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第3/3页)
,李森林最终没有逃掉。市长张同奋来的这天,李森林正在燕子石制品厂和厂长研究产品的外包装设计,电话一打过来说是市长来开调研会,李森林立刻就知道该来的来了。 李森林回到县委,看到院子里停了很多的小车,都是市里的牌照,就感到今天的阵势一定不小。他小心地来到会议室,见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杨书记看到他进来,就对坐在中间的张市长说:“我们县上分管企业的李书记回来了,咱们开始开会吧!” 张市长朝李森林笑了笑,因为刚才杨书记的话说得有些模棱两可,说是向张市长介绍李森林也行;说是向张市长通报他回来也行,所以就不知道怎么向张市长打招呼,只好也对张市长笑笑,不过李森林自己就感觉到他笑得非常僵硬。 杨书记首先做开场白,说完了感谢领导对安平县的重视之类的客套话之后,杨书记就开始谈安平县企业改制的情况。让李森林感到吃惊的是,杨书记的讲话竟然全部出自李森林写的那个稿子,李森林不得不佩服杨书记的老谋深算,立场转化得就是快,而且还不着什么痕迹。 杨书记讲完了,张市长再进一步肯定了安平县的做法,然后就问改革方案实施到什么程度了。杨书记看了李森林一眼说:“这一块由李森林书记具体分管,李书记年轻,这项工作抓得非常有利,一些具体做法还是由他向您汇报吧!” 李森林没有料到杨书记会来这么一手,把场面上的话都说尽了,却把难剃的头留给了李森林。但表面看起来杨书记的做法无懈可击,县委书记把大政方针定下来,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我已经向市长汇报了,具体怎么干是你分工书记的事了,就由你来向领导汇报。杨书记这样做可谓一石二鸟,既给李森林出了个难题,又对外显出了他的大度,不压制手下,有出头露脸的好事自己不全部要了,该谁露脸的时候一定给他们机会。 很明显,现在摆在李森林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也可以说有两种汇报方式,一种就是据实汇报说方案还没有起步,尤其是酒精厂的项目还在筹划中;另一种就是说方案正在运行中,而且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后一种说法已有很大成分是虚的了,但这种虚正是在座的所有领导想要的。李森林稍微沉思了一下就准备选择后者,实际上他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别无选择。所谓两条道路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这就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一开始向多种可能发展,但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只能有一种选择一种命运了。 李森林的汇报丝毫也不比有准备的杨书记差,因为他太熟了,这段时间整天泡在企业上,哪个企业什么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呼之欲出。说到具体企业改革的进度,李森林没有太冒进,而是说得有些余地,本来没有影儿的事就说得有点影儿就行。酒精厂正在一面考察设备一面清理原造纸厂的厂房;水泥厂已经和下里县草签了买卖协议;燕子石厂正在准备改制成股份公司的上报材料。这样汇报可以说是踩在计划和实施的边缘上,说没有干我们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说干了当时又实在看不见东西。李森林这样汇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害怕万一张市长一高兴再到现场看看,结果什么也看不到,让市长觉得他们是弄虚作假,这样汇报估计张市长看现场的欲望就不大了。 在汇报的过程中,李森林注意到杨书记一直拿眼睛看自己,李森林尽管没有接触杨书记的目光,但是他也知道杨书记眼睛里的内容。杨书记大概在怀疑他怎么一下子弄出来这么多事;怀疑他是不是背后搞了些小动作。面对杨书记这样的探询,李森林的内心反而坦然了许多,他在心里说,杨书记,对不起了,我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别怨我不向您汇报,我太想干点事了,您就把我现在的这个汇报当成向您的一个单独汇报吧! 果然,张市长听完了李森林的汇报之后,说:“安平县在企业改革上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离开现场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就面向正在做记录的杨书记说:“杨书记,市委市政府在安平县召开全市企业改革现场会已经定了,在会上你除了要做经验介绍外,还需要你们提供很好的现场,不知能多长时间准备好?” 杨书记见张市长这样问,由于心中没有底,就有些含糊地说:“这得看这几个项目的运作程度。” 张市长说:“我要的是确切时间,总不能通知也下好了书记时间也抽出来了,让领导等咱吧?” 张市长越是这样说,杨书记心里越胆怯,就越是不敢说具体的时间,嗫嚅道:“就害怕出现些不确定因素。” 张市长看杨书记越来越和他周旋就干脆自己定时间,说:“半个月,怎么样?” 杨书记抬起眼看了一下李森林说:“半个月时间紧了些吧?” 张市长说:“那就一个月,这可是我的底线,这个时间是一点也含糊不得的。” 李森林看到杨书记在时间上和张市长讨价还价,心下不禁生出一分感激,杨书记还是很有大局意识的,李森林已经感觉到,最终的工作还是他来做,杨书记为现场会争取时间就是在为他争取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