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二十章 (第2/3页)
让任何人进。”苏群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哥们儿,上面说的‘任何人’,是指咱哥们儿以外的主儿。”那小家伙瞪起眼:“跟我这儿起什么腻,有事找我们头儿说去。” 正愁着没法跟这小愣头青掰扯,小家伙提到的那个头儿、市刑侦大队的大队长宋品三闻讯赶来了。 宋品三比郑彦章要小二十岁。郑彦章在五公区当派出所所长那会儿,宋品三的脖子上绝对还挂着红领巾,或者还没挂上,并正为此大伤着脑筋哩。以往,章台的公安干警基本上都是复转军人。现在,复转军人仍然是公安干警的主要来源,但宋品三是学生出身,没当过兵,他是章台公安系统从学生中直接招考、自己培养训练的第一批。当年办了个短训队,人称“黄埔一期”他就是这个“黄埔一期”的。后来这个短训队又不定期地办过几回,后来便演变成了正规的警校。到刚才那个小家伙毕业的时候,已经是“黄埔十三四期”了。章台市各区县公安局的领导班子里有不少人都是当年的“一期”生,就连警校的三位副校长,有两位都是那“一期”的。而宋品三被老少校友们誉为最有可能进入市局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个刑侦大队的大队长。这小子行,脑袋瓜子来得快,不仅眼里嘴里有活儿,身上手上,哪儿都有活儿。说得干得,催得紧了,真还能来两笔,也就是人说的那种“文武全才”很得几层领导器重。在这岗位上,最要命的一条得听话,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还必须是绝对的。这小子,就能做到这一条。 因为连日连夜地忙碌,此刻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疲惫的表情里甚至还显出某种暂时的憔悴。也许因为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进入市局班子,这些日子以来,他特别地勤奋,也特别地谨慎。他知道,这一两年对于自己的一生来说,很可能是关键。他已经破过几个大案了,现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不出娄子。在稳重中,继续稳重稳重再稳重。机遇好的话,再破两个(不,一个也足够了)大案或特大案,那就齐活儿,真是想什么有什么了。 “对不起对不起,林书记刚打来电话,要我们立即封锁案发现场,说是要等新来的黄代市长和省厅、公安部派出的专家,到齐了一块儿看现场。” 他说得非常客气。虽然说起来,他这刑侦大队大队长和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是平级的,但是,郑彦章当年曾到“黄埔一期”给他们讲过课,怎么说也是老师辈儿的。这公安系统的人也怪了,特别讲究这情分和资历。对于同行中年长的,都特别尊敬,别说是老师辈儿的,就是比自己早一天穿警服的,感觉上也会有所不同。再者,郑彦章最近连着办了肖长海、董秀娟两个大案,上上下下的影响力剧增,这一点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虽然老头的年龄已经到杠杠了,按有关规定,他已然不可能再有所升迁,但还是得罪不起的。最后一点也不是不重要:老头的脾气特别“各色”也容不得他宋品三稍有怠慢。谁要敢怠慢他郑彦章,甭管您是谁,老头都敢当面弄得你下不来台。这样的事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了。 郑彦章撇撇嘴,笑了笑,应道:“行,等齐了就等齐了吧,只要现场没让人动过就行。” 宋品三心里一格愣。但表面上还是若无其事地敷衍道:“郑局长,您要这么说,我们刑侦队就没一点儿活路了。好像我们刑侦队经常在伪造现场?这罪名可真不轻啊。” 郑彦章忙摆摆手:“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宋品三笑笑:“郑老前辈,您跟我们这样的无名鼠辈开这玩笑,我们可受不了。” 苏群紧塞上一句:“董秀娟出事的那天,你们也这样封锁现场好几个小时…” 宋品三板起脸给了小苏一句:“当时封锁董家现场,也是市里的命令。怎么,我们刑侦队不该执行市委的指示?” 苏群还想反驳,郑彦章却听到小客厅里好像有什么响动,忙对苏群做了个很激烈的动作,让他立即闭嘴,别出声儿,而后一下冲到小客厅门前,回身问宋品三:“小客厅里有人?” 宋品三不屑地一笑:“鬼哦。” 郑彦章激烈地指着小客厅的门:“你听!”并且又很用力地做了个大强度的手势,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别做声。 现场马上静了下来。 郑彦章再次侧耳倾听。 但隔着门扇,那小客厅里,此时却死一般寂静。 身材矮小、貌似瘦弱的郑彦章稍一迟疑之后,突然以谁也想不到的那种敏捷和果断,推开了把门的那个小家伙,拧开了客厅的门。 客厅里没人,只有死了的于也丰。但是,沙发跟前那盏低低的从天花板上垂挂下来的提拉灯,却在长长的灯线上微微地晃动,后窗户上的窗帘也在微微地晃动,打开着的百叶窗同样在微微地晃动。它们确乎都像是刚被人触碰过。但屋里又确乎不见半点儿人影。 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