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2/6页)
没有架子,就像是一个慈恺的长老一般,使他又不忍拒绝。 他只好试探地问道:“上皇跋涉了一天,不疲劳吗?” 上皇长叹了一声: “我是坐在辇上行路的,要不就是乘马,根本累不到那儿去,累的是我的心境,不是身体。跟在我身边的臣子都说我的身体精神都还好,大可以再干几年,不必要逊位的,他们当然不希望我逊退,但他们那里知道我的心境呢?” 韩宏觉得不便介词,也想不出什么恰当的话来回答,只有保持缄默,而上皇似乎也没有要他回话的意思,他只是要一个听众,来倾听他的心事而已。 “我知道我并没有老,腰腿仍健,目力仍好,齿牙未落,神智思想仍是很明白,只有须发斑白,但那只是寂寞的累积,并不是衰老所引起的。” 韩宏只有道:“是的,上皇龙马精神,为微臣所不及。” 上皇笑道: “你是读书人,当然是不能比的,今天在路上时,我还跟侯希逸较了一下骑术,一阵急驰下来,他已累得发喘了,我却还好好的,他佩服得不得了。 我告诉他我像他这个岁数时,曾经亲率铁骑,深入大漠,征讨匈奴,也曾泛舟远击海寇于海上…” 韩宏道: “这个微臣知道,上皇早些年声威之壮,四夷远伏,四海归心,武功之盛,不逊于先太宗贞观皇帝,而文事之盛,可推前无来考…。” 上皇的腰干挺直了,韩宏这才觉得他的身材很高,月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睛中泛著光彩,看来就像是一尊睥睨天下的神像,令人有不敢逼视之感。 而上皇的盛年,也的确是值得骄傲,开元中、天宝初期,每年长安途上,使者不绝,都是四处的夷邦前来朝贡的使臣,远至极西的大秦(今之罗马),偏东之大食(阿拉伯)波斯(伊朗)以及西南的天竺(印度)以及高丽、虾夷等,无不奉使来贡,以求交好或归顺。 长安市上,可以见到各式各种的外来使臣和学生,他们醉心著我华夏的进步文明、虔心地学习著中华文化中优良的文化精髓,以便回去改善他们的国家文明。 长安,成了宇宙的中心。而这个皇帝,也被公认为万邦之主、那是何等骄傲的岁月。 可是 上皇叹了口气,一切骄傲的光彩都退为黯然了:“人是不能过份耽于安乐的,我一手建起了空前的伟业,却又用另一只手把它给毁了。” 韩宏忙道:“上皇的勋业昭炳,那是谁也毁不了的。” 上皇苦笑着叹了口气:“毁了就是毁了,这次战争,把我一切都毁了。” “两京已复,安逆已诛,剩下的一些妖魔小丑,指日即可扫荡清净,并未损及上国之天威。” 上皇摇摇头: “安禄山根本是小丑跳梁,我看准他是成不了气候的,所以一直也没把他当作个人物看待,否则我稍加防范压抑,他说什么也反不起来的,只是我太平日子过久了,养成了一种错觉,总认为我建下的基业,在我有生之年,绝不可能有人推得倒的,那知道竟是这么一个混蛋匹夫打败了我。” “上皇!我们没有败,朝廷一直都在,四野诸候,仍然服膺拥戴皇室,所以勤王之令一下,天下响应。” “这个我知道,安禄山击败的不是我大唐朝,这个伟大的王朝是击不败、摇不动的,因为它的根太深了,但安禄山却把我击败了!击倒了!” “上皇依然健在,叛逆却已伏尸黄沙。” 上皇苦笑道: “不是生死成败的问题,我是说他击倒了我的骄傲,击败了我的尊严,更击溃了我的生趣,在离开长安时,我还充满了信心,我认为这是暂时的离开一下,很快就可以回来的,直到马隗玻一刖,他们逼死阿环时,我才知道我是真正的完了,阿环临走时,什么也没说,只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充满了怜悯和不齿,从那时候起,我才是真正地认清了我自己,我也真正地认了输。” 韩宏感到奇怪了,他知道阿环就是杨贵妃,表字太真,小名玉环,阿环是皇帝对她的昵称。 上皇西迁避祸时,途经马鬼坡,六军设谋不前,要求诛杨国忠以惩其误国之罪,继而也迁怒到其妹杨玉环,请予一并处死! 这当然是件很尴尬的事,大家都尽量避免提及,没想到居然是上皇自己提起来了。 韩宏顿了一顿才低声道:“微臣前两天与侯将军夜谈时,议及西行随驾大臣功过,当时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哦?你们对此作何看法?” 韩宏道: “微臣与侯将军当时起了一点小争执,将军主张澈查当时设谋闹事的兵卒,处以极刑,认为此举乃极大之不敬罪,若非战时,诛九族亦不足以彰其恶。” 上皇摇头苦笑道:“希逸太冲动了!” 韩宏道:“微臣以为侯将军的看法很正确,只是追究责任的对象错了,微臣以为西行随驾的将帅当诛,伴驾的群臣,均应受到重惩。” 上皇道:“这…怎么能怪他们呢?” 韩宏道: “当然要怪他们,士卒暴行以胁君上,是将帅平日教导不严之故,身为武臣,保驾出巡,竟不能护圣驾之安宁。督下不周,护驾不力,论罪当诛,至于那些文臣,既未能解君之忧,又不能分君之势,君辱则臣死,乃人臣之分,他们不死于当日,即失所守。” 上皇叹了口气道:“卿家所言虽然令我很感动,但是卿家的立场仍是失之于偏,人不到某种境遇,是无法体会那种心情的,卿家所言固然是臣子所应守的本份,但是我这个做皇帝的,也没有尽到做皇帝的职守与本份。” 韩宏道:“乱臣贼子之所生,非出上皇之本意。” “那些都不谈他了,孤家当时若能挺身而出,严斥那些乱兵,说他们乘危威胁君父的不是,著令他们立即听令前行,至于他们的要求,可以推选代表,直接来见孤家,孤家自当给他们一个答覆与解释,若他们意存谋叛,则任何条件都无法满意的,若他们只是为了心中不平之忿,自然也不敢对孤家过份的,可是…” 上皇长叹了一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