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经验天梦寻唐流 (第3/3页)
起来:“告诉你们也没关系,不过本王有个条件!” 众人见到我换了称呼,把我变成了本王,知道开不得玩笑,连忙道:“王爷请讲!” “你们都是大唐的大商贾了,整个大唐朝里,比你们更有钱的商人不是没有,但是,也不会很多。你们都是经历大风大狼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我的意思就是,你们想要知道我那个创意,就得将自己发家的过程,或者是经商途中遇到的某些十分得意事情写下来,交给本王!” 下面的人顿时呆了,这个时代,每个人掌握的经商方法那可都是诀窍,要是交给你了,那不是我就没饭吃了? 我解释道:“当然,这可不是什么强制要求,也算一宗交易!我用这个创意换你们所知道的东西,你们可以选择,本王不强求!” 众人交头接耳一阵,然后把目光投到了西江月身上,西江月也只有硬着头皮道:“不知道王爷要这东西干什么?” “呵呵,你们别瞎猜!在历史上,大家都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宝贵,特别是知识,宁愿带进棺材也不教给外人。这样虽然说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却让许多的经验和知识消失了,本王就是要打破这个常规。本王在幽州也建了一个学院,和扬州学院一样,已经建成了,过几日便要开院。本王要在这两个学院里新设商业一课,专门教授商业知识,让更多的人也经商的这个行业!” 我看着众人不解的样子,解释道:“现在大唐海军的第一批船只已经建好,已经交由海军朝幽州进发,也就是说,大唐的海外贸易将迅速打开,到时候,你们认为,天下的钱你们能找完吗?就是教授出去,他们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商人,还需要慢慢磨练,你们的目标应该放到海外,把大唐国内的东西放给他们!再说了,你们难道会怕他们抢了你们的生意?你们现在可都是家大业大的,就那些才起步的小商人,根本没实力和你们竞争。” 听到海军船队已经朝幽州出发,这些商人的眼中都开始冒出的金光。大唐的商人不是不想做海外贸易,关键是没人敢组织,而且海上的风险太大,但是有了朝廷的鼓励,和这位王爷的加入,里面的利润… 在座的都不是闲角,思考一翻之后都道:“我等愿和王爷做这个交易!” “好!”我得意的笑了起来,你们答应了,就表示会参加到海外贸易中来,有人带了头,嘿嘿…再说,学院的商业教科书不也有了? “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买下一块地,把中间的那块做成广场,弄些好玩的玩意在上面,吸引众人前来,而在广场的旁边剩下的地上,建几个卖东西的铺子,可以租,可以卖,可以自己做买卖。这人多起来了,难道还赚不到钱吗?”这可是现代房地产的入门,嘿嘿…“原来如此呀…” “王爷果神人也…” “不愧是王爷…” 众人在知道结果后看着我的目光就成了崇拜的眼色,如此的经营手法,这王爷二话不说就交到了自己的手上,自己那点所谓的经验,也就不入大雅之堂了。 在表示明日便将自己的经验写出来交到我手上后,这些家伙也不留到晚上吃饭了,纷纷告辞,回家去整理东西去了。后来我听说,西江月这家伙和司马豪在扬州城就弄了这么一次,那地价是一天一个价,后来海外贸易打开之后才卖掉,半年时间,他们就赚了十几倍的利润。当然,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有的人亏了,有的人发了。只有胡莱,将新城的商业区中几个好地段全部弄到了王府的名下,按照我说的弄了出来,我可不会卖,那可是赚钱的宝地,据说后来有人出到了十万两银子买一间店铺,胡莱都不卖! “…每千户,建一学堂,由王府支出费用,凡年龄在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者,皆强制入学…” 这是我在我的三块封地上搞出的另一件大事,对于我来说,就这半年,三地给我的纯收入就有一百万两白银,等到饶乐和幽州的钢铁厂建成,和大量移民来到幽州,收入会更多,办这个义学,我每年也不过只支出十几万两银子的费用而已,至于学堂本身,呵呵,当地的士绅抢着帮我修,不让我给钱。 幽州扩建,运河和大海连接,道路的建设,学院的建立,这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赵云留下三万人在新罗省,自己回到辽宁,带着平逆军开始朝北方进发,在他给我的信和给皇帝的奏折上,发出了三个月平复黑龙江、东北两省叛乱的豪言。 看着报纸上对赵云的一片赞叹,和有些人怀疑赵云是不是把海口夸大了,我只是微微一笑。现在两省中真正敢和朝廷大军打的基本上没有,赵云是一边打着招安的旗号一边前进的,这是我让孙德在赵云东进新罗时就发出的消息,让那些少数民族吃定心丸。只要解决了当地少数民族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免除他们那些不合理的税收,我敢打赌,不出两月,这两省就能平定,至于后续管理,那就不是赵云的事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