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2/5页)
跟我来吧。” 转身推开竹篱门行了进去。 诸葛英迈步跟了进去。 走过一段级短的碎石小径,诸葛英跟着邢玉珍进入了茅屋,茅屋一明两暗,明的这一间是个淡雅的小客厅,几椅都是一根根圆木捆札而成的。 左右两间,各垂着一块竹帘,邢玉珍进屋便向着里屋道:“玉郎我回来了。” 只听屋里传出个苍老却十分轻柔的话声:“还带来了哪位贵客么?” 邢玉珍听道:“是位来自武林的年轻人,我让他见见你。”话落,转望着诸葛英道: “跟我进来吧。” 掀帘走了过去。 诸葛英跟着走了进去,抬眼一看,他不由怔了一怔。 很显然地,这是一间卧室,陈设虽然简陋,但不失雅致,两张用木板搭成的床,床上的铺盖虽然破旧,但很干净,一张床空着,铺盖叠得很整齐,床头壁上挂着一张琴,一柄斑烂古剑。 另一张床上,躺着一个像貌清癯,长眉凤目,俊逸不凡的老人,他看人去五十上下年纪,人很文弱,一身书卷气。 诸葛英见过的人不少,他一眼就已看出这老人不但不类邪恶,而风是个很正派的人物。 床上老人一见他走进来,仰身便要坐起,那玉珍忙走过去扶起了他,很温柔,很体贴。 老人着一件青衣,衬托访他越发地俊逸不凡,可见得在年轻时必然是位潇洒飘逸,倜傥不群的美男子。 青衣老人向着诸葛英一拱手,含笑说道:“贵客莅临,蓬毕生辉。老朽不利于行,未曾恭迎于草茅之外,实在失礼得很,还望阁下谅宥。” 邢玉珍在一旁柔声说道:“他是当今武林中的翘楚,称奇称最,复姓诸葛,单名一个英字,有个美号叫玉书生,你看怎么样。” 青衣老人人即说道:“诸葛少使英华内蕴,人品绝世,称难求,称罕见,一见之下顿今我仔惺惺相惜之感,理应是当今翘楚,理应是当今翘楚。” 邢玉珍抬眼望向诸葛英,道:“这是外子复姓仲孙,双名漱玉。” 诸葛英不自由自地拱手说道:“诸葛英来得鲁莽,打扰之处还望仲孙老先生海涵。” 青衣老人仲孙漱玉立即说道:“这是什么话,我夫妇俩住在这穷山恶水,人迹罕至之处,一无亲人,二少朋友,久尝寂寞滋味,今日能接得少侠这么一位贵客,乐何可支,欢迎都怕来不及呢…” 转望邢玉珍笑问道:“珍妹,请诸葛少侠那地坐,厅里还是外头。 邢玉珍叹道:“八成儿你又想到外头坐坐去,是么?” 仲孙漱玉窘笑说道:“珍妹,我都快憋壤了,出去透透气不好么。” 邢玉珍白了他一眼道:“别忘了,你是主人。” 仲孙漱玉忙转望诸葛英,说:“我想请少快外面草事中坐坐去,不知少侠…” 诸葛英当即点头说道:“客随主便,诸葛英敢不敬迎。” 转身先退了出去。 随见仲孙漱玉偕同邢玉珍跟了出来,诸葛英看得清楚,仲孙漱玉两脚僵直,寸步难行,他等于是被邢玉珍抱着出来的,诸葛英没在意,当然他更不便问。 草亭中坐定,仲孙漱玉立即望着邢玉珍道:“珍妹,咱们以何物待客。” 邢玉珍道:“班大哥酿的酒嫌太烈了些,咱们自酿的‘碧玉醪’如何。” 仲孙漱玉抚掌笑道:“好极,我垂涎久矣。” 邢玉珍白了他一眼,嚷道:“瞧你那付馋像,也不怕客人见笑。” 白首夫妻俨然年轻爱侣,由此可见他二人情爱之笃,委实令人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 转眼间邢玉珍从屋里捧着一只漆盘出来,漆盘上放了瓷瓶一只,酒杯两个,另外还有几样下酒的鲜果。 她收拾了那盘残局,把酒菜摆好,拿起瓷瓶斟了两杯,酒色碧绿,清香扑鼻,只不知是何物酿造而成。 仲孙漱玉拿起面前一杯酒,含笑说道:“少侠,这是我夫妇自酿的果子酒,用‘六诏’特产密姚加松子酿成,虽不敢说延年盆寿,倒也能提神醒脑,少侠请尝尝看,是否可口。” 诸葛英迟疑了一下,邢玉珍立即笑道:“玉郎,你可懂失干为敬。” 仲孙漱玉“哦”地一声笑道:“是我失礼了。”立即一仰而干。 诸葛英好不难为情,这才拿起酒杯浅饮了一口,酒甫入口,一股清香立即顺喉而下,味醇异常。 只听那玉珍笑问道:“如何,年轻人。” 诸葛英明自她这一问的真正意义,脸一红道:“没想到贤伉俪还是杜康之流… …” 仲孙漱玉立即笑道:“怎敢当少侠如此夸赞,只要少侠不嫌粗淡我夫妇就知足了。” 喝了两杯“碧玉醪”之后,邢玉珍突然说道:“玉郎,你可知道咱们这位贵客的真正来意。” 仲孙漱玉含笑点头。“我还不算太糊涂,你我久绝外界,今日忽有武林少侠莅临,自不寻常,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踉当年事有关。” 邢玉珍含笑说道:“你猜对了,咱们这位贵客提我杀了夫婿偕情夫私奔,两趟由中原千里迢迢来到‘六诏’找我,欲一伸武林正义,替查三影出口冤气,你看咱们该怎么办。” 仲孙淑玉目注诸葛英道:“是么,少侠。” 诸葛英毅然点头道:“事实如此,我不愿否认。” 仲孙漱玉微微一笑道:“那么,容我先请教少侠跟查三影有什么渊源。” 诸葛英摇头说道:“谈不上渊源,先父在世的时候,受过查前辈活命之恩,临终属我报恩…” 仲孙淑玉“哦”地一声道:“查三影什么时候伸手救过人。” 诸葛英道:“先父是个樵夫,有一回在深山中遇蟒,正巧遇查前辈路过该处,出手诛蟒,救了先父…” 仲孙漱玉点头说道:“这该是查三影生平唯一的一次出手救人…”顿了领,接道: “令等身受查三影活命之恩,姑不论临终是否有此遗嘱,身为人子,代父报恩,这也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