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月河 (第2/3页)
手随随便便的喊了一声“再见!”车子扬着尘埃驶去。她知道沈在车上,她没有看他一眼就下车了,她知道那样就很够了,他们用不着多余的告别。2“林珊,下午三点钟×教授在艺术馆演讲,还有好些世界名画的幻灯片,一定要来,阿陶的车子坏了,别想有人接你,自己坐巴士来,门口见。”“喂!彭,你猜昨晚我碰见谁了,我知道你赶课,一分钟,只要谈一分钟,求你…哎呀!别挂…”她看看被对方挂断的电话,没有话说,她知道她那批朋友的,他们那么爱护她,又永远不卖她的帐,不当她女孩子。已经上午十一时了,她穿了睡袍坐在客厅里,家里的人都出去了,显得异常的冷静。昨晚舞会戴的手镯不知什么时候遗落在地板上,她望着它在阳光下静静的闪烁着,昨夜的很多感觉又在她心里激荡了,她想,也许我和沈在一个合适的该认识的场合见面,就不曾有这种感觉了。为什么昨夜我们处了那么久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们在各人的目光里读到了彼此对于生命所感到的悲戚和寂寞。她知道她的几个朋友都会有这种感觉,而他们年年月月的处在一起却没有办法真正的引起共鸣。“各人活各人的,”她想起去年夏天一块去游泳时阿陶说的这句话。当时她听了就觉得一阵酸楚,她受不住,沿着海滩跑开了。而那么多日子来他们仍是亲密的聚在一起,而他们仍走“各人活各人的”在那么多快活的活动之后又都隐藏了自己的悲哀,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认识过。“至少昨夜我发觉我跟沈是有些不同的,”她想,我们虽然撇不下“自我”但我们真正的产生过一种关怀的情感,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她耸耸肩站起来去预备下午穿的衣服。谁知道呢?这种感觉要来便来了。一种直觉,她知道沈下午不会去听演讲的,而她在短时间内也不会看到他了。3那天是九月十七号,晚上九点半了。她披了一件寝衣靠在床上看小说,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请读做Kappa,看到《河童》题目后面特别标出的这句话她不禁失笑了,为什么Kappa要读Kappa?大概Kappa就是Kappa吧!好滑稽。门铃响了,她没有理会,大弟喊她,说是阿陶来了,她披了衣服出去,心里恨他打扰了她的《河童》。“来干嘛?”那么任性的问他。“他们都在青龙,盼你去,叫我来接。”“不好,今天人累了,不想见他们,好阿陶,对不起,请你转告他们下次我请…”她连推带拉的把阿陶给送了出去。阿陶有些懊恼,脸上一副沮丧的表情,她有些不忍,觉得自己太专横了,又觉得对自己无可奈何,就是不想去嘛!不想去说废话,不想见那些人。“你不是老没见过沈么?今夜他在那儿。”阿陶在发动他的摩托车时嘀咕了那么一句。她忽然想起原来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她和沈见过了,那天她本想跟彭说的,后来又一直没谈起,也许是下意识的想隐藏什么吧。她知道沈也没说话。她差一点想喊住阿陶了,想告诉他她改变主意了,只等两分钟,一起去,不知怎么她又没说,她只拍拍阿陶,对他歉意的笑笑叫他去了。4第二天,她无所事事的过了一天,看了几张报纸,卷了卷头发,下午坐车子去教那两个美国小孩的画,吃了晚饭陪父亲看了一场电影,回来已经很晚了。睡不着,看了几页书,心里又老是像有什么事似的不安。觉得口渴,她摸索着经过客厅去冰箱拿水。就在那时候,电话铃忽然响了,她呆了一下,十二点半了,谁会在这时候来电话?一刹间她又好像听到预感在对她说:“是沈的电话。”没有理由的预感,她冲过去接电话。“林珊?”“嗯!我就是。”“林珊,我是沈,我想了好久,我觉得应该告诉你…喂!你在听嘛?”“什么?”“林珊,你一定得听着,我明早九点钟的飞机飞美国,去加拿大研究院…喂…喂…”在黑暗中她一手抱住了身旁的柱子,她觉得自己在轻轻的喊:“天啊!天啊!哦…”沈仍在那边喊她——“我要你的地址,我给你写信…回答我呀…”她觉得自己在念地址给他,她不知道自己还说了些什么,然后她轻轻的放下了听筒。她摸索着回到房里蜷缩在床上像一只被伤害了的小鹿,哦!他们为什么不告诉我,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她怪她的朋友,怪任何一个认识她又认识沈的朋友。其实她能怪谁呢?没有人会把他们联想在一起,他们不过是只见过一次面的朋友罢了。哦,天!我们不是如此的,我们曾经真真实实的认识过,也许那根本谈不上爱,但有什么另外的代名词呢?她伏在枕上,带着被深深伤害了似的情感哭泣了。我们没缘,真的没缘。我早知道的,就像好多次完全能应验的预感一样。她受不住这种空空的感觉,就好像是好多次从没有信心的恋爱里退避下来时一样,空得教人心慌。她定睛注视着一大片黑暗慢慢的对自己念着:“明天他要去了,他——要——去——了,他——要——去…”我早该做聪明人,我早该知道的。而她又不肯这样想,她似乎是叫喊着对自己反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