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3/4页)
“请父皇过日。”玄玉不疾不徐地呈上丹阳损失的真相。 映入眼中的奏章,一字一句,似在建羽的心中再放了把更盛的烈火,令建羽的面孔变得更加森竣。 “好啊…”建羽气得连声音部在颤抖, “翅膀硬了是吗?竟为私利而胆大到连欺君之事也做得出来?”为了江北江南的天灾,灵恩生前忙到焦头烂额,玄玉散尽家财救灾救民,而欺上瞒下的德龄,坐拥丹阳财富非但没出上半分力,还安然的躲在丹阳不闻不问、袖手旁观? “父皇。”玄玉为德龄先前的按兵下动下了批注“信王造反,乃是预谋,并非信王所言太子该由何者出任这问题。” 这话就算不是由玄玉的口中说出,建羽也知道躲在丹阳保存实力的德龄贪图的是什么。德龄明哲保身的作法,不仅比满腹不平的莽夫尔岱更阴险,也更令他意冷心灰。 不齐心齐力救国,只想着看准时机趁势一击,好捡个渔翁得利的机会达成目的,他看不出德龄此举是在证明些什么,他只看出德龄暗藏的那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 这座历经了风风雨雨的杨国,怎抵得过成百上千个贪欲?玄玉又怎能压制得住底下那些皇弟们的野心?今日就算能成功平定下新一波的内乱,往后呢?倘若德龄与尔岱的心不死,倘若国中有更多个抱持同样想法的逆谋份子,也同样觊觎玄玉顶上的太子冠,那日后会不会有更多来者接着前仆后继? 沉默地看着眼前的玄玉,建羽眼中所看见的是他最后的一个希望,而这个肩负杨国未来的太子,在他羽翼之下不但得不到个宁日,更甚者,玄玉还可能在日后无法安然登基继位。 “太子听旨。”建羽决定快刀斩乱麻“命轩辕营出兵讨伐叛逆!” “儿臣领旨。” “太子乃畅国储君,不可轻易涉险,此事就交给元麾将军,太子不必亲征。”有过灵恩的前车之鉴后,这回建羽说什么也不肯让玄王再登战场去冒险? “是。”本想亲自领军的玄玉,在他的顾虑下,只好点头答应。 建羽阴沉地再道“另,晋王与信王的安危,元麾将军不必顾忌。” 听出弦外之音的玄玉,怔了怔,抬首直视着建羽那双已狠下心的眼眸,但在建羽眼中,他没有找着半分后悔或是犹豫,许久之后,他拱手以覆。 “儿臣明白。” 自收复京畿后,轩辕营即驻扎在长安城里,一方面为休养生息,一方面则是为另一场将掀起的内乱作准备。自听闻信王已出兵,而晋王也有反意后,好个容易能歇上-阵的轩辕营又再次动了起来。 奉圣谕平反内乱的玄玉,下令将轩辕营一分为二,分别由余丹波与乐狼各领其-,一则留在长安阻挡益州大军入京,一则立即开往洛阳弭平造反的伏羲营。 匆匆入宫的余丹波,在见过玄玉后,手里拿着玄玉赐与的兵符,准备离京去与候在城外的袁衡会合,整军之后即片刻也不能耽搁,得奉旨速往洛阳。 可走在东宫廊上的脚步却异常沉重。 回想着方才在殿上玄玉的叮嘱,余丹波头一回觉得,肩上所承载的责任压得令他喘不过气,就算是当年杨国三军欲破盛长渊时,他也不曾觉得这么棘手过。 一如袁天印所说,他的对手果真是狄万岁。 在听到他得率军与狄万岁交手时,他很难否认,他有股拒意,他打心底下想和那个狄万岁有任何交集,即使是身为敌人也一样,他讨厌狄万岁眼中那种暗藏着怨慰,非胜他不可的眸光。 无论是从文从武,为官,皆要有官运。这道理,自他余家列祖列宗的身上即再明白不过,若是无运,即便再怎么在沙场上你头颅洒热血,终也得不到个名。幸运如他,在洛阳时收了玄王的白虎之玉,借着玄玉与自己的力量,他终于走出余氏一族宛如魔咒般不买罪即斩首的噩运,带着余氏子孙定出洛阳扬威天下,可出身与他类似的狄万岁,却没有他那般好运。 与他相同,早年同样也是不得志的狄万岁,虽为赵奔之徒,但其光芒始终都掩盖在赫赫有名的趟奔之下,扬州人若提及战功彪炳的武将,定是指向赵奔,即使狄万岁早巳独当一面,甚至能力远在趟奔之上,可这么多年来,不遇战事难以成名的狄万岁,就是无法让朝廷牢牢记住狄万岁这名字。 灭南之战后,他虽不认为杨国元麾将军这位子,是因守孝而错过灭南之战的狄万岁让给他的,但他不能否认的是,对于那个打从接掌伏羲营起就令他有如芒剌在背的狄万岁,他不但挂意,甚至是有些忌惮,他在狄万岁的身上,找到了就连闵禄与辛渡也部个能给他的强敌感。 他也知道,若是乐狼代他与狄万岁交手,轩辕营的胜算更是不大,就狄万岁乃赵奔之徒,以及他所熟知的狄万岁这两点来看,虽乐狼未曾与狄万岁交手过,但他担心在战技上,乐狼仍是略逊狄万岁一筹。 为了轩辕营着想,他必须前往洛阳,再加上若以地缘来考量,长年待在洛阳的他,在洛阳迎战狄万岁即占了地利的因素,同样的,在进轩辕营前一直待在长安的乐狼,也较他熟悉长安的地势。虽然他明知这 做将会是最好的选择,而同样也别无其它人选可安排的玄玉,也认为在得分别迎战两军时,如此调度是唯一的法子,可他…他就是不放心将乐狼独自留在长安应战。 石寅已死,益州大军的主帅与大将皆是晋王,而乐狼曾贵为皇戚,就不知乐狼是否会因这层因素而放晋王一马,还记得当年乐狼就曾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