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决战中途岛一 (第2/3页)
高得多。美军的主要侦察兵力包括20艘潜艇,30架岸基巡逻机,若干舰载侦察机,强有力的无线电侦听、破译部门。主要战役侦察行动包括对日军无线电通讯的侦听、破译,建立潜艇警戒线,岸基巡逻机与舰载侦察机的巡逻警戒和侦察监视。正是这种严谨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布置,令美军准确地掌握了日军的进攻企图和方向,而且在战中能及时发现并掌握日军的动向,为美军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捕捉战机、用兵施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反,日军的侦察显得错漏百出。作为作为先期警戒的潜艇,竟然于6月4日才到达预定海域,美特混舰队早已通过该海域,潜艇警戒成了“马后炮”作为战时战役侦察行动的k计划,居然没有计划预案,最后因为美军的行动不了了之。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时原定在搜索扇面中央担任侦察任务的“利根”号和“筑摩”号两艘巡洋舰上的4架侦察机却因弹射器发生故障而未能准时起飞,起飞时间延误了整整30分钟。在搜索的过程中“筑摩”号的6号侦察机,在搜索时出现引擎故障,被迫提前返航。这对于日军来说是一个严重致命的失误,美特混舰队刚好就躲在这架提前返航的侦察机的侦察范围之内。(呵呵,或许是有主角在战舰上吧,上帝帮了美特混舰队一把。) 6月3日,特混舰队的高级军官们在焦急的侦察、分析、等待中度过。蒙特也只是在深夜后匆匆地在船舱里睡了几个小时,便在黎明时分准时醒来,继续向侦察机中队下达起飞侦察的命令。 “有消息了。”6月4日清晨,情报官兴奋地拿着一份刚从通讯密码室里接到的电报,向弗莱彻报告。 正坐在舰桥指挥室的椅子里,闭目养神的弗莱彻立即跳了起来,伸手接过情报官手里的电报译文。这是一份由中途岛陆基“卡塔林娜”侦察机发回来的报告“敌战舰,方位262度,距离700海里,11艘军舰,航向090度,航速19节。” 标图官马上把敌舰队方位标在了海图之上。特混舰队的参谋人员马上紧张了起来,立即着手分析新发现的敌舰队是否为预定要攻击的敌南云忠一所属航空母舰编队。几个参谋人员各执一词。 “从方向、距离和航速上判断,我认为这依然不是我们需要攻击的目标,估计这只是日军的运输或者登陆部队。建议我特混舰队继续原地等待。”蒙特力排众议,向弗莱彻少将一再强调自己的推断。 反复衡量后,弗莱彻少将最后采纳了蒙特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这个决定何其正确,仅仅相隔了大概半个小时,又收到了另一份来自中途岛陆基侦察机,美军艾迪中尉在距中途岛西北200海里处发回的报告:“2艘航空母舰和主要舰艇,方位320度,航向135度,航速25节,距离180海里。”紧接着不久,中途岛上也发出了遭受空袭的信号。 “全舰队,最高航速,向日舰队方位前进。”由于美日双方舰队相对距离较远,作为战场总指挥的弗莱彻少将立即命令美第16、第17舰队火速向日军舰队接近。 就在蒙特所在的特混舰队,不惜一切赶往战区海域,缩短距离,力争进入作战半径的时候。中途岛上已经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由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率领的日本第一航空舰队,于4日清晨5时左右从“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起飞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各36架,合计108架,对中途岛实施第一波攻击。 凌晨6时整,日军第一波机群到达中途岛上空。由于中途岛的侦察机早一步侦察到日军的战舰,美军在中途岛机场上的100多架飞机已经升空转移,机场上空空如也,偷袭珍珠港的那种便宜再也没有了。中途岛的空袭战斗警报声,响彻整个基地。 等待着日本机群的是26架早已升空,严阵以待的“野猫”式战斗机。但可惜的是,中途岛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是些刚从训练学校出来的,没有实战经验的新兵。而日本战斗机的飞行员却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再加上日军“零”式战斗机的性能要优于美国“野猫”式战斗机的性能。短短15分钟的激战,日本战斗机便击落了15架美机,而自己却1架未损失。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日本轰炸机安全抵达中途岛上空,肆无忌惮地对包括东岛机场、机库、机场跑道及其他地面设施在内的目标进行了袭击和轰炸。岛上的设施大部分受损,但因为机场上的飞机早已转移,日军想消灭中途岛上的飞机的战斗目的没有达到。 鉴于轰炸中途岛的情况不理想,日本第一波攻击机群指挥官友永丈市大尉向南云忠一的舰队发回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正是这一电报,成了日军航空母舰出现指挥混乱的导火索。 按照原定计划,日本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估计只对中途岛进行一波次的攻击便能有效摧毁该岛上的设施。所以停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的第二波次战机,装备的是鱼雷和轰炸军舰用的重磅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