是房子当时希望要西装呢,不是吗? “忘了。”信吾自言自语。 保子是不是跟自己商量过这件事,肯定是忘记了。不过,倘使信吾和保子更多地关心房子,纵令无才的女儿也会生出可爱的孙子来的。信吾生起一种无法推卸的自责念头,脚步也就沉重了。 “若知前身,若知前身,无有可怜的父母。既无父母,哪有可牵挂的子女…” 一首谣曲里的这段话,纵令浮现在信吾的心中,也仅是浮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