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节 (第2/3页)
问些情况。你放心,我会很小心,不让他察觉什么。” 项青犹豫了一下,说:“见见倒是没问题,不过我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头脑却非常清楚,而且他很多疑的。好吧,既然需要,我明天安排一下,看看能不能这个周末我们去看他。”停了停,项青又解释说:“我通常都是周末去看他的,而且总是一个人,这次带一个人去看他,最好先问过他,不要让他觉得太反常。” 正说着,两人听见外面大门有响动,相互看一眼,都不再说什么。紧接着门开了,原来是钟点工来上班,手里提着几个装了菜的塑料袋。 钟点工一抬头,看见项青和普克,笑着打招呼:“哦,有人在家呀。” 项青站起来,笑着说:“张阿姨,来上班啦。让我看看你今天买什么菜了。”说着,走到张阿姨提来的几个塑料袋旁,弯下腰翻着看了看。 张阿姨说:“买了点小排、蛋饺,还有些新下来的蔬菜,看看喜不喜欢。” 项青站起身,说:“今天阿兰想喝鲫鱼汤。” 张阿姨一听,为难地说:“啊呀,早知道就好了,在菜场时我看到活蹦乱跳的鲫鱼,心里还想是不是要换换口味呢,想着项兰常说鱼腥,不喜欢吃,犹豫了一下又没买。要不然,我现在去买。” 项青笑着说:“不用了,你在这儿忙你的,我去买好了,反正菜场也不太远。再说今天有客人,我顺便看看还买点其他什么菜。” 说完,项青又跟普克打了个招呼,从沙发上自己的皮包里拿了个钱包就出去了。 张阿姨笑着对普克说:“你先坐啊,我去厨房摘摘菜。”说着往厨房里走。 普克也跟着往厨房里走:“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帮你摘吧。” 张阿姨笑呵呵地说:“哟,那怎么好意思呀,谢谢你啦。” 普克一边帮着张阿姨摘菜,一边和她聊天,先是问了几句她家里的情况,然后问:“阿姨,您在项青家做事有多久了?” “时间不长,才三个多月。以前在她家做事的,也是我们那个服务公司的,是个北方人。项青家是南方人,吃不惯她做的北方菜,后来就换我来了。” “哦,您在这儿做钟点工,每天就两个小时,那跟他们家的人不怎么打交道吧?” “以前项老师,噢,就是项青的爸爸,他退休以前在大学教书,我一直叫他项老师的。以前项老师没过世的时候,我下午来这儿,一般都能遇上他。项老师人蛮好,话虽然不多,但对人很客气,总是和颜悦色的。项青这点特别像她爸爸,一点儿都不摆架子。”张阿姨说起话来,慢慢悠悠,有点啰嗦,不过说得很详细。 “那您认识项青的母亲吗?” “周副市长啊,见是见过两次,不过没有说过话,最多就是跟我点点头。也不奇怪,她是大领导嘛。” “项老师去世那大,是个星期五,您也来他们家了吗?”普克按照张阿姨的习惯来称呼项伯远。 “星期五?不对吧,听说他是星期六早上才送到医院的嘛。”张阿姨回忆着“星期五那天我记得挺清楚,下午来了以后,项老师在客厅里坐着。我看他脸色好像不太好,就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说,嗯,胸口有点闷,不过不厉害,可能过一会儿就没事了。然后他就到书房去了。唉,谁能想到呢,第二天下午来时,就听说他早上去世了。人年纪大了,可得小心点,说不准什么时候哪儿就不对劲了。唉,多好的一个人,才六十岁就走了。张阿姨边说边叹气。 普克停下手里的活儿,问:“阿姨,项老师那天下午跟您说他不舒服了?” 张阿姨听了普克的问话,好像有一丝小心,说:“他只说有一点点不舒服,我可不知道会有那么严重。我们只是做做家务,也不好管那么多。” 普克明白张阿姨误解了他问话的意思,忙笑着说:“阿姨,您别误会,没有怪您的意思,只不过觉得平常项老师身体还不错,怎么那么突然就不行了,随便问问而已。” 张阿姨似乎松了一口气:“哦,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其实,如果那天项青不在,我可能还会多问问项老师,看能不能帮他做点什么。不过,我知道项青在嘛,就不用担心了。项青可真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又温柔,又漂亮,特别懂事、孝顺,还有礼貌,百里挑一啊。有这么个女儿,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普克一愣,问:“阿姨,那天下午项青也在家?那天是星期五,她没去上班吗?” “平时下午她一般都不在,我来上班时碰不到她,只有快走时才碰到她回家。不过项青总是一下班就回家,很少往外面跑,不像她meimei。那天下午她倒是在家,是不是回来拿什么东西?我来了不多久,在厨房里看见她又走了。”张阿姨唠唠叨叨地说。 普克问:“那项老师觉得不舒服的事,项青知道么?” “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