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_第十六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集 (第4/4页)

保佑,助皇上逃过这场病劫。

    老臣裴炎:邓大人太迂腐了,人有生死,天命难违,怎么在此关键时刻还存有侥幸心理

    呢?皇后,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早立太子,以免天下纷乱。

    武三思:裴大人说得对。不过,三皇子显与四星子旦都年幼学浅,仓促迎政,难以服众,

    恐怕只会引起天下纷乱。臣以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早下诏书,请命天下,请皇后监国主政,

    待天下平静之后,再慢慢筛选,择明主而立。

    劝玄挺与裴炎都露出激怒之色,想要争执。这时御医急入。

    御医:皇上又醒过来了,这次恐怕是回光返照。

    裴炎:现在是最后时机,一定要请皇上选立新君。

    武则天微微点头,率众人疾步出殿。

    19.李治红宫白天内景

    李治目光明亮,面色潮红,招手把裴炎叫到床边。

    李治:你是我最信任的大臣,二十年前,你还是洛阳县令,不断有人参奏你刚愎自用,

    触犯皇亲国戚;也有人褒奖你正直清明,忠正不阿,我召见了你,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你将

    是大唐的栋梁之臣。二十年来,你没有让我失望,我希望…(声音又开始微弱,神情又委顿

    下去)今后,…你也不要…让我…失望,不论怎样,你都要…牢记自己的职责和…道义…

    你要辅佐…

    裴炎:皇上,立谁为太子?

    李治不断张嘴,但声音微弱,裴炎把耳朵贴在李治嘴边也无法听清,神情焦急地看着武

    则天。武则天走到李治床前。

    武则天:皇上,您就用手指吧。

    说着把显与旦招到床前。李治目光源眈地看着两个人,手在他们之间游移不定,一会儿

    是旦,一会儿是显,神情依然沉浸在病痛的折磨和对于未来的伤感与不安之中,他知道自己

    的决定将直接关系着这个王朝的命运。最终,手落在显的身上,他无奈地摇摇头。韦氏一直

    在紧张地看着李治的手指,跪下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支着,此时长长舒了一口气,身子缩了回

    去。武则天转身面对书记员。

    武则天:记下来,立显为太子。

    李治再次睁开眼睛。

    李治:你们大家都出去吧。

    武则天站在床边,满眼关切与希望,两人对视着。

    李治:媚娘…

    武则天带着激动与伤痛的表情走上前,李治的目光中出现一丝往日的情怀,但马上又黯

    淡下来。

    李治:…你也出去吧。

    武则天走过地下跪着的众人,此刻再也无法顾忌什么,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流了下

    来。

    李治:太平,你留下来。

    众人纷纷站起,退下。

    李治:他们…,都走了?

    太平:走了,父亲。

    李治:太平,过来!(李治用手抚摸太平的面颊)…好久没见你了,总想你!可现在女

    儿就在身边,眼睛又看不见了…只能靠手摸了…还是那个小太平,跟我一起看皮影戏的

    小女孩儿…

    太平:(痛哭,把头埋在李治怀里)父亲…

    李治抚摸着她的头发。

    李治:几个月了?

    太平:…七个月。

    李治:真快!连我的小女儿都有了孩子…长大一定好看,你们会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两

    个人!听说,你最近过得不快乐?

    太平:快乐,快乐…父亲,…等我生了,带来看您!

    李治用双手将太平挂满泪痕的面庞托起,神情严肃。

    李治:太平,你听着,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好多好多的不如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

    一例外,其中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别人铸就的,自己一无所知。比如说父亲,我从来

    没想当皇上,是先帝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以后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

    们,是原谅还是不原谅!有的人一辈子都靠原谅生活,比如我,就没什么出息,但内心快乐。

    有的人一辈子都靠不原谅生活,会很有出息,内心却不安宁!你面临同样的问题,选择时一

    定要慎重!明白啦?…

    太平含泪点头。

    李治:…刀剑。演一段皮影戏吧,《采桑女》,我最喜欢的,你演女的,我去男角儿!

    太监把早已准备好的皮影递过来。

    大帐内李治与太平演皮影。太平的声音时常被悲痛打断,李治的听上去却饶有兴味,只

    是声音微弱。

    李治:…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树桃花,看这如黛青山,都没有丝毫改变。看对面来的

    是谁家女子,生得春光满面,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

    了什么样的错误…

    李治的手无力地垂下来,李治最终隐入了周围的寂静。

    旁白:永淳二年,你五十六岁的祖父死于大明宫一片潮湿的天色之中,死于对大唐山河不

    出已愿的漠视之中,身边陪伴的只有他女儿对于(采桑女)浸满泪水的吟诵。我始终认为父

    亲那同疾病相伴的一生是伤感而困苦的,直到那一刻我目睹了他最后的纯真的欢乐。原谅,

    这是父亲对世间全部智慧的总结,他依靠这一品格赢来了一生相对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最终

    也丧失了自家的山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