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鬼之笛 (第1/5页)
第2章 鬼之笛 一在此。想详细谈谈源博雅这位皇孙贵胄的来历。 或许会出现已经在别的场合描写过的情节,不过,跟晴明一样,在这里对这个人物作一番郑重其事的介绍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还是不避繁冗。多说几句。 源博雅,是六十代醍醐天皇的孙子,其父是克明亲王,其母是藤原时平的女儿。 敦实亲王(式部卿宫),是博雅的祖父(醍醐天皇)的胞弟,敦实亲王的妻室和博雅的母亲是亲姐妹,因此,早已在这个故事里登场的广泽的宽朝僧正,也即敦实亲王的儿子。实际和博雅是堂兄弟。 博雅是正统的皇室成员。 天延二年(即公元974年)叙从三位。 博雅。一个像呼吸着空气一般,呼吸着高贵血统的优雅风尚的显赫人物。 博雅是一位雅乐家。 “万事皆志趣高洁,尤精于管弦之道。”《今昔物语集》便是这样描述的。 “博雅三位者,管弦之仙也。”这是《续教训抄》中的记述。 他会尽极精妙地弹奏琵琶,还能演奏龙笛、筚篥等。 还会填词作曲。 名曲《长庆子》流传至今,在舞会结束时,会盛大地演奏这首送宾曲。曲中或多或少夹杂着南音的特色,即使现代人来品赏聆听,仍然是典雅而纤细的名曲。 可以说,像源博雅一样为上苍垂爱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 根据前面提及的《续教训抄》记述,博雅降生时,天上鸣响起祝福他诞生的祥瑞喜乐。 书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东山住着一位名叫圣心的上人。当时,圣心上人忽然听到美妙绝伦的乐音。 仔细辨听,有二笛,二笙,一筝,一琵琶,一鼓。 这些乐器组合,演奏出精微奥妙的乐曲。 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闻”的美妙旋律啊。 “啊。”圣心上人满怀虔敬地抬头仰望青天。 西边天幕上飘荡着五色祥云,乐曲正是从那个方向飘过来的。 “哎呀。奇妙吉祥啊。”圣心上人循着仙曲响起的方向步行,来到一座高贵的府第门前,原来正好是一个婴儿降生的时辰。 在婴儿出生的同时,仙乐曲终,五彩祥云也飘然而去。 当时出生的那个婴儿,就是源博雅。 在天上飘起的乐曲相伴下降生于世的博雅,极富音乐才华,这一点实在不由人不信服。 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逢坂关。有一位盲眼法师结庐而居。 他双字蝉丸,原本是式部卿宫手下的一名勤杂工。 他弹得一手好琵琶,更善奏大唐传来的琵琶名曲《流泉》与《啄木》。据说,他在听式部卿宫弹奏时,耳濡目染之际。竟全部谙熟于心。 “哎呀。蝉丸法师弹奏的琵琶曲,实在是太想听上一次了。”博雅老早就有这样的心愿,可总是没有机会。 后来,他派人向蝉丸法师致意:“为什么你栖居在那种地方呢?来京城居住岂不更好?”蝉丸闻言,以歌词作答:世上走一遭,宫蒿何须分。 意思是说,在这红尘间,无论住在哪里,都没什么差别。住在华美的宫殿里,跟住在简陋的篷壁间,其实是一样的。 听到这样的回答,博雅不由赞叹:“真是高洁之士啊!”博雅于是更加感佩,曰思夜想着与这位法师会面。 “实在想与他会面,亲聆琵琶妙音!”眼下还能演奏名曲《流泉》与《啄木》的,世间怕只有蝉丸法师一人了。 “如果蝉丸法师离世而去的话,这两支名曲就会从此失传。即便是自己,rou身不也一样无常,不知何时化为烟尘吗?”如此想来。博雅更是如坐针毡,思慕之情更加无法抑制。 于是,博雅决定亲至逢坂关,前往蝉丸法师处拜晤。 就像去约会思慕已久的心上人似的,这位美貌丰姿的男子,在一个晚上,只身前往陂陀起伏的逢坂关下。 可是,如果见到盲眼法师,像这样直言相告是不妥的:“请务必为我演奏名曲《流泉》与《啄木》吧。”细心的博雅在小庵中潜下身来,等待着蝉丸自然而然地弹起琵琶。 可是,仅仅一个晚上,这位法师是不可能那么凑巧演奏《流泉》与《啄木》的。 博雅每晚都来到法师庵前,潜下身来,心中企盼着:“今晚会弹吧,今晚会弹吧!”或许会在下一个瞬间抚曲的吧。他心潮起伏地等候着。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良夜,博雅想:“虽然眼睛无法看见,可是如此清宵,蝉丸法师应该弹起《流泉》与《啄木》吧!”博雅越来越焦急,却总不见蝉丸弹上一曲。 如此寒来暑往,不觉已是三年。 一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明月朦胧挂在天际。秋风轻爽地吹拂着。 “今晚应该有兴致了吧。逢坂关的盲法师。你会在今晚弹起《流泉》吧…”博雅满怀期盼地等待着。 只见蝉丸端坐在檐下的蒲团上,抱起琵琶拨弄了几下,脸上现出深深沉浸在追思怀想中的神情。 他边捻挑着弦子,边咏诵道:逢坂关上风势急,长夜漫漫莫奈何。 意思是说,吹过逢坂关的山风一阵紧似一阵,令人难以成眠,就这样宿夜听风吧,盲眼的我一直枯坐着,直到天明。 闻此。博雅的眼里不由热泪滚涌。 接着,琵琶仿佛自鸣自咏一般回荡起来,正是声名远播的《流泉》与《啄木》。 关于这两首名曲,古书《教训抄》是这样记载的:胡渭州最良秘曲,曲谓之《流泉》、《啄木》。飘过粱王之雪苑,荡于浩渺之月楼。栖栖渺渺乎风香调之妙律,心不能攀,言岂可及。于彼南海,轩敞黄门。架具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