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1章 (第4/4页)
怀抱里。那次巡回演出一路上他总是一手抱着达娅一手拉大幕,一边吆喝演员一边哄孩子。从那时人们才忽然发现,徐教导员并非没有柔和的线条——有人曾叫他“平行四边形的酋长” 达娅不笑,也不说话,但看得出她心里并非无话。她十分拘束地坐在下铺上。 “你爸爸在几号车厢?”乔怡问。 小姑娘伸手指了指:“前面。” “我去把他找来,你等着。” “不,”达娅捧着水壶站起来。 “为什么?” “不。” 她黑黑的眼睛透着怨艾,嘴绷得很紧。她记得父亲离开部队时,下属们都没有去送他,可她多么爱他们啊。那个早晨,天很冷,下着雾…吉普车开出院门很远,才听见尾随而来的起床号。父亲哀哀一笑:“他们起床喽,该出早cao喽…” 乔怡从挎包里掏出一盒蜜饯:“给,吃吧。”她挨着达娅坐下来,似乎生怕她跑掉。过了一会儿,她把一张纸条交给乘务员,让她送到广播室去。 山西定襄的徐永志同志,请听到广播后到4号车厢,有人找。 喇叭响了。达娅猛抬起头,困惑地看着乔怡。乔怡笑了:“你爸爸马上就来了,他有病,我和他换位子。” 约摸半个时辰,一个穿旧军装的老头出现在乔怡面前。他满脸是汗,显然是从人缝里挤过来的,脸上带着惊慌的表情,他以为达娅出了什么事。 “徐教导员!”乔怡叫道。 他茫然的眼睛陡然亮了,而在亮的同时又陡然陷进深深的眼眶。 “就是你使大喇叭喊我呀?小乔子,你怎么在这里?…”他激动得耳朵都红了。 乔怡赶忙握住他伸过来的手。这手不及从前有力了。五年不见,他的脸似乎增加了长度,缩减了宽度,显得更瘦了。若不是那对颇俊气的剑眉和一身军装,看上去与一个从未出过山的太行老农别无二致。他虽然没佩戴领章帽徽,但依然风纪齐整,浑身透露出一种军人气质。 “我出差。您呢?” “我…也算出差吧。”他笑起来,两个嘴角各聚起三条褶子。 达娅递过水壶:“爸,你吃药。” 徐教导员顾不上她,用手一挡,继续和乔怡说话。“听说你也上了前线?…好样的!都谁去了?”他叉开五指,准备计数。 “数来宝丁万,了不起廖崎,三毛季晓舟,耗子黄小嫚…” “全是水泊梁山的好汉呐!”老头儿开心地笑了“达娅,你回去照看行李,我一会儿就过去。”待女儿一走,他忽然问:“小乔,桑采那娃娃到底出国了?…” “啊,对。”乔怡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军装口袋。那里面有封带香味的信,厚厚的,足有半两沉。她临上车前接到了这封信,到现在还没顾得打开看。她本想就此拆开,和徐教导员一块看,又怕桑采信中写了什么伤他心的话。她上一封信是两年前刚到美国时写的,除了介绍美国之最,例如苹果最好吃、鸡最难吃,牛奶最便宜、烫头发最贵之外,还谈了几句担忧。她不知今后的路该怎样走。她说她曾走过弯路,不过那主要怪徐教导员。 徐教导员期待乔怡的回答。神情有些怯生生的,似乎眼下他不配提起她了。 “她很好,在美国大概上了大学。” “哦,哦…”他还想听点什么,半张着嘴。 而乔怡不知该对他再讲什么。她理解徐教导员对桑采的感情。他曾象父亲一样爱过她。尤其在达娅出现之前,他那丰富而又无处施予的父爱在桑采那里找到了归宿。他记得桑采的生日,记得她的喜好,每逢星期天总是包好饺子叫桑采去吃。他对外人只说自己没有孩子。其实他有过一个儿子,三岁上得了脑膜炎,抢救过来后便痴痴呆呆。他把他送回山西老家,几年后,那傻儿子落井溺死了。 然而,桑采和他的关系最终是令人遗憾的… 徐教导员站起身,掸掸落在裤子上的烟灰:“我过去了,达娅一个人在那边。” “不,你就在这里,我到你那边去…我没病,又年轻…” 两人正推着,达娅满脸委屈地走过来,前面一个包,后面一个包,压得身子都斜了。 “咱们的位子叫人占了!”她说着,眼圈红起来“都怪你!”她瞪着乔怡。 “好了好了,”乔怡赶忙把行李从小姑娘肩上接过来“咱们就在这儿凑合吧,反正下午就到了。” 趁达娅背转身,徐教导员低声对乔怡说:“别谈桑采了,这小丫头最不乐意她…,小孩子家,肚肠子细。”说完他笑起来。 乔怡也笑了:“那好吧,现在谈谈我。您想听哪方面的?” “我记得…”老头儿略一沉吟“你今年二十八了,怎么样?终身大事…” 乔怡苦于寻不着一句最含混的话来回答,她显得有些慌乱。 “我好象听谁说,杨燹要结婚了…” 乔怡愕然地睁大跟睛。 “怎么?他不是和你…?那八成是我搞岔了。人老了,难免东扯葫芦西扯瓢…” 乔怡心神不宁地笑笑。 从行李架垂下的两只红苹果依然晃着,它们在证实这不是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