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官场_第十一章下自己的套圈银行的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下自己的套圈银行的钱 (第1/2页)

    第十一章 下自己的套,圈银行的钱

    向银行贷款并不像陈四宝说的那么简单。正像陈四宝说的,首先要解决的是人际关系,但戴向军不想走柯正勇这个关系,主要是不希望柯正勇知道他的底细,尤其是他的经济底细,所以,戴向军想尝试着走其他的路子。比如当初他们“黄埔二期”有一个战友在银行工作,并且也当上了处长,戴向军一开始就想走他这条路子。可一仔细打听,该战友是保卫处长,不管信贷。戴向军认真想了一下,认为找他不会起直接作用,也很难想象一个保卫处长能在行长面前起多大的正面作用,说不定正面作用起不了,还起了反作用,把戴向军自己的身份搞低了,所以,最后戴向军没有走这个战友的路子,被迫去找柯正勇。

    之所以要说“被迫”因为戴向军实在不想找柯正勇,不过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这样做。

    为了增大成功概率,戴向军特意花高价从黑市上换了两万美金,以柯正勇的儿子毛毛即将出国确实需要的名义送到柯正勇的家。

    按照送礼在先的原则,戴向军进门之后,见没有其他人,直接在客厅里就把钱交给首长夫人,并说明是资助毛毛出国留学用的。夫人当然是喜出望外,但由于数目比较大,夫人不敢接,与戴向军推让起来,惊动了柯正勇。柯正勇从里屋出来,伸手不打送礼人,没有说要,也没有说不要,而是笑着问:又发大财了?戴向军同样是笑,并且也没有回答是发财了还是没有发财,而是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这口井是首长挖的,孝敬一点是应该的。

    说着,两个人就从客厅来到柯正勇的书房里。而夫人则忙茶水去了。

    进书房之后,戴向军学着当年陈四宝对待他的样子,不再与柯正勇退让美金,而是非常自然地把两万美金放在柯正勇的书桌上,并随手用书桌上的一张报纸盖在上面,然后在柯正勇的对面坐下,开始汇报工作。

    按说戴向军现在已经不是柯正勇的联络员了,根本不需要向柯正勇汇报工作,但习惯成自然,他与柯正勇见面,不汇报工作能谈什么?再说,这个程序也是他事先设计好的,先送美金,后谈工作,最后才扯到疏通银行关系上。他相信,当领导时间长了的人,听汇报也成了习惯,不管是不是属于他分管的工作,都想听。

    果然,戴向军一汇报起工作来,柯正勇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不但面部表情严肃认真,而且还时不时提一点小问题。于是,一场本来典型的家庭拜访,搞得像在办公室听汇报了。

    这也不能说是柯正勇装的,而可能是习惯,再说,虽然从行政关系上讲戴向军眼下所做的事情与柯正勇无关,但从人情关系上讲却非常有关,毕竟,戴向军的天安公司是挂靠在华安集团名下,而华安这条线是柯正勇牵的,所以,柯正勇关心一下天安公司的运转情况也属正常。

    按惯例,报喜不报忧,戴向军一上来就报了一大堆的喜,比当初他汇报给依启明的还要喜,好比无意当中在南都发现比大庆还要大的大型油田了。受这种喜气的感染,柯正勇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欣慰。突然,戴向军的汇报具体起来,说虽然前景看好,但由于在他之前南都已经有南国、佳信和万通三大寻呼台,现在天安突然插进来,相当于从人家碗里分走一杯羹,在营销上不创新不行。

    柯正勇点点头,表示支持戴向军的观点,说一定要创新,改革本身就是一场创新,具体到一个新企业的新业务拓展当然更应该创新,如果不创新,那么还不如原来的三大寻呼台多增加一些接口算了。

    “能说具体一点吗?”柯正勇要求道。

    “具体做法是入户送机。”戴向军说。

    接着,戴向军就详细汇报了“入户送机”的cao作方案。简单地讲,就是用户在办理天安台的入户手续时,只要一次性交纳一年的服务费,传呼台就免费送给用户一个传呼机。

    “我想把这个优惠条件在天安寻呼正式开业的第一天就推出,”戴向军说“我相信,不用宣传,第二天用户就会挤破门槛。”

    柯正勇略微思考了一下,立刻就再次点头,表示他也相信。不过,他也表示出一定程度的担心,担心这样一来传呼台不是赔本了吗?

    戴向军说:“不会的,第一,这个做法具有广告效应,节省下来的广告费可以冲抵传呼机本身的一些费用;第二,世面上的传呼机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我们直接从厂里大批量进货,实际价格并没有用户看到的那么大;第三,我们预收了用户一年的服务费,在资金无偿占用问题上也弥补回一些;第四是最重要的,就是我相信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增一家新寻呼台后,南都寻呼业新一轮的价格战肯定会再起,服务费肯定会降低,而在赠送传呼机的时候已经与用户签定了一个合同,一年之内,无论行业服务费是上升还是下降,预收的服务费都不增加或减少,这个条款看似对等的,其实服务费上涨是不可能的,而下降是肯定的,所以,从总体上说不会赔本。”

    柯正勇虽然不是做经济工作出身的,但早南都这块商业热土上耳闻目睹,基本上已经变成商业内行,现在听戴向军这样一说,他马上就理解了,相信从战略的角度看“入户送机”其实并不吃亏,但他还是有些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