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下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3页)

李森林还不信,又念叨着说:“听说老郑还给严书记在青山买了一套房子呢!”

    此时,李森林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极度痛心?极度愤怒?抑或是极度失望?脑海中浮现出父亲那张由于长久的繁重体力劳动而过早衰老的脸,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最近这次回家,父亲卖了十块钱的白菜钱,感到非常高兴。殊不知那近乎是父亲一年的血汗啊!种、栽、浇、施肥、扎头、放窖,每一道工序都浸着汗水,而这些汗水的价值,仅仅是十块钱。就这,父亲满足了。和眼前价值几百多万的工厂,在挥手之间轻而易举地走向瘫痪相比,这该是一种多大的悲哀啊!李森林痴痴地想着,记不清自己怎么走出工厂的,记不清自己和那位中年人道没道别,只感到自己的内心像被人掏空了一样,一片空白,一阵阵悲凉。

    李森林第二天去的是水泥厂。水泥厂也是县上的亏损大户,这几年,由于各地大搞经济建设,建筑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为什么安平的水泥厂还赔钱呢?李森林带着满腹的疑问走进了水泥厂。

    水泥厂的厂长姓吴,整个的山加上附近几座山,都是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天然原料,充足的原料供应应该是发展水泥厂得天独厚的条件。山脚下是一个大的磕石车间,里面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忙着把石灰岩加工成可烧的小石子,再往下是烧制车间,走进这里出现的景象和磕石车间截然不同,里面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机器上都蒙着厚厚的尘土。

    “这儿怎么没有人?”李森林问身边的吴厂长。

    吴厂长说:“早就停工了,机器不能用了。”

    李森林又问:“磕出的石子怎么用?”

    吴厂长说:“磕出的石子给下里县水泥厂运去,然后我们再拉回下里水泥厂烧制的熟料,加以粉碎,就是我们现在出产的水泥,现在我们这个厂确切地说不能叫水泥厂,应该叫水泥加工厂,从事的都是些简单的机械加工。”

    李森林说:“那中间这个钱不是让下里县赚了吗?”

    吴厂长说:“不但钱让人家赚了,加上来回倒腾的路费我们出的水泥每吨还赔钱,但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没有办法烧,机器设备太陈旧了。窖孔又太小,生产出的水泥不合格。如果工厂停了不但工人没有饭吃,这些设备放上两年就报废了。”

    李森林说:“为什么不改造一下窑孔?”

    吴厂长说:“钱呢?改造一下,说起来轻巧,需要三十多万呢!报告去年就打上去了,不知怎么,一直没听到动静。”

    经吴厂长一说,李森林记起来了,好像有一次王副书记在常委会上提到过这事,被严书记一句话给挡回去了,说:“目前,我们先办最主要的。”

    看到李森林不说话,杨厂长说:“李秘书,你在县上听没听说我们的改造计划能不能批准?”

    李森林想了一想说:“会批准的,你等着吧!”

    吴厂长叹了口气,说:“唉,这要等到猴年马月呀!”

    从造纸厂出来,李森林走到下面的路口,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循声望去,看到前面有几排房子像是个学校,不过由于整个学校一直淹没在烟尘之中,学校的整个色调和后面灰色的山坡已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不认真看还真的分不清学校的具体方位。

    在一般情况下常委会往往开得比较热闹。常委们往往各抒己见,尽可能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会被别人认为工作没有深入,对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们尽可能地说,何况自己的话不可能有人听,自己说了也不算,那说的错和对就无碍大局,说出来这就是水平,这就说明你了解得多,跑的地方多,调查研究的多,反正拍板的不是自己,这正所谓千人打锣一个人定音。而今天的常委会却开得比较反常,李森林用两天两夜写出来的当年经济工作的总结材料,读完好一会儿,还没有人开口讲话,严书记手中的铅笔平放在手中,左手捏着橡皮头,第二次说道:“大家谈一谈对李秘书这个总结材料的看法吧!”

    会场上还是一阵的沉默。

    严书记抬起头,眼珠儿照每个人的脸上滚了滚,尔后敛回来聚在县委副书记杨基容的脸上。

    杨基容见严书记看他,就扫视了一下会场清了清嗓子说:“我来谈谈。”话冲出喉咙,在沉默的会场上回荡,他才感觉冒失了一点。但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杨基容短暂调整了一下自己继续说:“李秘书所写的这个材料感觉还是不错的,内容充实,数字具体,看来李秘书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不过说造纸厂那段文字能不能不要,大家都知道,造纸厂是个历史问题嘛,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就能解决的。”

    杨基容刚说完,县委办公室主任吴正有就接上了:“我同意杨书记的意见。总结嘛,不但要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总结成绩,让全县人民看到我县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起一种鼓劲加压奋发向上的作用。如果只说教训不说成绩暴露的阴暗面太多,是不是就打击了全县人民来年大搞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了?”

    王副书记坐不住了,有些愤愤地说:“难道我们不是已经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了吗?我不否认这几年我们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训也非常多,有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我们出现了失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是不应该的,在总结材料中出现一下,进一步给我们自己敲一敲警钟,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认为李秘书写的材料很好,摆出了问题,我们得承认,我们在造纸厂、水泥厂问题上存在许多决策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