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_文王世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王世子 (第2/4页)

之道着矣。诸父诸兄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矣。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赙赗,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而众乡方矣。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吊,弗为服,哭于异姓之庙,为忝祖远之也。素服居外,不听乐,私丧之也,骨rou之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译文

    文王当太子的时候,每天三次到他父亲王季那里去请安。第一次是鸡叫头遍就穿好了衣服,来到父王的寝门外,问值班的内竖:“今天父王的一切都平安吧?”内竖回答:“一切平安。”听到这样的回答,文王就满脸喜色。第二次是中午,第三次是傍晚,请安的仪节都和第一次一样。如果王季身体欠安,内竖就会向文王察告,文王听说之后,就满脸忧色,连走路都不能正常迈步。王季的饮食恢复如初,然后文王的神态才能恢复正常。每顿饭端上来的时候,文王一定要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每顿饭撤下去的时候,文王一定要问吃了多少。同时交待掌厨的官员:“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听到对方回答“是”,文王才放心地离开。武王做太子时,就以文王做太子时的行为为榜样,不敢有一点走样。文王如果有病,武王就头不脱冠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养。文王吃饭少,武王也就吃饭少;文王吃饭增多,武王也就随着增多。如此这般的十二天以后,文王的病也就好了。

    文王问武王道:“你做过什么梦吗?”武王答道:,”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暗示什么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要将他们占有吧。”文王说:“你理解的不对。古代把年也叫做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的寿限是九十,我把我的寿限给你三年。”于是,文王活到九十七岁就死了,而武王活到九十三岁才死。

    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由周公出面辅助,代行天子职权。周公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首先做到,目的就是要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如果有做不到的地方,周公就痛打伯禽,使成王看了懂得如何做个太子。以上是《文王之为世子》。

    凡教育太子及太学生,一定要因时制宜。春夏二季教手执干戈的武舞,秋冬二季教手执羽篱的文舞,地点都是在东序。小乐正负责教执干舞,太骨帮助他;篱师负责教执戈舞,篱师皿帮助他。旎人负责教南夷之乐,太青则在旁击鼓为节。春季诵读诗章,夏季练习为诗章谱曲,这两项都由太师来教。秋冬在警宗学礼,由主管礼的官员来教。冬季读《尚书》,由精通《尚书》的官员来教。教礼是在警宗,教《书》是在上库。

    凡是祭祀、养老乞言和合语的礼节,都由小乐正在东序教太子及太学生。太乐正教他们手执干戚的武舞。合语、养老乞言的礼节,都由太乐正传授其义理,由大司成评说,地点也在东序。凡在大司成身旁陪坐,与大司成之间要有三席的距离。可以向大司成发问,间毕则退回靠墙的位置。大司成的话还没有讲完,不可发问。

    每季开学,都要向先师行释奠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也是这样。凡是诸侯根据天子命令始建的学校,一定要对先圣先师行释奠礼,而且祭品要比平常贵重,用束帛。凡行释奠礼,必有音乐、舞蹈的联合演出;如果碰上国家有战争灾荒,那就只行释奠礼,取消演出。凡天子视学时的大规模音乐、舞蹈演出的次日,天子一定要接着举行养老之礼。

    凡是在郊学中考评学生,一定要把出类拔萃的人才举荐上来。有的因品德优异而被录取,有的因才能卓绝而被选拔,有的因善于辞令而被录用。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在训话中加以劝勉,促其上进,以待下次考评。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三个问题他有一个回答得好,就按照曲艺系列晋升其等级,并称之谓“郊人”“郊人”的待遇低于选士、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