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第1/2页)
第四十三章 夜色如墨,浓重渲染,犹如一只蛰伏的暗兽,伺机破出。 适逢太子大殓,大内宫苑四处灯影重重,蒙上白绢的宫灯在夜幕中如漫天荧火,发出氤氲淡薄的光气,宫中哀乐婉转,庄严肃穆,余音袅袅不绝。 景御宫此刻灯火通明,照得整个大殿亮如白昼。皇亲国戚在前,文武百官在后,一众人等身着缟素恭身立于殿堂两侧,脸上哀戚的神色被长明灯散发出的光华所模糊。 正堂之上,大内监秉笔司礼高声诵读太子祭文:“太子琰,字施德,敬文帝长子也,母曰晨贵妃,宣景二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赐居东宫景御…” 在灯光不及之处,几道黑影轻车熟路的穿过御花园的幽曲小径,身形如幽魅,在暗夜中疾行而进。 潜行的动作突然停止,远远的有巡卫兵举着火把朝这边走来,领头的黑衣人眼神一凛,抬手打了个手势,其余数人立刻动作迅捷的藏身于假山之后,黑衣人随后亦闪身躲入一处树丛后。 巡卫兵举着火把经过,待走远时,隐藏在暗处的黑衣人拨开挡在眼前的树枝,现出黑巾覆面的脸,一双眼中不经意的透着几分盛气凌人。 神色一沉,黑衣人目光警惕的望向东宫的方位,那里隐约可见繁灯如星,夜风送来一阵阵哀乐低鸣,间或有高声诵读之音续续咄咄的传开。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太子性仁孝,尽通大义,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听了半晌,黑衣人突然冷冷一笑,仿佛十分不屑,他看了眼四周,确定无人经过后,声音压低道:“走。” “太子聪颖,颇有世祖风,而凶暴猜忌,敬帝承制,追谥文德太子。” 一纸念罢,大内监秉笔司礼恭身将祭文高举至头顶,声音高扬道:“尚飨——” 话音方落,便有宫人上祭礼,文武百官齐齐下跪叩首,献王站在百官前列,看着正屈身行礼的杨延辉,眼中淡淡的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礼毕,众人起身时,正见一身玄衣的李绩朝灵柩而去,几位老臣立觉不妥,有人出声制止道:“皇上,于礼有别。” 李绩背对着众人,似乎没有听见身后的劝戒,他来到棺木前,倾身。 大殿外一阵风吹过,长明灯的火焰晃了晃,淡淡的夜色投进殿中,映了一地凄迷。 森沉的宫殿盘踞在黑暗之中,古朴庄重中又透着一丝神秘莫知。 夜空中宫乐庄鸣之声隐隐传来,隐身于阴暗角落的黑衣人看着眼前静谧的宫殿,匾额上烫金的雍华二字依稀可辨。除却乐声,宫殿四周静的诡异,夜虫不唱,清风不闻,空气中弥漫着压抑鼓噪的气息。 领头的黑衣人目光中稍有迟疑,片刻后他一挥手,示意身后的人开始行动。 得了指示,两名黑影悄无声息的探身而出,眼见就要临近大殿正门,一直注视他们行动的黑衣人目光一惊,低声疾呼道:“快撤!” 话音未落,一阵繁杂的步伐声迅速的逼拢靠近,漫天的火光瞬时扑面而来,让隐匿在黑暗中的事物无处遁形。 被重重包围黑衣人下意识的后退几步,目光警惕的看着包围他们的人群,手中兵刃齐出,蓄势待发。 沈椴自禁卫兵身后提剑而出,火光映在他清俊的面容上,自有一股沉而不发的气魄。他目光定定的看了那发号施令的黑衣人,举剑朗声道:“将他们拿下!” 长明灯长明。 光影扑搠,映在李绩的眼瞳之中,冷峻的气势淡去,透出一丝不自知的晦涩与倦怠。李绩面无表情的低着头,他的手探入棺中,仔细的替李琰将九重殓衣理好整妥。 众人看不见李绩此刻的神情,正手足无措时,突闻殿外传来一阵步伐锵进之声,于是纷纷转头去看。 大殿外,沈椴持剑而待,几名禁卫军将捆绑缚好的黑衣人推攘至前,强压他们跪下。传令官正要通报,却见沈椴一抬手,示意他们不要做声。 黑衣人覆面的黑巾已经被人除去,这一番动作将他们的面容暴露在众人面前,不知是谁惊唤一声道:“这不是在杨将军手下任事的王将领么?” 此话一出,瞬间有风起云涌之势,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望向了站在武官前列的大将军杨延辉。 早在杨延辉见到黑衣人被推出的刹那,他就心头大震,慌急中看去,却没有发现料想中的人,心下稍定。谁知后面这一句话说开,倒是惊醒了他,自知百口莫辨,杨延辉步伐微微踉跄,目光瞬间熄灭如枯灯。 众人见大将军如此,心里也有了眉目,震惊的同时,目光不自觉的看向棺木旁的黑衣君主,李绩仿佛对身后的一幕无所知觉,君心难测,没有人知道他下一刻会做出什么举动。 最后看了一眼棺中的李琰,李绩撑着棺木起身,微走开两步,对静侯在一旁的司礼内监道:“阖棺。” 司礼内监慌忙受命,面色一整,声音尖道:“阖棺——” 厚重的棺木被十数人抬起,轰隆声中,棺中人的面容渐渐退却不见,象是屏弃了这一世的所有过往,直到棺木严丝合缝盖好,从此生死两茫,人世尽去。 殿外火把燃烧时发出‘劈啪’的响声,李绩步伐沉稳的踏出大殿,目光仿佛随意般扫过一眼众人,眼中的冷霜却教大臣们低头相避,心中暗自胆颤。 见李绩在大殿门口站定,沈椴立即抱剑回禀道:“启奏皇上,臣暗夜巡视,竟发现有人乘太子大殓作乱宫中,经过一翻混战,现已擒获四人,其中一人被同伙掩护逃走。”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