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新传_第十章暴力一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暴力一击 (第3/4页)

光以已逸待劳,若能凭城坚守,怎么也能消耗掉一些中华志愿军的士气和有生力量。

    但不论是德川家光还是柳生十兵卫都明白,经过這些日子的忍耐,德川三十万部众的张力巳经拉到最大,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再不主动出击,必然是一个弓毁伤身之势…况且,趁中华志愿军立足未稳之机,某中优势兵力重拳出击乃兵家制胜之宝。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川幕府不能快速取胜,一举击溃中华志愿军…陆入胶着拉锯战地后果不是德川幕府能够承受的。

    战局当然没有陆入胶着。中华志愿军用自己已经演练得相当熟练的车、步协同作战给德川家光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课“兵法是死的,人走活的…实力决定战术…”经过几次德川幕府号称“纯实力地”野战对抗。德川家光三十余万部众很快锐减至不足二十万的数量,并被迫退守江户城。

    目前地情况显然对德川幕府很不利,虽然他们的绝对人数依然占优,各位大名也都依然忠实地团结在以德川家光为核心的德川幕府。“决战本城”、“与江户共存亡”的口号响彻军营。但上至地领军人物德川家光,下至柳生十兵卫及各位大名都已经看出。德川幕府已然走到了尽头,据守江户城不过走苟延残喘而已…其实上,中华志愿

    军根本不用攻打,只要围它十天半个月。江户城肯定是不攻自破。

    德川幕府也不是没想过议和,甚至投降,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选择…中华志愿军进抵江户城下后,便竖起一面大白旗,上书“低级武士自愿接受改造者免死”這对那些已经士气低迷、极其厌战的低级武士来说,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已经有许多满足宽大处理条件地对象开始潜出城投降。

    但对高级武士而言,這却等于是要斩断他们的最后希望…事实上,有许多高级武士曾经不只一次地私下派人出城与中华志愿军接洽,希望得到宽大处理,有的人甚至提出愿为内应、将功补过,但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低级武士自愿接受改造者免死”

    “八嘎!我们這些高级武士怎么這么倒霉?!”一个刚刚高呼完“死战到底、愿与将军共荣辱、愿与江户共存亡”口号地大名懊恼地说道。

    王燃這种“赶尽杀绝”的提议当然是基于练兵的考虑…這毕竟是中华志愿军在东瀛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实战机会,如果现在就松口,估计下面就不用打了。

    但很显然,王燃低估了诸多东瀛高级武士的智慧。

    江户城下静悄悄的,正属于一种大战前地宁静,王燃正与庄子固等人一起布置下一阶段的攻城战术,突然,城中一片杀声震天,而且听动静绝对是万人以上规模的冲突。

    看着己方仍是一片那肃然的阵列,王燃等人正疑惑间,江户城门大开,一骑飞奔而出,手举白旗大呼道:“我们是低级武士,正与高级武士决战,希望贵军入城相肋…”

    王燃等人面面相觑…低级武士起兵造反?可按理说,這才围了不到三天,压力不可能這么大啊。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低级武士的压力不大,但高级武士却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事实怔明,在逆境下更有助于激发出自身的潜力,对着“低级武士自愿接受改造者免死”一句研究了几天几夜不曾合眼的高级武士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应对之策…只要自己高级武士的资格被剥夺,或是干脆被贬为庶民,不就满足宽大处理的条件了吗?

    想通了這一点,這些高级武士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当然不会愚蠢到去请求德川家光,這点技俩,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去求德川家光的结果只会是被勒令剖腹。但這件事又只有德川家光才有资格办理,那么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实行兵谏,用武力胁迫德川家光答应严重处分自己的要求…這个动乱的原因听上去的确有些可笑,但這就是今日江户城中动乱的原因所在。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王燃对东瀛武士的勇敢与智慧不得不表示由衷的赞叹。

    王燃进入江户城时,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

    虽然叛军的势力明显比忠于德川地势力庞大,但由于叛军缺乏统一的指挥,双方可说是实力相当。拼的十分辛苦。若不是中华志愿军在最后关头终于出手,双方必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留不下几个人。

    饶而如此,江户城也是一片狼籍,忠于德川家光的势力基本被清剿干净,剩余不多的人在柳生十兵卫地带领下保护着德川家光退进了将军府…叛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只剩下不足两万地人马…单从纯数宇的角度来着,德川幕府的总损伤比起王燃的预期目标还要少了许多。

    江户将军府已被重重包围。王燃与庄子固等人走上前去,此时地将军府门前只剩下十几个人横刀拦阻众人。看着面前這些手握武士刀、浑身是血、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兀自恶狠狠盯着自己的武士,王燃等人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走投无路”地悲怆。

    王燃不觉轻叹了一口气,向着那些可算是德川家光最后的卫兵说道:“进去告诉你们的将军。放下武器吧…战争巳经结束了…”

    的确,东瀛之战应该说已经开始拉上帷幕。

    应该说。這是一场毫不对称地战争,不仅表现在装备的不对称上,战略、战术观念的不对称更是此次中华志愿军以后世不可想象的损伤比取得胜利的关键。

    东瀛之战应该算是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它讲地是战略上的布局。战术上的兵种配合,而东瀛将领们虽然都是战国混战出来得所谓“名将”但這只是相对于东瀛這个封闭的小环境而言,日本战国其实绝大多数的战役大都只能算是部落小城邦之间的争斗,战役级作战的经验相当匮乏,這也是他们之所以一败于“抗日救朝”的主帅李如松、再败于中华志愿军之手的主要原因…毕竟。战争指挥艺术并不能朝夕就能学会的,即使学到了,融会贯通也是需要时间和丈化沉淀作铺垫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