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5/9页)
他应征入伍前又给他临时缝上一截猫肠,做得干净利落,不过疼得要命,后来一直保持得不坏,直到———直到他经常处于这种兴奋状态,禁不住这块缝上去的皮才脱落了。这时他想知道女人是不是———等等。唔,这又使我夜里心惊胆战,忧虑万分:女人的事不是原因———对女人注意什么、是否会注意我一无所知———不,可维克托根利肖维奇是个狂热的排犹分子,还有几个人由于嫉妒和怀疑会去向德国人告密———唔,到了那个时候,他命就再也没有什么大人物能够救了。那些受用也就全完了。” 那位大人物说:“实话告诉您,当我事后听说他有了风流韵事时,我非常生气,真生气,太过分了,这个。他一定知道这事有多么危险,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保护他的人———他知道有人保护他———全都很为难。事情一暴露了,整个复杂的安排配合就会被彻底揭穿。您知道对这种事情是不会宽恕的。唔,结果倒没有出事,我只是还有些后怕,而且对普法伊弗小姐———太太也毫不掩饰,对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我感到震惊。是的,忘恩负义,我是这样说的。天啊,就为了一个娘儿们!当然我通过我的联络员不断地了解到他的生活情况,有时真想利用出差的机会到那儿去看看他———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他已经够叫我生气的了,因为有几次他公然在电车上向别人挑衅,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就不知道了———可是确实有人指控他和他的看守。调查封卡姆不得不进行了———他原来大清早在电车上唱歌,多半是小声哼哼,但有时唱得能使人听懂歌词内容———他唱的是什么您知道吗?《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的第二段:‘你看那黑暗已消灭,万丈光芒在前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年以后,大清早在挤满了人的电车上向打夜班的德国男女工人唱这种歌,局势那么严重,还唱歌,这样做您认为明智吗?———您想想,他如果唱———我可以肯定,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第三段:‘砸碎那统治我们的枷锁,劳动红旗飘全球。’您看,并非我被扣上红帽子毫无道理。真叫人生气,生气。押送的士兵受到处分,封卡姆破例打电话———我们平时都是通过信使联系———问我:‘这么一个捣乱分子你怎么给了我?’———唔,事情倒是解决了,可这带来了多少的麻烦呀。又是送礼,又是提到‘东方外籍军队处的调令’———可后来又出了乱子:有个工人在电车上同波利斯攀谈,低声对他说:‘鼓起勇气,同志,差不多战争已打赢了。’给押送的士兵听到了这句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他收回他的报告———这事有可能叫那个工人掉脑袋。不,我确实没有落个好,只有麻烦。” 那位完全有资格夺去波利斯的男主角角色的先生看来有必要再次走访:瓦尔特佩尔策,七十岁,住在靠近树林的一幢黄黑色平房中。一面墙上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金属鹿,另一面墙上装饰着金光闪闪的金属马。他有一匹骑用马和一个供这匹马使用的马厩,他自己有一辆(高级)轿车,他妻子有一辆(中级)轿车。笔者第二次走访他时(以后还有多次),发现他完全陷于消沉忧郁、近乎悔恨的状态之中。 “你让自己的孩子受教育,送他们上大学:我儿子是医生,女儿学考古———现在在土耳其———可结果呢?却不是看得起家庭。暴发户,老纳粹,发战争财者,投机分子———您信不信我都听到些什么?甚至我女儿对我谈第三世界,可我问您:什么是第一世界她懂得吗?她自己出身的那个世界懂得吗?我有很多时间读书,也喜欢思考问题。您看看那个莱尼,当年她不肯把她的房子卖给我,因为她不相信我———她后来把房了卖给了霍伊泽,而他伙同他那精明的孙子在干什么?他正在考虑赶莱尼搬家,因为她把房间转租给外籍工人,房租,早已不按时交付了,或者根本付不起房租了。要是我的话,难道会有这种念头,把莱尼赶出她的住宅吗?决不会,无论在哪种政治制度下,都不会这样做的。决不会的。我毫不隐瞒,她一到我那里,她,我就爱上了,我对婚姻从来不很认真。我隐瞒过这一点吗?没有。我曾经是纳粹分子,参加过共产党,我利用过战争给我的买卖提供的某些经济上的机遇,我隐瞒了这些吗?没有。我———请原谅我使用粗俗的言词———能捞就捞。我承认。可是,一九三三年以后,我的企业里或企业外的任何人,我伤害过吗?没有。不错,我在那以前有点粗暴,我承认。可一九三三年以后呢?从没有损害过一个人。给我干活和与我同事的人,有谁能抱怨我呢?也没有人抱怨过我。也许唯一一个会抱怨的人是克雷姆普,可是他已死了。不错,我整过他,这我承认,这个讨厌的狂热分子,差点儿把我的整个企业搅得天翻地覆,使得大家没法好好干活。那个俄国人进场的第一天,这个白痴就想如同对待劣等人那样行事。事情是在九点钟过后不久休息进早餐时从莱尼给俄国人送去一杯咖啡开始的。那是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底或一九四四年一月初的一天,天气很冷。当时已经形成了惯例,由伊尔泽克雷默尔煮咖啡。如果您问为什么,那是因为她是我们当中最可靠的,而当时克雷姆普这个傻瓜倒是该问,一个年老的女共产党怎么成了干这种活计的最可靠人选?那时我们都自己带咖啡粉,放在一个纸袋里,光是咖啡粉就够叫人恼火的。有人只有咖啡代用品,有人是一比十、一比八的混合咖啡,莱尼的总是一比三,我有时舍得奢侈一下用一比一的比例,甚至偶尔用纯咖啡:这就是说,有十个不同的咖啡粉袋子,十把不同的咖啡壶———鉴于咖啡的供应情况,这是对伊尔泽绝对信任的一个岗位,因为她如果从一个装好咖啡的袋子中抓一点放到她那有时很差的咖啡中去,又有谁会发觉或想到呢?没有人会的。这就是共产党人所说的团结,而纳粹分子克雷姆普、汪夫特和谢尔夫就大大利用了这一点。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让汪夫特或谢尔夫基或克雷姆普那个大笨蛋去煮咖啡:显而易见,他们会掉包的。不过我得补充一句,克雷姆普通常没有什么好掉包的,这家伙太傻太死板了,通常喝纯粹的代用品———还有,当咖啡倒出来的时候那种气味:那个年头只要一闻气味,哪种咖啡里有哪怕一点儿真货马上就知道———莱尼的咖啡壶正是味道最香的———唔,好了。只要九点一刻把咖啡壶一分,不快、羡慕、嫉妒乃至憎恨和报复的思想都会涌上心头,您相信吗?您以为一九四四年初警察或党还有工夫去一个一个查究———那是什么意思,我不明白———‘破坏战时经济罪’么?他们倒是高兴大家都能搞到一点咖啡,不管其来路如何。好了———我们的莱尼在那个俄国人进场的第一天干了什么事呢?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