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巴松错中错 (第2/2页)
』 “混蛋!”石康右手摸了摸后脑杓,然后看看手心, “我流血了!” 蔡骏又溜掉了,石康不断咒骂著。 我摊开纸条,纸条上写著:巴松错中错。 『巴松错中错这句,让你想到什么?』我问。 “好痛。”石康回答。 我等石康擦拭好伤口,简单上点药,再一起研究巴松错中错。 我知道“错”在藏语是湖的意思,那么错中错呢?湖中湖吗? 这不合道理啊。 “我知道巴松错,那是俗称红教的宁玛派圣湖。”石康说, “但错中错我也搞不懂。” 石康果然也不懂,我们又陷入沉思。 “不如明天我们去趟巴松错吧。”石康说。 『远吗?』我问。 “距离拉萨300多公里,开车的话要六个钟头。” 『这…』 原本打算明天离开西藏,但又很想知道巴松错中错到底是什么? “别执著了。”石康说“多待一天再走吧。” 『说得对。』我笑了笑。 “我也要去。”蔡骏又出现在楼梯口。 “你还敢来!” 石康像隻猛兽衝了过去,蔡骏闪得也快,两人的身影迅速消失。 过了一会,石康才回来。 “混蛋,跑得真快。” 石康喘口气后,说他明天一早会开车到饭店接我。 约好了时间,我便离开玛吉阿米。 隔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们便出发前往巴松错。 为了节省时间,石康带了些糌粑、犛牛rou乾和酥油茶在车上, 中餐不打算下车找餐馆吃。 旅途很顺利,下午一点半左右就到达巴松错。 我们踏著地上的积雪沿著湖边走,湖畔原始森林密佈。 我很惊讶巴松错的湖水可以如此幽深乾淨。 湖水清澈见底,四周山峰倒映其中,像是世外仙境。 如果你够无聊,原地倒立也能看见相同的景象。 我在一处石堆旁停下脚步。 “那是玛尼堆。”石康说。 这些石头上虽然没有刻写任何文字和图像, 但当它们被堆成金字塔形状后,便开始与众不同,彷彿充满灵气。 “玛尼堆中的每一颗石头,都代表一个藏人纯淨而虔诚的心。” 石康从地上随手捡起一颗石头,先将石头贴在额头虔诚默诵祈祷词, 然后把这颗石头安放在玛尼堆上。 “你可以绕著玛尼堆转三圈,这会给你带来安慰。”石康说。 我顺时针绕著玛尼堆转三圈,转完后觉得自己就像巴松错的湖水, 内心清澈而且平静。 然后我在远处树林中隐约看见屋角,像是寺庙的殿簷。 走近一看,发觉是座小岛,而且还有浮桥与陆地相连。 夏季水位高时,小岛的样子应该很明显,或许得搭船才能到岛上; 但冬季水位降低,小岛几乎快与陆地相连,浮桥只约20公尺长。 远远望去,很容易误以为这小岛是湖边陆地的一部份。 我和石康二话不说,走上浮桥到了小岛。 岛上有些奇岩怪树,还有一棵桃树和松树长在一起的“桃抱松” 走没多久便豁然开朗,看见一座寺庙。 这是宁玛派古寺,大门左右两侧各有男、女生殖器半身人形木雕。 这间寺庙很小,主要供奉宁玛派始祖——莲花生大师。 这尊莲花生大师佛像很特殊,造型非常凶恶,像愤怒的鬼怪。 传说莲花生大师为了普度众生,具有八种变相,即莲师八变。 这尊佛像应该是其中的忿怒金刚像。 寺内昏黄的灯光下,眼前突然矗立此一忿怒金刚,心头不禁一惊。 这样也好,如果我有心魔,魔障或许可以被驱除。 走出寺外,举起相机拍下这座寺庙的外观。 拍完后,检视一下图档,我竟然又在寺庙上的蓝天看到光圈。 先是惊讶,继而感到一阵熟悉。 我想起来了,考完大学联考准备填志愿的那个午后, 我在窗外天空看到的像光又像影的东西,就是这种光圈。 “扎西德勒。” 我闻声抬头,只见一位年约60岁身著红衣的喇嘛站在我面前。 他头上还戴著一顶御寒用的白色毛帽。 『扎西德勒。』我双手合十。 “你从城市里来?”喇嘛问。 『嗯。』我点点头。 “你觉得城市和西藏有何不同?” 『在城市,路是宽广的,但视野狭窄。』我回答, 『在西藏,路是狭窄的,但视野辽阔。』 “拍出佛寺的美了吗?”他又问。 『佛寺的美,根本拍不出。』我摇摇头, 『因为佛寺的美,不在外观。』 他点点头,又问:“天堂与地狱的间隔有多远?” 『只在一念。』虽然纳闷他这么问,但我还是恭敬地回答: 『因为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他终于露出微笑,说:“欢迎来到千年古刹——错宗寺。” 这间寺庙叫错宗寺? 原来巴松错中错不是指湖中湖,而是巴松错湖中的错宗寺! 玛吉阿米牆上老照片的光圈7-1 巴松错。左边为湖中之岛,隐约露出错宗寺的殿簷。7-2 错宗寺。左下角有男性生殖器半身人形木雕。 右上角的蓝天有个光圈,下方隐约可见有个喇嘛扶著栏杆下阶梯。7-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