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石镯修改 (第3/3页)
房前屋后还是远近能开垦的坡地,都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药草,蒋尘的父母也都整日忙碌在采药、制药以及经营诊所当中,对于身边刮起来的淘金热几乎都不闻不问。 耳濡目染之下,蒋尘从小就继承了家传中医,但他对于古籍、玉器、字画等的爱好却是因为受到另外一个人的影响,他的师傅,涤尘子。 从蒋尘有记忆开始,涤尘子就是他的师傅,至于什么时候拜的师,他自己也说不清。因为包括蒋尘的父母在内,根本就不知道他还另外有这么一个师傅,每次涤尘子来给蒋尘传艺的时候,蒋尘的父母和meimei蒋琪要么不在家,要么就在梦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蒋尘上中学之后才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涤尘子搞的鬼。 ************ 因为要上学,蒋尘上班的时间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等节假日。今天是周末,再有半个月就要放寒假了,所以他借口要给家里人买点儿过年的礼物,掌柜的这才提前给他支了工钱,并放了半天假。 蒋尘来的时候,坐堂的黄老先生已经下班回去了,而晚上在济善堂坐堂的柳大夫还没有来。蒋尘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中药柜台捡药,由于晚上一般情况下人比较少,所以负责捡药的就两个人,白天的时候,这里光是捡药就要五、六个人。 换走早已在柜台里面等得疲惫不堪的同事,蒋尘从柜台下面抽出一叠药方看了起来。这是他每天的习惯,坐堂大夫每天开的处方基本上都保存在这儿,蒋尘一有空就研究这些处方,和自己的胸中所学进行对比验证,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两位坐堂大夫请教。 黄老先生是西京久负盛名的老中医,已经八十多岁了,光是在济善堂里坐堂,就已经四十多年了,另一位柳大夫,今年六十多岁,也是世传的中医世家,原先是西京医大附院的内科专家,兼任医学院的教授,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辞职了,被济善堂挖了过来,便开始在济善堂坐诊。 两位老先生对这个勤学好问的年轻人都非常的看重。只因蒋尘不光提问,而且还经常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医理、药理,让两位老先生也大受启发,因此,柳、黄两位老中医都对蒋尘倾囊相授,甚至经常让他也接触一些病人,从实践中提高他的临床经验。慢慢的,蒋尘的神奇医术便渐渐显露出来,只是除了柳、黄两位之外,济善堂里也只有几个人知道他的高超医术,柳、黄两位老中医,也从开始的倾囊相授转变成与蒋尘之间的相互探讨。 蒋尘的医术除了家传之外,几乎全部来自涤尘子教授的天医宗,不过,天医宗更偏重于药理和炼丹以及针灸、练气,着重在于炼丹者个人的修为,对于世俗的医术并不看重。所以蒋尘才会对柳、两位的医术极为感兴趣。 “嘎-” 一辆挂着军牌的雪白切诺基停在济善堂的门前,灯光下雪白的颜色显得十分耀眼。不等车子完全停稳,副驾位子上就急匆匆的跳下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等司机匆忙从驾驶室钻出来,先一步下车的年轻人已经快步闯进济善堂了。 正在翻阅药方的蒋尘被杂乱的脚步声惊醒,抬头一看,一位二十多岁的俊美青年人已经急匆匆的来到柜台前面,大门口,两个神情冷肃的黑衣汉子正搀扶着一位神色憔悴、脸色蜡黄的老人缓缓挪向诊桌前的椅子。 俊美青年人的脸色甚是急切,冲蒋尘微微点了点头,惶声问道:“请问贵堂的黄先生在吗?我们是从京都专程赶来找黄先生救命的。” 蒋尘目光转到椅子上脸色蜡黄的老人身上:“黄老是明天上午的班,今晚的值班大夫还没有来。”目光转回来看着面前的俊美青年,蒋尘慢吞吞的接道:“老先生伤势严重,还是快点儿送到就近的医院去吧。” 虽然只是远远的瞄了几眼,蒋尘却已经断定来人是受了极重的内伤,根本不是普通的病症,而且这种伤势并不是柳老先生擅长医治的,至于黄老,除非把病人送去黄家,否则只有等明天了,但蒋尘根本就不知道黄老的家在什么地方,晚上在这儿值班的几个人更不清楚,所以他干脆劝病人去医院。 俊美青年人神色登时焦躁起来,医院能治的话,他还用千里迢迢跑到西京来么?忍不住大声问道:“黄老先生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去接老先生过来。” 蒋尘双手一摊,苦笑道:“我只是这里的一名普通临时工,掌柜的不在,没人知道黄老的家以及电话啊…”转头看了看其他几个值班的伙计,几个人都无奈的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蒋尘只好说:“要不,您等等柳老先生?最多再等半小时,柳老就来了。” 一直坐在方椅上未曾吭声的憔悴老人忽然睁开双目,淡淡的扫了这边一眼,低沉而又缓慢的说道:“这位小兄弟,既然能一眼看出老朽身上的伤势,想必医术定是不凡,有道是‘医者父母心’,小兄弟何不过来帮老朽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