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3/5页)
王消迅速叩头道:“名臣蒙昧,老臣不清楚。” “你若是知道是曲意包庇,你不知道是耳目不敏,这两点错误都不是身为丞相的人该犯的,何况,还有一些事朕不必说出,你心里明白就好。” 王法急忙去看太后,希望这位表姐能为自己说几句话。 但太后却叹了口气:“王丞相,你是我娘家的亲戚,帮了皇帝这么多年的忙,我非常感激。” 现在皇帝当国多年,他已经能熟知政事,自己能判断是非了。 我从不去干扰他的公事,也不便为你说什么,我们都老了,cao心也够了,安享几年老福吧I我请皇帝给你几年的假。” 话已备极婉转,但意思却明显得很,王恺已是七十多岁的人,给几年的假,明明是要他走路了。 王恺只有忍住眼泪道:“老臣年迈昏昧,唯恐有误国事,乞求圣上开恩,允准老臣告作。” 皇帝却点点头道:“你先告几天病,然后再递辞表上来,相国谋国多年,功不可没,朕自有一番谢意。” 就这样挤退了王恺的相职,也使王浑更抖起来了。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石崇的功劳,石崇也是个草包,一切必然是司马子明的策划,对这个小伙子,他没有第二句话可说了。 王浑在长安得到压倒性的胜利。 石崇在交趾也受到了天朝特使的礼遇,那当然也经过了一番戏剧性的安排,这又是司马子明的杰作。 他们率领了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过边境,直叩交趾时,引起了交趾上下的疑虑与不安。 交趾只是一个小邦,人口不过十多万。 然而他们演近海边,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在邻近诸邦中,也算是一个强国了,所以他们也有着一万多精兵。 对于天朝上使,他们是欢迎的。 可是对追随而来的五千大军,他们却不敢放进城去,只派了一名将军,带了两百名仪仗队来保护上使人城。 石崇自己有大军相随,哪里用得着对方派兵保护? 交趾国王如此做的意思很明显,使臣所带的军队不受他们欢迎,石崇只能带着几名随从进城去。 本来也是,两国既为交好,自然是友谊的拜访,没理由要率大军偕行的。 石崇自然不肯去,但他的职使却又非去不可。 没有办法,只好把来迎接的仪仗队,以及那位派来护驾的禁军统领他尚勇暂时安顿住了,急召司马子明商议。 司马子明却笑笑道:“没关系,大人尽管前去好了,孩儿带着大军驻守在城外,他们不敢对大人无礼的。” 石崇急道:“不行!小子。你知道咱家本来就不是一块办交涉的材料,是你要替我攒下这份差使的,现在却要我一个人去冒险,这我可不干,要么就是你去,要么就是咱们俩一块儿去。” 司马子明依然笑着道:“孩儿倒是不辞一行,但孩儿的身份不够,两国交换文书是正经大事。” 大人是钦定的特使,若是大人不去,对方会认为我们有意轻慢,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大人…” “咱家不管,咱家是个老粗,不懂得办交涉,不但要你一起去,而且还得要把军队带进去,没有武力后盾,说起话来也没劲儿。” “对方派出仪仗相迎,指明为尽保护之责,显而易见不欢迎军队开过去。” “我知道,所以才要你想办法,咱们把这么多的军队带来,就是为着壮胆子的,要是不能随行,空摆在这儿,那又何必带来呢?” 司马子明想想道:“大人顾虑得也是,孩儿去跟那位池将军谈谈。” “跟他谈没有用的,他也作不了主,要谈跟交趾王谈。” 司马子明笑道:“他虽然作不了主,但是既被选为迎宾的专使,想必是个杰出的人物,他可以影响到交趾王,改变他们的决定。” 石崇只好道:“随便你了,反正大军一定要进城去,他们若是不答应,就一直打进城里去。” 王浑行前给了我一封密函,许我便宜行事,不管我用什么方法,一定要使对方臣服,国王亲迎…” “啊1大人怎么不早跟我说呢?” ‘哦以为交趾不过是弹丸之邦,听见我天朝大军临境,还不是战战兢兢,听任我们指使了,哪知来到此地后,竟不是那么回事。” “交趾虽小,物富民康,国力颇强,虽不足与天朝上国相抗,但是地处边远,大军征战不易。” 所以历年来只是拜表自居附庸,却未臣服,圣上钦派大人为宣慰使,也只是要大人修好而已,并没作进一步的要求呀!” “这是王浑私人的意思。” “私人的意思,他干嘛要这么做呢?” “王恺已经被迫乞休,相职尚虚,王浑很有意思,所以要借机表现一下。” “他要表现,却给我们出难题。” 石崇一笑道:“这件事情办成了之后,对咱们的好处可就大了!” “有什么好处?” “王浑不是谋国辅佐的材料,他真要当了丞相,一定还要多多借重你,所以你不妨费点心帮他这个忙吧!” 司马子明表面上没什么表示,心里面却有点不高兴,看来王浑跟石崇之间,不但结成了私党,且时有密函暗作联系。 朝中权资结党是很平常的事,石崇跟王浑的关系还是他给拉拢的,他们的来往没有瞒着他的必要呀! 是不是自己有什么地方令他们不满意了? 司马子明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推翻了这个想法。 王浑也好,石崇也好,这两个人都是胸无点墨的大老粗,他们之间,也做不出什么大事业的。 交趾不让大将进城,本来就是司马子明不肯答应的事,他带了这么多的人来,而且还把自己精心训练多年的私人心腹,化暗为明,编入了石崇的远征部属。 原也是打算有一番大作为,也让他们乘这个机会弄点儿好处,若是不让进城,就没有什么好混了。 不过,他对于这一趟的使命,倒是十分谨慎。 他看过交趾守军踞守城关的军容,也看到了池尚勇带来的那两百名仪仗,个个都是精神抖擞,体格健壮。 而且,他们在进入自己这边的大营时,从容不迫,对于晋朝大军的严整阵容,没流露出一丝怯意。 这表示他们训练的精良,不容忽视。 若是照石崇所说,交涉不成而用强攻的话,恐怕未必会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