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_第四章诗人在逃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诗人在逃跑 (第2/5页)

发抖。这是什么命运!

    最后他把课本推到一边(已经夜深了),沉思着他那写了一半的诗。他正在写一个叫简的无产者,他想靠使梦实现来扼杀他那美好生活的梦。他一只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挽着他的恋人,由大批同志簇拥着,大踏步走进革命。

    那个胆怯的法律学生(是的,当然,这是伊希·沃尔克)看见桌上覆盖着鲜血,许多鲜血,因为

    一个被扼杀之梦的

    伤口是恐怖的。

    但是,他不害怕;他知道,一个真正的男人决不会害怕鲜血。

    商店六点打烊,他在对面的拐角觑视,他知道那位女出纳员总是在六点过几分离开,不过他也知道,她总是由同一个商店的一个年轻的女售货员陪伴。

    出纳员的这个朋友一点也不漂亮;事实上,雅罗米尔还认为她几乎很丑。这两个姑娘截然相反:出纳员是黑发,另一个却是红发;出纳员体态丰满,另一个却瘦骨伶仃;出纳员少言寡语,另一个却喋喋不休;出纳员令人感到神秘的熟悉,另一个却使人反感。

    他监视了好几次,希望有一个晚上这两个姑娘会分别离开,这样他就可以对那位黑头发姑娘说话。但是,这种情形从来没发生。一次,他跟踪她们;她们穿过了几条街,走进了一幢公寓房子;他在这幢楼房前来回踱了大约一小时,然而,她们俩没有一个出来。

    沃尔克太太从家乡来看望他,听着她的她朗诵诗歌。她感到心满意足:儿子仍然是属于她的。不管是别的女人还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都没能把他从她的身边夺走。相反,倒是女人和世界被圈在这个有魔力的诗歌中心,她自己招来围着她儿子的一个圈子,她秘密地君临其上的一个领域。

    他正在朗诵一首他写的怀念她母亲,即他亲爱的外祖母的诗:

    我将奔赴战场我亲爱的外婆

    为了这个光辉世界的荣耀…

    沃尔克太大的内心处在安宁之中。让她的儿子奔赴战场,让他一只手拿着锤子,一只手挽着恋人吧。这没有什么损害。毕竟,他的这个世界包括她,外婆,家庭厨房,以及她反复给他灌输的一切美德,让这个世界看见他手里拿着锤子吧。她非常清楚,在世界面前游行与进人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事。

    这位诗人也意识到了这个区别。只有他知道在诗歌的房子里当一名囚犯是多么抑郁。

    只有真正的诗人才知道他多么渴望不当一名诗人,渴望离开笼罩着令人耳聋的沉默、装满镜子的房子。

    一个梦的领域的逃亡者

    我将在人群中找到我的安宁

    把我的歌变成诅咒。

    但是当弗朗季谢克·哈拉斯写下这些诗句时,他并没有同街道上的人群在一起;他正在里面工作的那个房间是安静的。

    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一个梦的领域的逃亡者。相反,那些他正在描写的人群倒是他那梦的领域。

    他也没能把他的歌变成诅咒,确切地说,他的诅咒却在不断地变成歌。

    难道就没有逃离这所装满镜子的房子的路吗?

    然而我

    克制自己

    把我的脚后跟

    踩在我自己的

    歌喉上

    维尔迪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写道。雅罗米尔懂得他。诗的语言如今在他看来就象母亲内衣柜里的精细网织品。他好几个月没有写诗了。他一点儿不想写。他在逃跑。母亲要他去市场买东西他就去,但他一直锁上他的写字台抽屉。他已经把现代画的复制品从他房间的墙上取下来了。

    他又贴上了什么呢?卡尔·马克思的像片?

    不。他贴上了他父亲的像片。这是一张1938年的照片,正是不幸的大动员时期,他父亲穿着一件军官制服。

    雅罗米尔喜爱这张照片,他对这个男人几乎不了解,而且这个男人正在从他的记忆中消失。他怀念这个足球队员,士兵,囚犯。他非常怀念这个男人。

    哲学讲堂里挤得水泄不通。几个诗人坐在讲台上。一位满头浓发的青年,穿着青年协会成员那些日子正流行的蓝色衬衫,正在讲话:

    "诗歌在革命时期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诗歌充当了革命的代言人,反过来革命又把诗歌从孤独中解放了出来;诗人现在知道,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正在倾听他;对青年人来说,诗歌和革命完全是一回事。"

    然后第一个诗人站起来,朗诵了一首诗,描写一个姑娘和她的恋人断绝了关系,因为这个在她旁边车床工作的年轻人很懒惰,没有完成他的生产定额。年轻人不愿失去他的姑娘,于是开始满腔热情地工作,很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红星就钉在了他的车床上。其余的诗人接踵发言,朗诵诗歌,歌颂和平,列宁,斯大林,反法西斯斗争中的烈士,以及超额完成任务的工人。

    青年人对青春所有的巨大力量一无所知。但是,现在这个站起来朗诵的白发如银的诗人却知道它。

    他用悦耳的嗓音宣称,那些与年轻的社会步伐一致的人是年轻的,这个年轻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那些与未来一道前进的人是年轻的,他决不朝后看。

    按照这位白发如银的诗人的观点,青春不是人生一个特定时期的名称,而是超越任何具体年龄的一种价值。这个思想用恰当的诗表达出来,成功地达到了一个双重目的:既恭维了年轻的听众,又神奇地抹掉了诗人皱纹,使他成了一个与青年男女同等的人,(因为他清楚地表明,他是与未来手挽手前进的一个先锋)。

    雅罗米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