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2/3页)
飞买绿豆大眼瞪小眼。” 杨书记这一幽默,会议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党委委员们也敢说话了,就开始借着话题胡吹海侃。 走出会议室,王千秋抬手拍了拍前面李森林的肩头,李森林感觉到了王千秋的那只大手,一股温暖立刻传遍了他的全身,他不禁感激地回望了王千秋一眼。 李森林不能不感激王千秋,这是因为王千秋给他搭建了实现某种可能的平台,现在知识型经济型的人才越来越吃香,干部不懂经济根本就没有办法提拔,而分管过经济无疑就是懂经济的最有力的佐证。何况经济工作一量化也是最容易出政绩的,所以副职大都抢着分管经济,因为这是向正职上过渡的必要条件。 到了这一步,自己的进退是李森林首先要考虑的。他把县里现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几乎在脑子里过了个遍,由于年龄的原因杨基容的县委书记顶多也就是干这一届;县长王千秋年富力强接任党委书记的可能性非常大;吴正有虽然排名在自己之前,算是三把手,但年龄已没有什么优势,接任县长几无可能,;再往下就是自己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自己应该能接任王千秋的县长职务,也就是说自己能在三十五岁左右干上县长,如果这样虽然自己没有干上团市委书记,但是前进的速度并没有耽误,按照惯例团委书记大多都要安排到哪个县任县长,自己要是由团委书记干县长就没有现在由副书记任县长有优势了,意识到这一点李森林就又感觉到自己的前途还是一片光明。 安平县委书记杨基容分管农业多年,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当初市委定安平党政班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严书记抓起来的县直企业很快就不行了,再加上严书记犯了点错误,企业这一块是提不起来了,只有农业这一块还发展的比较平稳,尤其是利用安平小枣的品牌开发的万亩枣林和大棚蔬菜已经颇有些规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市委才决定由杨基容来任县委书记。杨基容尝到了发展农业的甜头,更是把它当成了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每次会上都叮嘱李森林要琢磨在农业深加工上做文章。 但李森林内心有自己的小九九,在我们国家农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搞深加工条件还不具备,因为国内还没有农产品深加工的消费市场,而要出口创汇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投入上都差得太多,真正带动经济增长的还是工业项目。这些在会上都不能和杨书记讲,杨书记是县上的一把手,一把手的思路就是全县发展的大政方针,李森林一个副书记在正式场合是根本无法撼动的,要想有所改变只能采取其他方式。几年官场经验的摔打,李森林明白,有时候政治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妥协和退让,而妥协退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自己的某个目标。所以杨书记每次说,李森林总是态度积极的答应着,但实际上他却一直在县上的几个工业企业搞调研。 这天下午,李森林来到盖金龙的酿酒设备厂,还没有进门,就听里面吵吵嚷嚷的,进到里面一看,盖金龙的三弟盖玉龙被几个人拉扯着好像要竭力阻止他干什么事,盖玉龙极力地挣脱着要去拣旁边的油桶,嘴里还有些歇斯底里地喊着:“盖金龙!我就把厂子烧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那油桶已经歪倒在地上,从里面正汩汩地往外冒黄色的液体,看那颜色像是汽油。 “你敢!你要想烧厂子就先把我烧了。”办公室里传出一个粗重的声音,李森林听着像是盖金龙。 “我就烧我那份,你看我敢不敢!”盖玉龙的声音仍然是那么歇斯底里,接着就是猛烈地挣脱,李森林走在旁边也似乎没有看见。 看到这样,李森林心下明白了七八分,看来是兄弟两个闹了意见,知道自己来得不是时候,要就此退回去不好,进去也不好,最终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进了盖金龙的办公室。 盖金龙弟兄三个,他是老大,老二叫盖银龙老三叫盖玉龙。盖家在安平县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家族,其名望就在于他们独特的制造酿酒设备的手艺,这种手艺自清朝中期就开始掌握了,据说是从一个河南酿酒世家处偷偷学来的。当初学艺的时候非常惨,先给人家当仆人,后来就发现后院经常有大件的货物运出,时间长了就知道了些秘密,东家之所以富甲一方就是仗着那些运出去的货物,随即就萌生了偷偷学艺的念头。后院当然是上了锁,就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阴沟里爬进去,然后躲在大树后面偷偷地看,晚上再回到自己的住处找些破铁片比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掌握了制作酿酒设备的全套手艺,然后就回到了家乡。 由于其手艺得来得不容易,盖家很早就对这门手艺的承袭建立了祖训,就是传男不传女,女儿早晚要出嫁,传女就容易使手艺外传,由于这条祖训执行得严格,所以外人对其中的技术环节根本无法介入。盖氏家族却发展得非常快,尤其是盖金龙兄弟更是成了佼佼者,足迹踏遍了全国各大酒厂。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