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圣 (第1/4页)
朝圣 脚下像套了一双不合适的鞋一样疲惫不堪,腿上又好似缚了数根长短不一的板条一般举步为艰,一切征候都显示出这里比月球大五倍的重力场。 远眺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洁白如冠,一抹瓦蓝洗涤着山谷。久未成眠使我恍惚感到一曲若有若无的弦乐自远方飘来,其声凄楚哀婉,催人心碎,凭空在我心头撒下一番难捱的孤寂。 漫长而伟岸的石阶次第而上,仿佛通往天国的云梯。眼下在这颗行星上,除了长城金字塔之类的个别古迹,如此靠人力自行登走的梯级早已极为鲜见。据说这种设计与整座圣殿选址于层峦迭嶂的重山峻岭出于同样的考虑,是为了有利于朝圣者在仪式前有一段短暂而深刻的执着苦行和缜密思考。 我机械而倦怠地迈动着双腿。从月球启程时恰逢两周长夜,而在飞船着陆前我又只睡了四个小时。根据我对自己的了解,如果大清早不睡足饱觉,那么整个一天都会惶惑不安,就像小时候没做完作业就前往学校去见老师的感觉一样。 我就是在这种惶惑不安中走进了圣殿的大门。 半个椭圆旋转面倒扣在巨大的平台上,入口处细腻与雄伟相得益彰。我随同众多的朝圣者一道屈居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在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一座精致的圆台夸张地平地而起,一个几近奢华的器皿被摆放在中央,其高度刚好使得远处跪拜的朝圣者稍作仰视即可看清。圆台四周身着圣衣的四位守护长老正襟危坐,面部神态肃穆慈祥。 那器皿就是圣匣;圣匣中所放的,就是那块举世景仰的圣石。 轻柔的乐曲声中,长老们的宣讲若隐若现,朝圣开始了。 “各位朝圣嘉宾,请大家轻眠微醉,伴乐而游…普天之下,圣石法力无边…没有不解之难,更无难明之理…数学是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与光速并行所见到的波动光子…明确并坚信进化的前提…艺术是词汇与形象的反复…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真情永驻,勿伤和气…第一次加热总会有焦糊的菜肴…可以不经过父母监护人自己去申领玩具…去自首吧…请相信圣石…请相信圣石…请相信圣石…” 自从发现了圣石,世界就改变了样子。 一百年前,一颗陨石从天而落,碎片横飞。而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里,人们相当惊讶地发现,这种洁白如玉的石块竟能产生出一种很强的神秘场,使人在其左近特定的位置上能够极强烈地感受到。更令人兴奋和激动的是,这种场效应能够满足所有人的一切需求。但凡谁有什么难题,只要将身心沐浴于这个场中,必然旋即迎刃而解。换句话说,这种未知其理的神秘场能够吸收人的脑电波,同时击活人脑中的“死角”以开发利用,活脱脱就是一架“智能增强器”和“情感疏通机”只可惜当时勘探队煞费苦心才寻得一块,而且为了所有权的问题还曾干戈四起。 好在争夺终于结束,纠纷也被平息,人们盖起了圣殿,推选出守护长老,将圣石奉为至尊,并令其为人类分忧解难谋乐造福。不出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人便都对朝圣趋之若骛,那种真挚深厚的感情与其说是深信不疑毋宁说是宗教偏执。 自从发现了圣石,世界就改变了样子。 “长老,我可以亲眼看看那尊白玉圣石吗?”我终于在两次朝圣的间歇里取得了与长老们单独会谈的机会。 “孩子,你这是明知故问。”百岁长老的声音稳若静水“圣石每二十年公展一次,只有那时才能一睹圣容…” “可是长老,现在圣石已经整整四十年没见天日了!”我的语气中已流露出明显的愤怒情绪。 “不错,孩子。”长老的声音依然如故“根据二十年前的新规定,圣石将永远不再公展了。” “可这是为了什么呢?”我几乎怒不可遏“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圣石已经没有了,不存在了!” “放肆!大胆!” “无稽之谈!荒诞不经!” “这孩子中毒太深!” 四十岁、六十岁和八十岁长老纷纷斥责我的狂言,只有百岁长老依旧平心静气。 “孩子,你一定是受了异端邪说的蛊惑,你需要再做一次朝圣。只要你朝圣成功,难道还需要我们多做诠释吗?” 长老的声音越来越轻,我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慢慢合上了双眼… 我不记得自己究竟是如何离开圣殿的,因为我早已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早在圣石的丰功伟绩问世之初,就有不少人坚决不肯相信,诸多怀疑派反对派应运而生。他们认为所谓圣石不过是一群自欺欺人的家伙在利用假象欺世盗名,公众应警惕被居心叵测者加以利用和诱惑。在各路旗帜中以“抵制运动”最富盛名,其成员多为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对圣石崇拜的抵制和斗争一直最为坚决和彻底。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圣石以无可辩驳的卓著功效造福人类,仿佛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其功勋有目共睹昭然若揭。“抵制运动”中伤无据,日渐消声匿迹,纵有个别“铁杆”散兵游勇也万难翻天。 不料四十年前,圣殿生出一场变故,当时的四十岁长老不知因何原因,在公展日之后拂袖而去,同时宣称他已随身带走了圣石。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不过风波很快便被平息了下去,因为圣石所产生的场依旧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继续为人们指点迷津。诸多流言不攻自破,举世无不欢心鼓舞。 但令人意味深长的事情却发生在危机结束的二十年之后,当所有的信徒都计算好公展日期并计划好自己的最新奉献时,圣殿突然宣布该项活动从此取消,同时对公众给出了一个根本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解释,声称不得已出此下策的真实原因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长远考虑。因为根据专家测算,每次公展圣石所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