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_曾子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曾子问 (第5/6页)

心不挂孝,于是就头戴练冠为慈母挂孝。为慈母挂孝,是从鲁昭公开始的。”

    曾子问道:“众多诸侯一同朝见天子,已经进入太庙的门,但未能把朝见之礼进行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废,这样的情况有几种?”孔子答道:“四种。”曾子说:“请问是哪四种?”孔子答道:“太庙失火,日蚀,王后去世,大雨琳湿衣服而有失仪容,在这四种情况下就停止行礼。如果所有诸侯都在场而发生日蚀,那就要跟随天子去救日,救的时候,哪一方的诸侯就穿哪一方颜色的衣服和拿着当方的武器;如果是太庙失火,也要跟随天子去救火,但在诸侯的穿衣和武器方面没有要求。”曾子又问道:“诸侯互相访问,主人已把客人礼让进门,但未能按程序行礼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废,这样的情况有几种?”孔子答道:“六种。”曾子说:“请问哪六种?”孔子答道:“天子驾崩,太庙失火,日蚀,王后去世,国君夫人去世,大雨淋湿衣服而造成仪容不整,遇到这六种情况,就得中止行礼。”曾子又问道:“天子宗庙之祭,天地之祭,七祀之祭,各项准备工作都已作好,这时如果天子突然驾崩,或者王后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祭祀停止进行。”曾子又问道:“如果正在祭祀的时候而发生了日蚀,或太庙失火,祭礼还要不要继续进行呢?”孔子答道:“在这种情况下,要简化程序,赶快进行。如果栖牲已被牵来但尚未杀,祭礼就应停止。天子驾崩,灵枢未入殡宫之前,不举行五祀之祭,等到灵枢已迁入殡宫,然后举行祭祀。但祭祀的程序要简化,尸入席之后,吃了三口饭,此后就不再劝吃;主人酌酒请尸漱口,尸在漱过之后也不再回敬主人,程序到此就算结束。自启殡到葬后反哭期间,不可举行五祀之祭。葬后虽然可以进行,但也要简化程序,进行到主人向祝献酒就算结束。”

    曾子问道:“诸侯的祭祀社稠,所有的礼器已经摆设停当,这时忽然听到天子驾崩、王后去世、国君去世、国君夫人去世的噩耗,该怎么办?”孔子答道:“祭祀立刻停止。从初死到入殡,从启殡到反哭,这期间”祭与不祭,如何祭,都遵循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作法。”

    曾子间道:“大夫的宗庙之祭,各种祭品都已准备妥当,但却不能进行到底,以至中途而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孔子答道:“原因有九。”曾子又问:“请问哪九种原因?”孔子答道:“禾子驾崩,王后去世,国君去世,国君夫人去世,国君的太庙失火,日蚀,父母去世,祖父母、伯父母去世,堂兄弟去世,遇到这九种情况发生,祭祀就要停止。至于外族亲属去世,凡齐衰以下者,祭祀都可继续进行,但也应简化程序。具体地说,外丧属于齐衰亲属者,在祭祀时,尸入室内,吃了三口饭,便不再劝他继续吃,食毕,主人酌酒请尸漱口,尸漱过后便不再回敬,进行到这节目就应结束;外丧属于大功之亲的,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尸回敬主人酒的节目;外丧属于小功、绍麻之亲的,祭祀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到主人、主妇、宾长向尸献酒为止。在这个问题上,士和大夫所不同的是,即使有绍麻之亲在祭祀时去世,祭祀也应停止。但是,如果所祭的祖先与死者已经没有丧服关系,那么祭祀可以照常进行。”

    曾子问道:“在居父母之丧期间,可以到别人家去吊丧吗?”孔子答道:“居父母之丧,到了小祥的时候,还不和众人立在一起,不和众人一道走路。君子是通过礼来表达感情的,现在你自己正处在丧失父母的极大沉痛之中而到别人家去吊丧哭泣,这种哭泣岂不成为虚假的了吗?”

    曾子问道:“大夫、士正在为私亲挂孝,到了可以除孝的时候了,而国君忽然去世,又须要为国君穿斩衰的孝服,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孝服还除去不除去?”孔子答道:“如果是正在为国君穿孝服,就不敢再为自己的亲人穿孝服,因为为国君的孝服重于为私亲的孝服。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原有的孝服是没有理由除掉的。于是乎就出现了大夫、士过了丧期还不能除去孝服的现象。等到为国君服丧期满,才可以为私亲举行小祥、大祥之祭,这是合乎礼的。”曾子又问道:“为父母所穿的孝服,永远不除可以吗?”孔子答道:“先王制定礼仪,错过了时间就不再举行,这是正理。先王并不是不能作出永远不除的规定,问题是人们是否都能做到。既然不能做到,那么还是规定个时限为好。所以君子错过了祭祀的时间就不再补行,这是合乎礼的。”

    曾子问道:“国君死,灵枢已经停在殡宫,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臣子应该回家料理父母的丧事,但每逢初一、十五举行殷奠时,要赶回国君的殡宫,至于朝夕之奠,可以不回去。”曾子又问:“国君的灵枢已经启殡,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应该穿着为国君的孝服回家哭泣致哀,然后赶快折回为国君送葬。”曾子又问:“国君死,尚未停枢殡宫,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臣子可以回家料理丧事,直到父母入殡,?然后再回到国君的殡宫。家中初一、十五的殷奠,可以回去,至于朝夕奠,就不再回去。大夫家的朝夕奠,由室老代行;士家的朝夕奠,由子孙代行。大夫的正妻,每逢初一、十五的殷奠,也要到国君的殡宫去参加;至于朝夕奠,可以不去。”

    卑贱者不能为尊贵者作诛,晚辈不能为长辈作诛,这是礼的规定。虽然贵为天子,也要以天的名义为他作诛。诸侯互相作诛,不合礼的规定。

    曾子问道:”国君出国要为自己的万一不幸去世作准备,所以带着紧贴尸身的棺材同行。如果国君真的死了,应当如何把概运回来呢?”孔子答道:“给执事人等提供殡服,孝子头戴麻弃续,身穿齐衰,脚穿草鞋,手扶丧棒。灵枢从打坏庙墙的阀口进入,从西阶抬上堂。如果死者是小敛后运回来的,孝子就头戴着免跟在灵枢后面,从大门进来,从东阶抬上堂,其礼数和生前一样。大夫、士死于境外者,其运概回国的礼数和国君是一样的。”

    曾子问道:“国君的灵枢已经出殡发引,这时候臣子突然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