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王_第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第2/2页)

风吹在脸上,也未觉得像前几日那么又冷又寒。他们走出镇,真是什么人都没有,而且夜里下过阵雨,早晨天气转晴。

    果然看见了一里远的路上,有个牌坊,再远一些的路上,有两棵细伶伶的杨树,树干不粗,背后绝对藏不住人。一条不宽的小路斜穿过杨树中间。周围杳无人影,两只乌鸦吱吱嘎嘎地叫着,在树梢上飞飞停停,田野非常空旷,不可能埋伏枪手。

    黄佩玉在屋里往腰间掖一把枪,腿上再插一把枪。他抽着一根雪茄,关照屋顶上的手下人:“看仔细。”

    余其扬端着沉重的望远镜,调了好几次“真的没有人,只有一个女人,像是筱小姐,走不动的样子。”

    其他几个人也看了望远镜“好像只有她一个人。”

    黄佩玉扔了烟头,爽气地说:“我去把她接过来,这事可以了结了。”

    屋顶上的人下来了,三爷说:“还是我去,这种事不必劳老板的驾。”

    余其扬说:“还是我去吧?黄爷千万慎重,别出意外。”

    黄佩玉威严地扫了他两人一眼,虽然这两人背叛他的可能性不大,他现在仍是不放心任何一个人。去接筱月桂的每个过程,他这一夜都周密地考虑过,方方面面已做了准备。这屋里的人谁也不知他穿上了护胸钢夹,礼帽里带了夹钢,刀枪不入。等对方省悟到此,他已能伏地反击。

    他走到门口,转过身来,不容反驳地简短地说:“你们全部都等在这里。我一人去。我不想最后这一步出什么差错。”

    黄佩玉命令随他一起来的人等在镇口,为了保证安全,他让两个人爬到屋顶上,端着步枪带着望远镜观察这一带,以防突然冒出狙击手。安排妥当,他自己一个人沿路走去。

    走过牌坊,前面有两棵纤细的杨树,他看到了远处的筱月桂果真在荒野小路上,眼睛上蒙着布,双手别在背后。憔悴不堪的筱月桂好像听见了他的脚步声,马上激动地转向他,艰难地试着朝他这个方向走了两步,脸上似乎泪痕斑斑。脚下坑洼不平,她身子一歪,跌在地上,却努力想站起来。

    黄佩玉看到这是个绝对安全的地方。重见筱月桂,尤其是她这个惨样,他心里陡地升起了思念之情,毕竟这个女人懂得怎么使他高兴,这是另外的女人办不到的事。而且占有这个女人,使他足以笑傲上海滩:英雄必有美人,况且是个百依百顺的美人。

    这个事件拖得太长,让他的名声大损,现在终于可以结束了。在这几秒钟里,黄佩玉甚至觉得他对筱月桂未免太冷了一些,让她受苦了。他会如他许诺的那样,好好爱惜这个女子。

    于是他快步走过去,就在他穿过两棵树之间时,绊动了炸药引线,顿时火光冲天而起。

    筱月桂伏倒在地上,紧捂着头,前面有一个大树桩挡着。火光之中,尘土和杨树叶从她身上呼啸掠过。

    一片烟雾,一时什么都看不见了。

    那一班子人全部狂奔过来,他们大叫:“老板!老板!”烟尘还没有散尽,但是他们看到黄佩玉的身体已炸成碎块,仅剩下秃桩的两棵树上挂着rou块,戴着钢礼帽的脑袋飞落到田里,钢护甲被炸得变了形,里面空了。在场之人虽然全是见惯杀人场面,都惊吓得脸色惨白。

    “我的老天,这么杀人太毒辣!”

    “老板怎么会上这个当!”

    “嗨!什么绑匪安排出这样的毒计,撕双票,一杀二!”

    余其扬发现筱月桂震晕在地上,一身覆盖着烟灰和血滴。扳过筱月桂身体来,发现她双手铐着,被链条锁在一棵老树桩上,眼睛蒙着布。余其扬赶快帮她解下蒙眼睛的布。她的头发被剪得不长不短,衣服七零八碎,脸上全是硝烟熏痕。再看仔细一点,她似乎没有明显的外伤。

    “筱小姐真是侥幸。”

    “虎口余生,大难不死啊!”筱月桂眼睛紧闭,嘴唇发青,摇了几下,仍是不见反应。余其扬赶紧给她捏虎口,她终于睁开眼睛来,看到眼前血腥的场面,马上又晕倒在余其扬的怀里。三爷举枪打断那套住筱月桂的链条,他对准手铐相连处,瞄得准极,仅一颗子弹就击断了。

    汽车开了过来,他们把筱月桂抬进车。黄佩玉的零皮碎rou,他们不敢处理,留下几个人看守,回东昌镇打电话找警察局。

    到了陆家嘴渡口,车子等着上车渡。一旁的渡船已经是柴油机的了,冒烟很少。筱月桂依靠着车窗静静地坐着,不时有人遮住她的视线,她就闭上眼养神。等人走开,她费力地朝江上望,那对岸的上海外滩,大厦幢幢耸立,高楼区向南向北延伸了很多。十里洋场已经远远不止十里。

    江水在耀眼的阳光下荡漾,车渡升起锚,吹响笛子,缓缓掉头朝对岸驶来。

    师爷在码头上感慨万端:“想当年,光绪23年,1887年,常爷在刀光血影危难之秋,勇挽狂澜,为上海洪门复兴立基。第三年就是康梁之变,牵连上海洪门,各地风紧抓人,多靠常爷处变不惊,铁腕维持,才躲过一劫!”

    师爷原来和常力雄一样是落第秀才。但是他没有常力雄的武功,也缺乏气魄,只是饱读历史,又学了奇门遁甲等,所以成了洪门的老军师,人称小诸葛。洪门数易山主,他资格再老,也只有辅佐。

    他扳着指头算着“1907年,光绪驾崩前一年,常爷死难,又亏黄爷见义勇为,接掌洪门,历经变乱。不料八年后,今年,1915年,黄爷又死于非命。洪门多死难之士,今后局面,如何了得?!”师爷说得自己老泪纵横“四顾茫茫,何处英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