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_厦门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厦门岛 (第6/8页)

漫不经心,那么理所当然。因为厦门的美丽是真实的,厦门人的“家园之感”也是真实的。真实,就不必刻意;真实,就没有做作。因此,尽管中国人常常会有谁的家乡更好一类的争论,但面对厦门人,人们往往会打消争论的念头。

    更何况,厦门岛在事实上又是多么温馨可人舒适方便于是,外地人来到厦门,便会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会爱上厦门。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的外来人口逐年增加,其中既有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引进的人才,也有邻近省份其他地市的外来妹、打工仔。总体上说,厦门的大门是向他们敞开的。尽管难免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也有极个别鸡肠小肚的人会利用职权有意无意地刁难一下,但并不能形成强大的“排外”势力。也许,这里面有一个文化上的原因,那就是:包括厦门人在内的闽南人,原本就是“历史移民”他们是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原迁入闽南的。所以,直到现在,闽南话中还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比如把“无”读作“摩”)。显然,如果闽南人也公然排外,便难免“数典忘祖”之嫌。

    那么,祖上来自中原大地、有着长途迁徙历史的厦门人,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温馨家园,并创造了不同于当今中原文化的另一种文化

    也许,原因就在于厦门是岛,而且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三、岛与人

    美丽小岛厦门,是祖国母亲的娇女。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一个三面大陆环抱、一汛碧波荡漾的海湾中的小岛。她很像我们祖国母亲的一个美丽而娇嗲的小女儿,一面偎依在mama的怀抱里,一面伸出两只小脚丫去戏水。与西安、太原、南京、武汉这些大哥大姐相比,厦门的地位和命运有些特别。她既不是洛阳、江陵、苏州、曲阜那样的古都名邑,也不同于深圳等新兴的“明星城市”她在中国古代史上名不见经传,在近现代史上却榜上有名。1842年,她被列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让出五个新口岸来开放,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而是使贸易逐步由广州移到上海。”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她既没有像上海那样,充当温顺的“老大”承担起养家糊口、供养弟妹的责任;也不曾像广州一样,做一个敢于外出冒险、为别的兄弟姐妹一探道路的“老三”当然,她也决不会有北京那样父母般的权威。她更多地还是像所有那些小女儿一样,娇哄而又乖巧,闲不下也累不着。可以说,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厦门都既不那么寂寞冷清,也不那么非凡出众。五口通商有她,五大特区也有她,但她从来也不是当中最冒尖、最突出的一个。甚至正式被称为“厦门市”也是1933年的事。那时,上海可早就变成“大上海一啦!是啊,厦门太小祖国母亲甚至不忍心让她挑起过重的担子,却又从来不曾冷落过她。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24页。

    难怪有人说,厦门是纯情少女,而且似乎还情窦未开。

    的确,与北京的风云变幻、上海的沧海桑田、广州的异军突起相比,厦门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历程虽然充满戏剧性,却奇怪地缺少大波澜。从海岛渔村到通商口岸,从海防前线到经济特区,如此之大的变化,如此强烈的反差,却似乎并未引起什么大的震荡。厦门人似乎不需要在思想上转什么大的弯子,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所有这些突变和沧桑。厦门,就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漫不经心地就度过了”女大十八变“的青春期。

    于是,厦门人的文化性格中,便有太多的矛盾,太多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理解。

    比方说,厦门人是保守呢,还是开放便很难说。一方面,厦门人的确很保守,很封闭。他们消息不灵通,而且似乎也并不想灵通起来。尽管厦门有着相当好的通讯系统和网络,但在特区建设中却并未很好地把信息当作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厦门过去不是、现在也仍未成为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厦门街头的早点小吃,几十年一贯制地只是面线糊、花生汤、沙茶面那么几种,远不如上海和广州丰富,更逞论引进新品种。风行全国的川菜只是靠着外来人口的增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进厦门,西安饺子宴则终于落荒而逃。直到近两年,才开始有了北方饭店湘菜馆之类,而且和广州相比,生意还不怎么样。这并不能完全归结为口味(怕麻辣)问题,事实上许多吃过川菜的厦门人也完全能够予以接受。问题在于许多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去尝试一下。不敢,或不愿,或不屑尝试新口味(包括一切新事物),才真正是厦门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厦门人又是非常开放的。在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厦门大约最早拥有了自己全方位开放的国际机场。这一点直至今天仍为许多省会城市所望尘莫及。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一进厦门,就大受欢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看来,在厦门,对外开放比对内开放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比接受中原文化更便当,这可真是怪事!

    又比方说,厦门人是胆大呢,还是胆小也很难说。一方面,厦门人常常会给人以”胆小“的印象。”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上海人什么国都敢出,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东北人什么架都敢打,武汉人什么娘都敢骂“,甚至连那些同在闽南地区的石狮人或晋江人,也还有”什么私都敢走“或”什么假都敢造“,厦门人敢什么?好像什么也不敢。但是,另一方面,厦门人的胆子又并不小。两岸对峙时,炮弹从屋顶飞过,厦门人照样泡茶,你说这是胆小还是胆大?不好说吧?

    依我看,厦门人并不缺乏”胆量“,但缺乏”闯劲“;并不缺乏”定力“,但缺乏”激情“。甚至连厦门人自己也承认,”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不属于厦门,而是闽南其他地区如晋江人、石狮人的精神。厦门人的精神,恐怕只好说是”爱泡精神“。他们实在是大爱泡茶“爱泡”远远超过“爱桥”以至于厦门医院的病房里会贴出“禁止泡茶”的告示,而一位厦门作家也会激愤地说:“别的地方是‘玩物丧志’,我们厦门是‘泡茶丧志’!”小小一杯茶,当然泡不掉闯劲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