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第2/4页)
,他也是堂堂的大乡镇的党委书记,就说:“你坐吧,事情已经出了,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 杨富奎见李森林表情不象原来一样严肃了,才坐在对面的沙发上。 李森林问:“他们因为什么上访?” 杨富奎说:“还不是因为市里建商贸城,拆迁了一部分村民住房,原来说要给他们补偿,但一直没有钱,去年的时候倒是做了预算,但钱到位之后被郑书记又挪做他用了。”说完这话,杨富奎觉得自己的措辞有些过分,就又补充说:“可能也是市里太穷,用钱的地方太多,不挪这个钱就得挪哪个钱,反正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经杨富奎这么一说,李森林知道商贸城是郑大鸣在安平搞的最后一个形象工程,就建在位于城郊的凤凰镇,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时还搞了个隆重的启用仪式,闹的挺轰动的,省里来了个副省长亲自剪裁,怎么还有这样的后患。 李森林问:“得有多少钱?” 杨富奎说:“加上土地的补偿款应二百万左右。” 正说着推荐的代表来了,是两个人前面是一个年龄稍大的矮墩墩的老汉,后面竟然是盖金龙的三弟盖玉龙。 他们两个进来看到杨富奎,说:“我们只想向李书记专门反映情况。” 李森林一看这是要撵杨富奎出去,就说:“杨书记比我熟悉你们的情况,我们一起听听问题就解决的快一点。” 但那老汉好像非常的执拗,说:“我们就是要单独和您说说,反正是什么情况杨书记也都知道了。” 杨富奎一看自己不出去不行了,就给自己找了台阶说:“他们两个大概是怕咱们两个都听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是你自己听听吧,我还有点事,出去一下。”说着就出去了。 盖玉龙带上门,这时那老汉才坐下。李森林客气的问了他姓名,知道他姓吴。就听他说为什么上访,说完了当初拆迁时镇上的承诺,就又开始谈他们的现状,说自己在窝棚里住了两年多了,由于夏天窝棚潮湿,好多人都患上了关节炎,其中有一户三辈子六口人在一个窝棚里住着,孙女都十五六了还和大人睡在一个大通铺上,晚上解个手都不方便。 老吴这么一介绍,李森林竟然有些感动,他不知道问题会这么严重,就说:“两年了为什么现在才找?” 老吴说:“我们一直在找,来市里也反映过多次,最后市里答复督促镇上抓紧解决,我们就又回到镇上,每次见到杨书记都说很快就解决,但就是解决不了,后来我们干脆连领导的面都见不上了,本来我们是没有指望了,就想把市场给他们拆了,这不!还没有行动就听说你调来干书记了,我们就又有了希望,抽了个空就来找找你,看看怎么办?” 李森林知道老吴最后的话有明显的恭维他的意思,但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再一次的感到,安平窟窿太多,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一不留神就要掉下去,没想到两三年前建的商贸城,到现在对群众的补偿还没有兑付下去,把这个包袱又甩给了后任,这真是只要自己眼前的政绩,不管后任的死活,群众的利益就更不在他们的眼里了,只是他们铺路的小石子,愿意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群众决定不了他们的升迁,决定他们升迁的是上面领导,从这个角度说,上面领导在这些事上智商是最低的,也是最好糊弄的,往往就听听汇报,看看表面的一些所谓政绩,再从人大代表那里走走形式,就把一个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人升为副市长了。而最有发言权最有资格评价他们的群众,却在提拔的过程中连最起码的知情权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目前用人制度的一种悲哀。 尽管这样,李森林面对这样的事还不能不管,如果这个事闹大了对李森林目前一点好处都没有,他知道群众因为这牵挂那顾忌少,真要长时间不给他们解决问题,他们真会把商贸城给拆了,要那样了,李森林脸上就无光了,不管怎样,人家前任建起来个商贸城,到你这里却给拆了,怎么说也是你的责任。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连个凉都不会乘,别人就只会指责这后人,他们不管这树是栽上的还是插上的。很明显建这个商贸城是把一棵长成的树从中间锯开,然后再插在土里,到现在商贸城的招商还是个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店铺都慌着。在这样的树下面乘凉不但感觉不到凉快,而且还随时担心这棵没有根的树会倒下来把自己砸在下面,但现在李森林这个凉又不得不乘,因为栽这个树的人依仗着栽树的功劳成了自己的上司,如果要不在这棵树下乘凉,无疑就是说这棵树栽的不行,否认了栽树人的功劳,这就有了和领导对着干的嫌疑了,所以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说这棵树栽的不对。对此时的李森林来说,这真有点哑巴吃黄连的感觉。 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李森林就对老吴说:“我刚来不知道情况是这么严重,我会想办法尽快解决的。我的前任郑书记也不是不想解决,可能是工作太忙,最后又赶上班子调整没有来得及。” 老吴说:“你别替他遮掩了,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给我们解决,听说去年留出来的钱都被他用来买官了。” 盖玉龙也说:“他这个副市长就是买上去的,还从盖六一哪里拿了五十万。” 李森林一听忙制止说:“咱们不要听这些道听途说,郑书记被提拔成副市长,是经过人民代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