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李公子笑纳投名状 (第3/3页)
空地上又来了一队马车,运的是打地基的大块石料。柳二丁过去瞄了一圈,指了指其中两块大石,马上就有人使笔在那两块上涂了两个X,来人把这两块抬到空马车上去了,送货的连忙赶着马车走了。 李知远瞧的有趣,一转身又看见杜十七看着那边屋顶双目又放光。原来那边屋顶上的瓦盖好了,四五个汉子在屋顶上使劲蹦,蹦一会底下就有人喊他们换地方,他们再蹦几下,蹲下去理瓦。 柳二丁还在一边摇头,说:“房子盖的快些没什么,盖瓦不能快呀,他们这个新办法,顶多只能保三十年不漏。” 英华笑道:“十年就要重捡一次啦,二丁师傅,住三十年要是还不把屋顶翻一翻,屋檐上就该长满草了。” 柳二丁还摇头,说:“话虽如此,做活还是要求高一点好。他们这群小兔崽子,就学个盖瓦就出来挣钱,跟什么都不懂没两样!” 柳二丁话说的不好听,可是房顶上下的十来个汉子们都跟听圣旨似的,一个两个都下来了,大师傅大师傅叫得亲热,连站在一边的几个四十五十岁的老师傅都陪着笑,求大师傅露一手。 柳二丁摆手,道:“我陪着小小姐转呢,没空。” 有几个活泼的工匠大着胆子看向英华,被三叶嫂子瞪回去了。英华看看三叶嫂子,对人家无奈的笑笑,那几个青年工匠哄笑着爬上房接着跳去了。 天色昏黄,柳二丁也不肯再带着英华逛,带着他们走回头路。杜十七出了这条小街就和李知远英华告辞。五柳镇都是自己人,何况英华身边还跟着几个王家的管家和三叶嫂子还有使女,又有李知远陪着。柳二丁也就带着他那几个人,跟英华招呼了声回去柳家。 李知远因为英华方才喊了人家一声二丁师傅,人家待她跟待孩子似的,晓得这人和柳家是极亲近的,也客客气气拱手和柳二丁做别。 待他们走了,英华就和李知远说悄悄话,小声说:“他是柳一丁的亲弟弟。他喜欢我八姨,他以为没人知道,其实我外祖父全家都知道!不过我八姨说从前错过了就错过了,现在她孀居守着孩儿过日子,不想再嫁,我外祖父倒是很乐意让他做我八姨丈呢。” 李知远一本正经点头:“二丁师傅人很好。” 英华趁着三叶嫂子走到前头去了,飞快的说:“我觉得我八姨其实是乐意的,就是八姨家的表弟表妹肯定不乐意,八姨又舍不得把孩子交给婆婆抚养,就这么僵住了。” 英华对李知远说外婆家的八卦,虽然因为她八姨的事情眉头微皱,但是李知远觉得她这个样儿甚好,这才是个无忧无虑小媳妇的样子,他看着她的侧脸,一直微笑。 李大人带着儿子在三省草堂住了一夜,第二天他老人家也都没舍去看新买的房子一眼,只打发儿子回家搬银子买房,他只在三省草堂和王翰林商量编教材的事。 李知远在曲池府住了两天,到柳家交银子交害房契,就忙着搬家。英华得空就去镇上新李府替他瞧几眼,大家都忙的差不多把梅十五娘忘掉了。没想到梅四郎亲自寻到曲池府李家去了,沈姐出来说李知远押着行李到五柳镇上去了,梅四郎又追回五柳镇,先至王家问英华李知远家新宅在哪里。 英华看梅四郎神情又急又恼,到底是从小看她长大的姐夫,她虽然恼人家妹子,待这个姐夫还是亲厚的,就问他:“姐夫,怎么了?” 王家在这件事上是无辜的,不论是王翰林老两口,还是瑶华,还是英华,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和态度都无可挑剔。梅四郎叹气再叹气,还是和小姨子说:“十五娘离家出走了。留了封书信说她要和李知远算帐。” “啊!她一个人走的吗?”英华大吃一惊。 “还有十一郎那个王八蛋!”梅四郎提及堂弟,满腔怒火“他也留书与我,说十五娘的事就是他的事,他会替十五娘出头。” 英华愣了半天,只能说:“令弟和十五娘jiejie兄妹感情真好。” 英华亲自带着梅四郎到李家新宅。李知远也才到,正看着人搬家具呢,看到梅四郎和英华一起,他就问连襟:“姐夫寻我何事?” “十五娘找过你没有?”梅四郎是真着急,十一郎才二十出头,生得又美,十五娘也是十八*九的妙龄女郎。别说十五娘养在深闺极少出门,便是十一郎,他也就在泉州府城逛逛,从来也没单身一人走路啊。这样两个人,连个随从使女都没带,留下两封书信,带了一包碎银子就朝外头跑,还告状,分明是给人贩子送钱去的! “没有。”李知远摇头,苦笑道:“她来找我来了?” “她离家出走了。”英华忙道:“你从府城来,听说过什么风言风语没有?” 李家使人日夜换班盯着梅宅呢,盯梢的那几个跟柳家盯梢的都认得了,半夜大家还会换班去小解什么的,梅十五娘是几时走的,是怎么走的,估计李柳两家都比梅四郎清楚。不过李知远另有打算,他并不想现在告知梅四郎,所以他只是摇摇头,说没有。 梅四郎说声得罪,叫英华自家小心回家去,他忙忙的就走了。英华看着姐夫匆忙的背影,跺脚说:“这个梅十五娘,又不晓得要闹什么新花样,我去跟娘说,也使人找人去。” 李知远忙拦她,说:“没事,人没丢。咱们两家都使人盯着梢呢,梅十一郎和梅十五娘现在人在府城外的一个小镇的旅舍里,好像在等什么人。放心吧,不会让她们兄妹真出事的,我盯着,就是看看能不能把她们背后的高人钓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