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第5/5页)
问,我夫妇之言必然是假不真。” 诸葛英目光一凝,道:“这话怎么说?” 邢玉珍道:“那宫红动工有奉我命,受我差遣之言,他岂会I再承认我夫妇之言是真不假。” 诸葛英淡然一笑道:“这个贤伉俪尽可放心,我自有让他说实话的办法。” 邢玉珍道:“年轻人,他的话你怎知是真是假。” 诸葛英道:“宫红他不是铁打的金刚,铜浇的罗汉。” 邢玉珍摇头说道:“不妥,年轻人,假如他咬牙忍受,硬说我夫妇所说是假不真,我夫妇岂非永无冤白之日。” 诸葛笑道:“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邢玉珍尚未说放,仲孙漱玉已然说道:“珍妹,让诸葛少侠去吧,是非曲直自在人心,我相信天道长存,我相信天心仁厚必不薄我,纵然我夫妇蒙冤而死…” 邢玉珍目中寒芒暴闪,霍地转注平地边缘那块石壁道:“这是谁竟能跑到这儿来…” 诸葛英跟着双眉一剔,点头说道:“不错,是有人来了…” 邢玉珍道:“不像班大哥…” 话声未落,只听石壁那边有人叫道:“邢仙姬,阿英…” 诸葛英一怔道:“是阿律…” 邢玉珍闪身扑了过去,快捷如电,她转过了石壁那一边,转眼间带来过来了个,正是阿律,阿律手里还拿了张血渍斑斑的巴掌大纸片,神色好仓惶。 诸葛英闪身出亭,迎上去喝问道:“阿律,什么事?” 邢玉珍一抬手道:“别忙问他,从山下跑到这儿来,这一路也够他受的,让他先坐下喝杯酒定定神,歇歇再说。” 她拉着阿律进了草亭里,仲孙漱玉忙把一杯“碧玉醪”递了过去,阿律诧异地望着仲孙漱玉,有点迟疑。 邢玉珍道:“这是我的丈夫…” 跟阿律这种苗子,很少懂汉文汉语的人,用不着说什么外子。 诸葛英接着说道:“阿律,喝了吧。” 阿律这才抓起酒杯来个一仰而干,也许他觉得这酒异于常酒,他看看手中空杯,可没说话。 “来,小兄弟,再喝一杯。”仲孙漱玉拿起瓷瓶又为他斟了一杯。 这回阿律没犹豫,立即来了个点滴不剩。 一连喝了三杯碧玉醪,阿律算是定了神,人也没那么喘,那么仓惶了,邢玉珍这才说道:“什么事,现在说吧。” 阿律还没说话,眼光一红,道:“酒叔叔出事了…” 邢玉珍震声说道:“班大哥,他怎么了。” 阿律脸色倏转煞白,神态怕人,道:“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一个人,他要找你,酒叔叔对他说根本没有见过你这么个人,那人不信,后来那人看出酒叔叔叫班羿,动手逼问酒叔叔,把酒叔叔打得好惨…” 诸葛英双眉一扬道:“说下去。” 阿律追:“酒叔叔真硬,真是个英雄,他就不肯说,后来那人没办法就生着气走了,我恨不得杀了那个狗东西,可是刘叔叔不肯,死命拉着我,说我不是那狗东西的对手,酒叔叔沾自己身上的血画了这条路,让我到山上来告诉你一声…” 邢玉珍一点头,冷然说道:“好,我下山看看去…” 阿律忙道:“喂,喂,你不能去,酒叔叔说只要他不说,那狗东西绝找不到你,叫你这两天别下山去…” 邢玉珍道:“阿律,你要知道,你酒叔叔现在受难之口。” 阿律道:“找知道,可是酒叔叔说…” 邢玉珍道:“无论怎么说,我不能因为我的安危而不顾你俩叔叔的生死,你暂时在我这儿待着,让我下去…” 诸葛英突然说道:“邢仙姬可愿听我一言。” 邢玉珍转眼过来问道:“年轻人你要说什么?” 诸葛英道:“让我下去看看来人是谁。” 邢玉珍呆了一呆道:“让人我下去看看,年轻人,来人找我的,这是我的事。” 请葛英道:“我知道,可是在我来说,任何人找你那却不单单是你的事。” 邢玉珍倏然而笑道:“我明白了,你是不愿意别人杀我。” 请葛英一点头道“可以这么说。” 邢玉珍道:“年轻人,说句话你也许不信,我要不想死,任何人都杀不了我,便是查三影如今还在也不例外。” 诸葛笑道:“也许,只是我不管那么多,别忘了,你不该留仲孙老先生一个人在山上。” 邢玉珍道:“年轻人,有你在这儿陪着他,我能放心。” 诸葛英道:“我的一身所学当不足对抗任何人,也许来人身手在我之上。” 邢玉珍沉默了一下,旋即点头说道:“好吧,年轻人,听你的,可是无论如何你必须代我保住班大哥!” 诸葛英道:“我不敢说担保,我尽心尽力就是。” 邢玉珍道:“有你‘玉书生’这句话也就够了,我先谢谢你。” 诸葛英转向阿律伸出了手,道:“阿律,把班老画的路径给我。” 阿律把那张带着血债的纸片递了过来。 诸葛英接道那张纸片问道:“阿律,那人还在村子里么?” 阿律道:“酒叔叔说在没找着邢仙姬之前,那狗东西是不肯走的。” 诸葛英道:“他只一个人么。” “不,”阿律追:“他还带着两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看那狗样子挺神气的,那两个小孩子是他的下人。” 诸葛笑道:“那人什么模样?” 阿律用手一比道:“个子高高的,很结实…我说不上来,你一进村子就知道了,村子里就他三个是外来人。” 诸葛英微一点头道:“说得是,你暂时在这儿待着吧…” 抬眼一扫道:“我把阿律交给贤伉俪了。” 邢玉珍道:“你放心,到时候我夫妇还你个好好的阿律就是。” 诸葛英没再说话,微一拱手,闪身扑向那条小路。 这条路诸葛英走过一遍了,如今手里更有班羿画的图,自然是很顺利,很快地便下了“六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