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_厦门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厦门岛 (第8/8页)

比如,厦门人不如东北人剽悍,不如山东人豪爽,不如河北人开朗,不如湖南人厚重,不如陕西人质朴,不如江浙人精明,不如四川人洒脱,不如贵州人耿直。即便美丽温馨,也不是厦门的专利:珠海、大连、苏州,美丽温馨的小城多着呐!甚至如福建的长汀、湖南的凤凰,虽不过蕞尔小邑,上不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其独特的风情和韵味,也不让于厦门。

    如此这般说来,厦门人,你还能那么怡然自得、满不在乎、自我感觉良好么?

    事实上,有可能会阻碍厦门发展的,便正是厦门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小岛意识”岛原本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岛所面对的大海,既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通道,又可能是与世隔绝的屏障。只要想想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和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的区别,便不难理解这一点。厦门岛上人当然不是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但也不是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总体上说他们是既开放又封闭。其封闭之表现,就是抱残守缺于一隅,自我陶醉于小岛。厦门人有一种奇怪的观念,就是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辖地(如集美、杏林)是厦门。最奇怪的,是对岛内的厦门大学,也不承认是厦门。厦大的人进城,要说“到厦门去”则所谓“厦门”便只不过岛内西南一小角至于鼓狼屿上人,则坚决否认自己是“厦门人”而坚持说自己是“鼓狼屿人”看来。越是“岛”而且越“小”就越好。这可真是地地道道的“小岛意识”这样狭窄‘的眼界,这样狭小的胸襟,是很难能有大气派、大动作、大手笔的。

    显然,要想把厦门建设得更好,要想创建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文化,我们就必须走出厦门看厦门。

    四、走出厦门看厦门

    走出厦门看厦门,就是要跳出小岛,放开眼界,以比较超脱的态度和比较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厦门的成就、问题和前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局促于一角,局限于一地,岂能有高屋建领的认识?《厦门日报》曾以“跳出厦门看厦门”为题展开讨论,想来用意也在于此。但我之所以说“走出”而不说“跳出”则是因为只有“走”只有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地走,才能真有感受,真有体验。

    然而,厦门人最大的问题,恰恰又在于他们总是走不出去。

    在全国各城市的居民中,的确很少见到像厦门市民这样不愿出门的人中国人安士重迁,好静不好动,终身不离故土的人不在少数。但就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就当代有文化的青年人而言,他们倒更多地是“出不去”而不是“不想出去”或者自身的条件限制了他们不敢去想“想不到”要出去。像厦门这样,公路铁路、海运空运齐全,手头又比较宽裕,却仍然拒绝出门的,倒真是少数。不少厦门人终身不离岛,许多厦门人不知火车为何物。厦门的旅行社都有这样一个体会:组团出厦门要比组团进厦门难得多。不要说自己掏钱去旅游,便是有出差的机会,厦门人也不会多么高兴。如果去的地方差一些,还会视为“苦差”而予以推托。这显然完全是错误观念在作祟。一是认为天下(至少中国)没有比厦门更好的地方,到哪里去都是吃苦;二是认为外地怎么样,与我没有关系,看不看无所谓,看了也白看。所以,厦门人即便到了外地,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除了“还是厦门好”以外,他们再也得不出别的结论。

    到外地出差、旅游尚且如此之难,要他们到外地工作、上学,就更难每年高考,厦门成绩好一点的考生,往往会一窝蜂地报考厦门大学,连清华北大都不愿去,更不用说别的学校他们其实也知道,比如西安交大这样的学校是非常好的,但他们就是不想去,因为他们不愿意离开厦门。如果厦门没有好学校倒也罢既然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为什么还要到外地去?他们想不通。一位家长曾瞪着眼睛问我:“到外地上学又怎么毕业后还不是要回厦门工作!”我不懂她所说的“还不是”有什么根据。谁规定厦门的孩子毕业后就该在或只能在厦门工作,就不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工作“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何处无芳草”谁说只能在厦门工作来着?看来还是自己“划地为牢”

    其实,世界大得很,世界上的好地方也多得很,并非只有厦门。厦门再好,也不能把世界之好都集中起来吧?不但世界上、全中国还有比厦门更好的地方,即便总体上不如厦门的地方,也会有它独特的好处。我们实在应该到处走一走,到处看一看,各方面比一比,才会开阔我们的眼界,也才会开阔我们的胸襟。自得其乐地死守一个地方,无疑于“安乐死”安乐则安乐矣,生命的活力却会磨损消沉。更何况,到处走一走,看一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因此即便是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去,倘若把它看作一种体验,也就不会自去。人生百味,苦也是其中一种。在厦门这个美丽温馨大花园里长大的孩子,更该去吃点苦头,否则他的人生体验就太单调了,他的心灵也就难得丰富起来。

    的确,人有时是需要“生活在别处”过一过“别样的生活”的。见多才能识广,少见必然多怪。厦门人既然那样地热爱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园,就更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就像到别人家去串串门,以便把自己家建设得更好一样。当然,我们无意要求厦门也变成北京、上海,或者变成广州、深圳。没有这个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坦率地说,城市太大,其实不好。厦门的城市规模现在正合适。而且,厦门现在也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其他大城市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住房紧张、水资源恐慌等等,厦门都没有。但小城也有小城的麻烦和问题。小城之大忌,是小家子气和小心眼。补救的办法,就是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厦门人走出厦门,甚至应该规定厦门的大中专生必须到外地学习或工作若干年后,才准其回厦门工作。我们当然也应该有选择地从全国各地引进人才,改变厦门的市民结构。苟能如此,则厦门这道“门”就不会变成闭关自守划地为牢的小门,而能够确保成为兼容各种文化、吐纳世界风云的大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