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土耳其苏丹的1851之远东风 (第2/3页)
得到定论的。 就在这时,前方迎面跑来两匹快马,一人是太平军装束,而一人身着蓝衣留着长长油光水滑的辫子,在这群太平军中分外显眼,朱清正一看,却正是几天前赵阔派去宜章联络当地天地会义士的哨探,赶紧了迎了上去。 “好消息,朱大哥,快去禀告将军。”那哨探气喘吁吁的滚身下马,一口气喘的都直不起腰来。 命人把小乞丐带去洗澡换衣服,赵阔在满地食物碎屑的轿子里听了回报,冷笑一声:“清妖无胆。” 原来一接到太平天国长毛大军南下进犯宜章的消息,满清守将大叫一声,然后一言不发的走到院子里,上马,打马出门,绝尘而去,自此以后竟然人间蒸发,再也没人看见过他! 县令更是跳脚,城如果丢了,他小命也没了,满清或者长毛都饶不过他,那时候可没有两军对阵长官可以投降这一国际公法。 一家人哭哭啼啼了一夜,然后找了几个团练和绿营官兵,哭着让他们死守。但一县长官都这个熊样了,军事长官人间蒸发了,谁傻啊替你去死,几个手里有点兵的家伙出来县衙没一个回去召集人马的,全奔自己家去收拾细软逃命去了。 全城人心惶惶,富户慌不迭的逃出城外。 宜章天地会秘密联系了一二百号人,准备等赵阔一到就开城迎接太平军。 “全军进发宜章!”赵阔一摆手。 两天后,5000太平军兵不血刃的开进宜章城。 在县衙里来回踱步的赵阔,不停的听着手下的回报,一边发布着命令,在他身后就放着县令的灵柩,这家伙上吊自尽了,其他家眷逃出了宜章,唯有这样才能保全家庭,直到被从绳子上拖下来扔进棺材,他脸上仍然满是交错的泪痕。 “派人张贴告示,太平军不问穷苦兄弟,只问无良官宦和黑心财主。如兄弟姐妹被匪兵抢掠,可来我这里伸冤。” “派200人维持县城治安,防备有匪徒浑水摸鱼,抢劫放火。” “你带着你的人查抄府库和绿营兵军库。” …。 一道道命令赵阔下的是驾轻就熟,这些都是太平天国占领城市标准程序。 眼下他正等着朱清正带着他唯一创新的命令结果回来。 “禀告将军,属下在全城找到22名读书人,都是秀才、私塾先生之流,有18人参加过清妖科举。”朱清正急急回来,身后跟着一串的儒家门徒。 这些人被带到赵阔面前,战战兢兢的打量了几眼这个长毛头子,开始鱼贯的下跪。 赵阔也在打量他们,这群读书人都穿的很廉价,这很正常,富人和官宦子弟往往都饱读诗书,但人家有本钱跑路,此刻早跑光了,剩下的没钱跑,只能蹲在战火里任天由命,都是等着跳龙门的穷苦士子 以往洪秀全杨秀清他们攻下城池,也不会为难读书人,他们只砸孔庙而已,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孔庙也不砸了,孔夫子又被请回了神殿,甚至和他们痛恨的清妖一样开科考试,因为洪秀全他们发现儒家是非常利于自己控制百姓的,这是条用了几千年的鞭子和蒙汗葯,好用的很。 所以赵阔这次抓读书人的行动是开了太平天国的先河。 赵阔看了看这群人,不满的伸手一指最后面两个:“怎么连七八十岁的老头也找来了?这老身子骨路上死了怎么办,让他们两个滚蛋!” 接着咳嗽了一声,对剩下的人说道:“请各位来,很抱歉。我需要一些读书人教我的官兵识字。你们加入不加入天国,剃不剃辫子,按你们的意思,我不强迫。你们只跟着我一年,我会给你们各位100两银子作为报酬。就当是去外地教一年私塾吧。” 这也是太平天国的惯例,太平天国很少难为手艺人,也不强迫他们,历史上,太平天国占据南京之后,急需医生,就开过一年给1000两银子招医生的价码。而且这些人并不强迫加入太平天国。 一群人面面相觑,突然有个儒生嚎叫了起来:“大王饶命,小民家里上有80岁老母,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幼儿,实在是难荷大王错爱啊,请大王饶我一命。” 这一声叫,顿时好像炸了锅一样,大家都苦苦求饶起来。 要知道,儒生,可是满清的公务员预备班,不管你混的多惨多落魄,只要一次考试得中,穷比马上变身金凤凰。儒家经典是阶层流动的一条天梯,有资格爬上这道天梯,是所有低阶层人的愿望,当然爬上去之后,那些之前狂背的仁义道德、爱民如子还算不算数?谁管?这不过是道梯子而已“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所以不管这些人多穷苦,但是社会身份远远高于普通商民,是精英阶层。 谁想跟着叛军走啊?且不说给不给钱,就算给回来后会不会被满清当长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