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人·红粉_第十三章这件事很让朱志宇伤脑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这件事很让朱志宇伤脑筋 (第2/3页)

到质检所进行了化验。

    厂方业务员是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他住在通宜的车站宾馆里,为了早日签订合同,他几乎是一天一趟往朱志宇的家里跑,每次来都要提上一堆东西,朱志宇并不看重这些,他的心胸大着呢,他要把他的企业打理得风风光光,让他的职工走在街上都有人羡慕,让许多人看到宜民的牌子心里就觉得热乎乎的。

    一星期后,质检结果终于摆在了朱志宇的案头:大肠杆菌超标。厂家的业务员说,这没有关系,他们的产品在许多地方都有销售,并没有出什么事故,也从来没有人找过他们的麻烦。

    朱志宇重视企业形象,他不能为一点蝇头小利毁了自己企业的形象,他知道,过去企业就是在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手里,吃点、拿点、占点,一步一步把企业给毁了,他果断地拒绝了厂家业务员为他提供的大额回扣,取消了与这个厂家的合作。

    吃一堑长一智。

    这次,朱志宇精心挑选,选中一个处于生命周期的上升阶段的饮料品牌,准备与厂家洽谈通宜市总代理业务,可是厂方的供销科长不同意把这单合同签给他们,他看好了本市的一家资深批发企业——通宜市糖酒公司。通宜市糖酒公司代理着上千个品牌,对这个牌子并不是太热情,两家接触很久了,还没有签协议。宜民派了几个业务员,都没有把这件事办好,朱志宇决定亲自出马。

    这个品牌是北京的产品,他把家里的工作交代给副经理李国强,就果断地进驻了北京。

    第一天,他没有见上厂家的供销科长崔令信。他找了一家很气派的宾馆住下了。

    晚上,他就在街头小摊随便吃了点,跟他一起来的供销科长关长青不理解他的做法,这被他看了出来,其实不用看他也知道,这是人们的普遍观点,大多数人都认为,出门,尤其是跟随领导出门那是一件享福的事,别人羡慕,自己快乐。有谁能想到,跟着总经理出来了,还要受这个罪呢。关长青在家吃饭也不会这么寒酸。

    朱志宇说:"咱们的企业虽然赚了点钱,还是要精打细算。北京的物价这么贵,咱们少吃点,省一些,要学会过日子。至于住的地方,一定要讲究,你是明白人,咱们吃在肚里,没有人看见,住的条件,可是一目了然。所以一定要住好。这也是个企业形象问题。"

    关长青见他的上司把他的心思说了出来,有些不好意思,挤着眼睛笑了,恭维朱志宇:"朱总,您说得对,搞企业就像过日子,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过去我们跟着别的领导习惯了,不知道节俭过日子,以后还要多向您学习。"

    朱志宇知道这是捧着他说呢,但是他喜欢听,作为领导者,他喜欢别人把他夸成一朵花儿,而更有点自负的是,他自认为他有自知之明,不会被人捧得找不到北。

    第二天,还没到上班时间,朱志宇带上关长青就来到崔令信的办公室门口。

    崔科长还没有上班,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小伙子在打扫卫生,朱志宇客气地掏出烟给小伙子点上一支,跟这位年轻人聊了起来。

    "老弟,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吧?"

    "是的。"

    "看样子,你也就是去年才上班吧?现在找工作可不容易呢。"朱志宇相信自己的观察能力。

    "去年冬天才上班,我们这个岁数上班可不像你们那年头了,国家不包分配,工作要靠自己找,我在家等了一年,才在这里上了班。"小伙子显然被朱志宇的话打在了痛处,有了说话的欲望,抓住对方的心理来讲演是朱志宇的长项,他在大学就是演讲的优秀人才呢。

    "在这家单位,你这样的大学生一定很受重视吧?"

    "还可以,但是单位大学生很多,也算不上被重用。"

    "你们科里有几个大学生?"

    "我们科有三个呢,我是最晚来的,那两个都比我早,其余的人来单位早,除了崔科长是个高中毕业生,那六个人都是初中毕业。"

    "科里几个科长?"

    "两个,还有一个副科长蔡科长。他经常出门,很少在单位待着,现在广州呢。科里今天只有我和崔科长在家。"

    "说了这会子话,还忘了问,老弟你贵姓啊?"

    "我姓任,同事都叫我阿任。"

    "任老弟,以后请多关照。"朱志宇递上名片说,"回头咱们哥俩好好喝一回,我真喜欢你的为人。像我。"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条烟塞给阿任,他知道,锦上添花的人总是很多,雪中送炭的事总是要少得多,阿任这样的后生,很少会有人愿意给他送礼,所以,在阿任身上花一块钱,可能要胜过在崔科长身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