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7/9页)
事情就到此为止,尽管后来还发生了那乱七八糟的事。至于时间有多长:哦,五分钟,我觉得至少有。”这次死一般寂静可能持续的时间,笔者感到自己应该通过一次试验来确定。由于那间工作间———现为格龙奇所有———还在,测定可以进行的:莱尼的桌子距离波利斯的桌子有四米,从波利斯的桌子到自来水龙头有三米,离莱尼的桌子(这里放着咖啡壶)有两米自来水龙头———再回到波利斯的桌子又是四米:总共十三米,很可能莱尼表面上从容不迫,实际上却肯定是匆匆走过这段路程的。遗憾的是,打掉杯子的动作只能模拟,因为笔者既无截肢者又无假肢可供借用,就无需模拟了,洗擦杯子、倒咖啡,他———笔者———做了三次试验,以便完全有把握取得人们所说的客观平均值。结果是:第一次试验四十五秒,第二次试验五十八秒,第三次试验四十二秒。平均值:四十八秒。 笔者这里再次破例直接介入,想把这一事件称为莱尼的出世或再生,可以说是一次中心事件。可是他所掌握的有关莱尼的材料并不太多,至多只能作出如下概括:也许头脑有些简单,集浪漫、喜欢感性享受和实利主义于一身,读过一点克莱斯特的作品,掌握某些分泌过程的知识,会弹钢琴,虽说是业余爱好,却也谈得上博大或精深,不妨把她看成是情欲不遂的寡妇(由于艾哈德的遭遇)未能如愿以偿的情妇、四分之三的孤儿(母死,父坐牢),可以认为她文化程度不高甚或缺乏教养———上述这些特性及其组织无能解释,为什么她在我们想要共同称为“咖啡风波”的那个节骨眼上竟表现得如此理所当然。固然不错,她对拉黑尔关怀备至,令人感到,直到拉黑尔葬身于修道院花园为止,但到那时为止拉黑尔毕竟是她人生道路上仅次于艾哈德和海因里希的知音———可为什么她送咖啡给波利斯利沃维奇这样一个人喝呢?这样一来,她就使他陷于引人注意的、有生命危险的境地,因为理所当然地、一个苏联战俘(表面上)同样天真地接受一个天真的德国女人供奉的咖啡,会落到何种境地?如果真如玛格蕾特所言,她大概都闹不清楚犹太人是怎么回事,那么共产党人是什么人,她根本不明白吗? 范多尔恩就像玛格蕾特和洛蒂一样对“咖啡风波”一无所知(显然莱尼认为此事无足轻重,用不着告诉她),相当简单的解释她提出了一个:“您知道,格鲁伊滕家有一件事总是理所当然的:一杯咖啡人人都能得到。不管是吃闲饭的、要饭的、流狼的,不管是讨人喜欢的还是不讨人喜欢的主顾或同行。问题这是毫无的,一杯咖啡人人都能喝上。就连普法伊弗夫妇也有咖啡喝,这可了不起。在这件事情上———说句公道话———不可原谅的不是他,而是她。从前人人都能理所当然地在修道院门口领取一勺汤这件事老是让我想起,而不问其宗教信仰或不要求念虔诚的格言。不,给任何人她会都敬上一杯咖啡的,不管他是不是共产党我想,她也会请他喝一杯甚至最杯的纳粹分子。这是毫无问题的———嗯,她这个人,是啊,不管她还有多少错误,她这个人很大方,这种人她就是的,并且真诚热情、富有人性———只是有一点,您明白我的意思吧,她并不是他所需要的人。” 这样一种印象这里切不可产生,似乎在一九四三年底一九四四年初的战争岁月里,佩尔策的花圈场存在亲俄或亲苏情绪,或者哪怕说这种可能有。莱尼的理所当然,从历史角度只能相对地予以评价,然而客观地从个人角度却可以予以评价。考虑到其他(少数)德国人曾由于给予苏联人小得多的好处就坐牢、上绞架、进集中营或有此种危险,就一定会明白我们,这并非有意显示人性,而是一种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是相对的人性,联系起来看只能与莱尼的生活方式和历史场合。莱尼的为人如果不是那么浑浑噩噩(她的这种特性在拉黑尔那里已表现出来),同样她会这样做———后来的事情和行动使人得出这一结论。如果莱尼未能用物质形式———刚好通过一杯咖啡———表示她的理所当然,她就会笨口拙舌地、也许甚至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地将几句表示同情的话说出来,而这有可能被说成比如同用圣杯敬献咖啡还要坏。可以认为,仔细冲洗杯子、仔细擦干杯子使她获得了感官上的快乐,她这样做并没有丝毫示威的意思。由于她一向总是在事后去才去考虑所做的事情(阿洛伊斯、艾哈德、海因里希、拉黑尔修女、她的父亲、她的母亲、战争),总是在事后很久去去考虑,因此难以假定,后来她意识到了自己所干的是什么。她不仅给一个苏联人端咖啡,而且确实是用双手奉献,使这个苏联人免遭了羞辱,使一个截肢的德国人受到羞辱。由此可见,莱尼并不是在大约五十秒的死一般寂静中出世和再生的,她的出世和再生不是一个已经结束而是正在继续的过程。莱尼简言之总是要到她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任何事情都得以物质的形式表示。不应忘记,此时她正好二十一岁半。她是———必须加以重申———一个极度依靠内分泌和消化为生的人,完全不会把什么事情升华。她身上存在着一种倾向于率直的潜能。阿洛伊斯既没有认识也没有把这种潜能唤醒,而艾哈德又没有机会或不曾利用机会去唤醒它。与阿洛伊斯在一起她可能得到感官满足的那十八分钟至二十五分钟(估计数),并没有充分把她的潜能调动起来,这种本领因为阿洛伊斯也不具备,无法领会这一自相矛盾的论点:莱尼喜欢感性享受,正因为她并非全然喜欢感性享受。 其次一件大事即按手,只有两名证人。一是波加科夫,他已对此作了介绍并将结果叙述了,一是佩尔策,此人应当说是唯一的知情人。 佩尔策:“俄国人从此以后自然就常有咖啡喝,是她的,而我可以发誓,当她第二天送咖啡给他的时候———他这时已经不在花圈架子组,被调到赫特霍尼的最后修饰组去了———就再也不是什么天真或无意识了,随您怎么说都可以,因为她环视一下四周,有没有人看看注意———然后就把她的左手放在他的右手上,他全身,时间虽然很短,他全身像触电一样,猛地往上一蹿。我看见了。可以发誓,而她不知道我看见了,我当时正站在阴暗的办公室里仔细往外看,因为我想看看这咖啡事件还会怎样发展下去。我在想什么您知道吗?听上去这话很粗俗,我知道,不过我们搞园艺的根本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么死板;我想,妈的,居然她动手了———她动手了,好家伙,我当时想,而且对这个俄国人真的羡慕和嫉妒起来。在男女关系上莱尼是个开明的人,不顾男人采取主动的传统:她按他的手以示主动。当然她完全明白,处在他那种地位,他采取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这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