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厦门岛 (第4/8页)
新鲜事物,也有北京人那样一种见惯不怪,满不在乎的派头。老外来了不围观,歌星来了不追逐;随便什么事在厦门都形成不了热潮,球迷们包一架飞机跟着球队到处看球赛的事在厦门简直难以想象。然而北京人的这种派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毕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种各样的活剧都要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出,北京人可真是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什么样的场面没上过?但即便是北京,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热”厦门却没有。尽管厦门并没有多大的天地,厦门人也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但这丝毫也不妨碍他们自以为是的信念。当一个外地人向厦门人讲述“外面的世界”时,厦门人会宽容而耐心地予以倾听,然后再总结性地说这不过是什么什么罢当老师在课堂上讲雪花的六角形美丽形状时,厦门的孩子们会大度地付之一笑,以为那不过是在讲童话故事。这样一种心态实在是耐人寻味的。它常常会使我们这些外地人觉得厦门人简直就是一个谜。奇怪,他们的这种心态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显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来看看厦门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二、最温馨的城市 在我看来,厦门,也许是中国最温馨的城市。 1998年,广州的《新周刊》策划编辑出版了“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专辑,其中厦门一篇就是我写的,而我那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最温馨的城市:厦门》。此说一出,便得到了相当普遍的认同。厦门有线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告诉我,说许多人都在传阅这篇文章,或在传讲这个说法。后来我也发现不少人在这么说,可见这或许是多数人的共识。 的确,凡是到过厦门的人,差不多都会认同这个城市是一座“海上花园”的说法;而来到厦门的外地人,差不多都能体验到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感。(图三十四) 事实上,所谓“海上花园”或“风景港口”其涵义并不仅仅只限于自然风光。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丽的。但厦门之所以美丽可人,恐怕还在于她很小、很安静、很清洁、很温馨。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地方就那么大,上哪儿都不远,商店什么的安排得都很紧凑,没有北方某些大城市难免的“大而无当”办起事情来也就方便。城里人就那么多,看上去彼此就像街坊邻居似的,打起交道来也就随和。况且,厦门人的性格,总体上说是比较温和;厦门人的作风,总体上说也比较文明。到厦门的商店购物,基本上不必考虑“照顾”营业员的情绪或者顾忌要看他们的脸色,哪怕你是去退货。我们在厦门一百家电退过两次货;因此与营业员相识。以后再去她们柜台,还会过来打打招呼。在内地一些城市时有所见的那些现象,比如两军对峙破口大骂,或者成群结伙地在街头打群架、发酒疯等等,在厦门街上也不易看到。倒是常常可见少男少女们声音低低的在街头没完没了地打磁卡电话,女的娇声嗲气,男的粘粘乎乎。公共汽车来了,大家平静而有秩序地前后门上中门下,上了车也不抢座位。既不会像前些年在武汉那样,小伙子吊在车门上随车走,门一开就把老人小孩挤下去;也不用像在上海那样,必须分门别类地排好“坐队”和“站队”请退休工人来当纠察队员。 说起来,闽南人的性格原本是比较豪爽的。难得的是厦门人在豪爽的同时还有温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厦门市民开始觉得大声吆喝不太文明,也觉得不该给这个城市制造噪音。因此他们学会了小声说话,也较早地在岛内禁止鸣笛。所以厦门岛内总体上是比较安静的,尤其是在鼓狼屿。白天,走在鼓狼屿那些曲曲弯弯、高低起伏的小路上时,几乎听不到什么声音,有时则能听到如鼓的涛声。人夜,更是阒然无声万籁俱静,惟有优美的钢琴声,从一些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小楼里流溢而出,在小岛的上空飘荡,使你宛若置身于海上仙山。 有此温馨美丽的并非只有鼓狼一屿,而是厦门全岛。如果说,鼓狼屿是厦门岛外的一座海上花园,那么,这样的花园就散落在厦门岛内各处。漫步厦门街头(新开发尚未建成的街区除外),你常常会在不经意中发现某些类似于公园的景观:茂密的林木,裸露的山石,可以抬级而上的台阶。住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家,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闻到窗外清风送来的植物的味道。而那些住在海边的人家则有另一种享受:随便什么时候推开窗户,一眼就能看到湛蓝的天空和湛蓝的大海。 当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如此福份。但,即便在自己家里看不到大海、听不到鸟鸣,也没什么要紧,因为你还可以出去走走。厦门可以休闲的地方之多,是国内许多城市都望尘莫及的。尤其是秋冬之际,黄河南北冰雪覆盖,长江两岸寒风瑟瑟时,厦门市民却可以穿着薄薄两件休闲服,从厦门大学凌云楼出发,翻过一座小山,不几步便进入万石山植物园,然后便可在浓荫之下绿茵之上,尽情地享受暖风和阳。当然,也可以骑自行车沿环岛路直奔黄盾、曾靥埯海滩,看潮涨云飞,帆逝船来,在金色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玩累了,带去的食品也吃完了,那么,花上十来块钱,便可以很方便地“打的”回家。我相信,每到这时,无论你是从什么地方迁入厦门的,你都会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 厦门,我温馨美丽的家园! 的确,厦门最温馨之处,就在于她像一个家。 一般地说,厦门的人际关系,相对而言是比较和睦的。学校里,单位上,师生、同学、同事之间,相处也比较融洽。尽管“窝里斗”是咱们中国的“特产”矛盾哪儿都有,但在通常情况下,厦门人大体上还能相安无事,而且也多少有些家庭般的温馨感。比方说相互之间的称呼,除必须加以头衔的外,一般都称名而不称姓,比如“丽华”、“勇军”什么的,宛如家人。无论老头子,抑或小伙子,都可以这样亲切而自然地呼叫自己的女同事,而毋庸考虑对方是一位小姐,还是一位夫人。反过来也一样。女士小姐们也可以这样呼叫自己的男同事男同学。这在外地人看来也是匪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