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官场_第七章第一桶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第一桶金 (第3/3页)

又进一步推测对方是个善良且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于是,立刻就与她明确了恋爱关系。

    杨俐是中国人民大学78级的学生,77级和78级之间虽然只差半年,77级春季入学,78级秋季入学,但戴向军是三年制,杨俐是四年制,所以,此时虽然戴向军已经从陆军学校毕业正式成为部队的一名参谋了,但杨俐还是人大三年级的学员。趁着出差的机会,戴向军到北京看望了杨俐。那几天,戴向军几乎天天晚上和杨俐见面,而且每次都心潮彭拜,每天回到招待所,躺在床上,他都不能入睡,仔细回想着和杨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最后,不得不拧开台灯,给杨俐写信。既然明天又要见面,干吗半夜起来写信呢?不知道。没有理由。或者说有太多的理由。反正当时戴向军就是这么做的。第二天晚上再见面,戴向军一只手不断地伸到自己裤子口袋里,几次想把头天夜里写的信当面交给杨俐,但一次又一次不好意思这么做,直到临走的那一天,在火车站,火车已经启动了,戴向军才隔着车窗,把这些信扔给杨俐。

    信虽然长,但内容非常简单,就是戴向军非常渴望与杨俐身体接触。说简单一点,就是戴向军想亲吻杨俐,但是他不敢,不知道既然他们已经明确恋爱关系了,那么他是不是就可以亲吻她了。

    信扔给杨俐后,戴向军就吓得不敢往车窗外面看,怕杨俐看了信之后骂他是流氓,然后永远不理睬他。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情况是杨俐把他这些信交给他们部队,如果那样,那么戴向军即使不挨处分,丑也要把自己丑死了。所以,戴向军当场就后悔了,要不是火车已经启动,他完全有可能追下去,把信抢回来。

    回到部队,戴向军千思万想,追悔莫及,写了一封深刻的检查寄给杨俐,不好意思请求她不要把信交给部队,而只是请求杨俐的谅解。杨俐很快就回信了,偌大的信纸上只写了两个字:傻瓜!

    不用说,戴向军和杨俐的关系产生了飞跃。再见面的时候,他们拥抱了,接吻了。当然,他们没有做得更多。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时代所限,在他们那个时代,谈恋爱就只能这样,一般不会发生直接意义上的性行为,如果那样,就是大逆不道,而对于一对政治上和事业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年轻人来说,必须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让自己大逆不道。尽管如此,据后来戴向军自己对陈四宝说,那种感觉更加美妙,更加刻骨铭心,而如果像现在的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上床,反而没有体味到爱情的奥妙。

    戴向军和杨俐的美妙爱情坚持了差不多正好一年。一年之后,杨俐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央机关,她对戴向军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但戴向军却无法达到的目标:调到北京。

    戴向军根本没有去努力,因为他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为此,杨俐非常生气,说能不能是能力问题,努力不努力是态度问题,你连努力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说明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后来,杨俐又提出了新的建议,说如果调动实在不行,还有另外一个途径,考研究生,只要你考上了研究生,我就和你结婚,这样,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就可以留在北京了。

    杨俐不仅这样说了,而且还专门为戴向军寄来研究生复习资料。戴向军一看,根本就没门。他同样没有做这个无谓的努力。他认为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大专三年,实际只上了两年的课程,而且大部分是学军事指挥的,别说没有考研究生的水平,就是有,也没有合适的专业。关键是,自己在部队上很受重视,那种气氛下他不可能提出去考研究生,提出去考研究生相当于想当逃兵,戴向军不想当逃兵,所以就没有报考研究生。同样,戴向军的态度再次让杨俐失望,最终,他们说拜拜了。

    戴向军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经历了一场寻死觅活的失恋。当然,他是军人,职业决定了他没有资格让情感迷失斗志,他最终靠毅力强迫自己走出失恋的阴影,开始了新的生活。

    戴向军现在的妻子是通过热心人介绍认识的,好像并没有经历恋爱过程,直接就结婚了。导致速成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女方就在部队附近的一所中学当老师,离得近,接触多,不容易断,而且根本就不存在结婚之后面临可能的调动问题,简单。二是女方也来自农村,并且正好是当地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和当初戴向军的理想吻合,相互不嫌弃,有天然的认同感。女方虽然不如杨俐漂亮,却也端庄,按照在一个部队的老乡说,更适合做老婆,于是,很快就做了他老婆。

    "你做了她没有?"陈四宝问。

    陈四宝指的是戴向军第一个女朋友杨俐,如果是现在的老婆,就不用问了,儿子都有了,还存在"做"的问题吗?

    戴向军不好意思地笑笑,摇头,表示没有。陈四宝不信。戴向军说真没有,差点。陈四宝问怎么"差点"?戴向军说反正就是差点,你不用套我了,我不会说的,睡吧,明天忙着呢。

    第二天事情比他们想象得简单。戴向军给杨俐打了电话,杨俐不在办公室,办公室的同事问明情况后,给了戴向军一个传呼机号码,戴向军给杨俐打传呼,杨俐回了电话,说她在青岛出差,十天半个月回不来,并问戴向军有什么事情,戴向军想了想,没好意思问她老公是不是在机电部工作,而是转了一个弯,问杨俐在机电部有没有熟人。杨俐说有啊,她一个同学就在那里,混上处长了呢,并问戴向军有什么事情。戴向军当然没有说卖批文的事情,只是说想打听一下关于批文的事情。杨俐把她那同学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告诉了戴向军,并且先给那个同学打了个电话,介绍了戴向军的情况。一见面,那同学居然认识戴向军,因为当年戴向军给他们做过报告,而且他好像也知道杨俐和戴向军有那么一段经历,所以,对戴向军非常热情,戴向军顺利地达到了在机电部内部有个"歇脚点"的目的。

    陈四宝在门外的工作也顺利。由于他昨天跟这些人已经见过面,算是熟人了,所以今天他一出现,大家又"围攻"他,以为他还是来卖批文的。陈四宝灵机一动,顺水推舟,没有说自己要买批文,而是含含糊糊地说他那个朋友还没出来,等他那个朋友出来才知道是不是有批文卖。"他那个朋友"当然是指戴向军,这话大家相信,昨天就看见他从部里出来,今天好像也看见他进去了,所以,门口那些倒批文的人都有点巴结陈四宝,对他的一切问题似乎都能做到有问必答,让陈四宝了解到许多这方面的情况。

    不用说,那次探亲假戴向军并没有回石家庄,他在北京忙得不可开交。他第一次感受到天天赚钱给人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当探亲假结束他回到南都时,和陈四宝碰在一起,一算账,已经是百万富翁了!如此,戴向军获得了第一桶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