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星河中短篇科幻作品啸如枪 (第2/6页)
的环境恰好又与早期地球极为相似,因此理所当然地被选定为本次计划的“拓荒地”和“实验田” 事实上在运输飞船尚距这一星球数年之遥的地方,这些资料就已经被探查、被确认、被分析。换句话说,早在这些部落民的祖先“诞生”的数年之前,他们以及他们后代的命运就已经被电脑所决定了。当运输飞船刚刚发现这颗天体没多久,第一批克隆胚胎就开始被培养。 这公平吗?部落长望着正在逼近的潮水想到。有人征求过我们这些实验者的意见吗? 自从地球公元纪年1997年人类第一次克隆出一个完整的动物开始,有关这一技术的争论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但是沸沸扬扬的争论焦点似乎已经不再是技术cao作本身,而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事实上科技的发展总是与道德相伴的,而以往太多的科技违背道德的事例——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原子武器——使得人们再也不敢轻易打开这只潘多拉的保险柜了。 讨论的结果是各国均以法律形式禁止国库向这一怪胎项目投资。不过禁止投资并不等于禁止实验,国家不给钱自有私人企业家自己掏腰包花银子让科学家玩这种有趣的游戏,最终克隆人的计划终于还是在理论上变得可以被实施了。 第一个克隆婴儿是在月神的庇护下诞生的,并成功地成长于月海基地当中。因为就在窗户纸即将被点破的那一刹那,全球性的法律也同时被通过:禁止——这次可是明令“禁止”而不再是单纯的“禁止投资”了——在地球的任何地方进行有关克隆人的实验,同时也不接纳任何以克隆方式“出生”的人。换言之,那位“诞生”于桂宫蟾房的孩子将终生不得返回他做为种族原籍的地球故乡。这一法律在通过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造成了大批生物学家纷纷追随嫦娥而去的荒诞景观。 可惜好景不长,月球近邻很快就步地球之后尘,也强行通过了“禁研禁克”的有关法律。当然了,对于第一个成功的克隆人并不予驱赶——本来嘛,法律从来都是既往不咎的。 科学家要搞研究,而社会学家则要讲伦理,公婆各有其理。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天文学家杨站出来说话了。于是,我们的悲惨命运也就开始了。 这位年轻时曾在地球亚洲东部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受过良好教育的著名天文学家认为,其实问题十分简单:既然地月系统甚至整个太阳系都不允许克隆人的存在,那么就让他们前往遥远的外太空好了;每一个生命都由生存的权利,被某些智慧制造出来的当然更是如此,说不定人类当初就是所谓“上帝”们的克隆产物呢;完全可以任他们去建立文明,任他们自生自灭。 这一观点就是后来被迅速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著名的“星际绿化”计划。 ——4—— “现在开始疏散!现在开始疏散!” 单调而威严的声音在整个部落的上空回荡,提醒着人们大潮的即将到来。 本来正在工作的人群迅速地从堤坝上蜂拥下来,仿佛一群溃败的散兵。每个人都争相冲向临近的制高点,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提高着保险系数。 部落长站在远处,默默地注视着狼奔豕突的人群。他能够明显地看出,在这种混乱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内在的有条不紊。所有的人都没有只顾自己,而是在互帮互助。不过在这种关怀的背后,好像总让人感觉到某种强加予的东西。 人群的目标是部落长后方的巨大平台。 这是一个高度极高面积极大的金属平台。从它的侧面可以看出,它曾被几经修葺。这是数次大潮的结果。每次大潮到来之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它已经成为一个拯救人们于水火的象征。 虽说平时它只是一种图腾般的摆设,但在大潮真的来临之际,则立即成为一处行之有效的救援避难所。 溃退的速度是极为敏捷的,刚才还在视野远处指挥疏散的“眼镜”已经突然出现在了部落长的身边。不容部落长分说,他便被“眼镜”一把拉住,脚步不稳地卷入了奔向平台的人流。部落长本不想随行,但是没有办法,大潮的“先头部队”已经涌过来了,只有身不由己地继续被人潮所裹胁。在撤退的图中“眼镜”依旧尽职尽责地带领压阵部队搜索残存的部落民。 在平台脚下,部落长的到来令大家让出一条道路,但当他开始向上运动时,就只有像普通部落民那样费力地攀登了。部落长喘息着爬到顶部,接住了上面伸出的援手。 “都搜索完了?”部落长的呼吸刚开始变得匀称,就看到“眼镜”的头也从平台边缘露了出来。部落长向他伸出手去。 “我这一队完了,估计下面至少还有500人。”“眼镜”费力地爬上来,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出他已经十分疲惫。“但是…我在这上面还有责任。” 部落长摇了摇头。“我不是在质问你。” 已经直立起来的“眼镜”顺着部落长的目光看去,大批大批的部落民正在继续跑向平台。 “至少还有500人…”部落长几乎不出声地念叨着。 其时平台已摇摇欲坠,但“至少还有500人”继续涌向这里。他们争相攀爬,而且上面的居民还在不停地伸出援手,无私地拉扯着他们的命运。 “全体都上来会完蛋的!”部落长喃喃自语。一幕幕幼年曾在电脑中看到过的景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那是根据上几次大潮的残存记录复原出的图像。在大潮到来之际,大家一起涌向平台,然后… “那你说该怎么办?”“眼镜”似乎是以一种不怀好意的口吻明知故问。 这又涉及到一个道德与文明的冲突问题。其实与其同舟共济,还不如各自逃生。 部落长突然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那是他在呀呀学语的成长期中从电脑那里听来的。现在,那个深沉的声音再度响起,反复地在他耳边回荡: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是《庄子·大宗师》或者《庄子·天运》里的话,它的意思是说,当泉水干涸的时候,鱼儿们在水份正在日趋减少的淤泥中苟且偷生,它们互相呵着气以滋护对方,互相吐着唾沫湿润对方,与其如此,还不如相忘于水源充足的大江大湖之中。 是的,不如相忘于江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