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大明正德秘史明之计 (第1/3页)
第十八章 阳明之计 大军行了一日,半路上就接到了王阳明的快报,原来宁王的军队已经出了南昌城,据报,宁王留他的亲信宜春王朱拱条率一万多叛兵守卫南昌,而自己统帅六万精兵,号称十万,正在围攻九江城。情况万分危急,王阳明一方面加紧调集各地方的兵马勤王,一方面向朱玉刚请示该怎么办。 朱玉刚接到王阳明的书信,沉思了良久,才想起应该召开一次军事会议,他把书信上所说的战况和大家说了,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皇上,王大人他为何如此不懂军情?他应该及早组织兵马前去抵抗呀,等他请示后,恐怕宁王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了!”一员武将早就听说皇上非常器重王阳明,看他如此作法,有违兵道,忍不住出言讽刺。 一旁的戎帅听到有人讽刺他心中的偶像,而且还是自己实际上的恩师,忍不住说道:“王大人绝不是那种人,难道他会不懂得军情紧急要便宜行事吗?” “那他究竟是什么意思?”那武将还是不依不饶。 “好了,你们两个不用再争了。”朱玉刚及时制止住了二人,然后他稳稳说道“朕明白王阳明的意思,虽然他没有明说,朕现在就下旨,南方各省兵马统统由王阳明节制,并且他可以便宜行事,不必向朕请示。” 众人一听,都恍然大悟,原来王阳明是这个意思,这人实在厉害,竟然想出这招来取得兵权,如果开口向皇上要的话,不免有些嫌疑,如果被人说些闲话的话,皇上也不一定能将兵权给他了。也只有皇上和他相交一场,才能识破他的本意,这下他可以大展拳脚了。传旨太监走时,朱玉刚又交给了他一封给王阳明的亲笔书信,他明确指出,千万不能让宁王攻占南京城,这是太祖当年定下的首都,政治意义非常重要,战略上也是非同小可的。他相信凭宁王的能耐是绝不会想到出奇兵直奔京师的,所以这点可以不用担心,但他的手下究竟有无能人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人劝说宁王进攻南京,陈述其中的厉害关系,恐怕宁王也会动心,所以他还希望王阳明尽量拖延宁王进攻南京的时间。 王阳明接到圣旨的时候,正在和手下众将商议对策,最近这几日,宁王的军队进攻九江越来越急,九江眼看就要不保,而王阳明手中的军队又不多,如果贸然去救的话,不仅九江救不出来,恐怕自身也难保。派到附近的州府去求救,但是那些军队又不受自己节制,各自为政,不肯出兵,正当王阳明急得焦头烂额时,朱玉刚的圣旨到了,这不亚于三伏天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兴奋得差点像个孩子似的跳起来。 “大人如此高兴,是不是皇上派大军前来救援了?”手下的武将问道。 “是啊,皇上派了十万大军,而且还是御驾亲征。” “是吗?那真是太好了,这回不怕宁王他猖狂了,一定能够将他彻底消灭!”手下欢呼起来。 “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了,皇上的大军刚出京城不久,离我们还很远,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渴,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王阳明沉重的说道。 看到手下又一片黯然时,王阳明又说道:“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担心,皇上派人送来的圣旨上说,南方各省的兵马皆由我节制,这下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太好了,这下不怕他们不肯出兵了!” “不过,现在令我担心的是九江即将沦陷,宁王下一步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南京,南京乃军事重地,政治上又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被宁王攻占的话,影响将会很大,而且对我军的士气打击也会很大,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宁王占领南京。” 吉安府知府伍文定说道:“但是现在宁王势头正盛,如果他得了九江的话,一定会乘胜追击,顺流而下,直取南京的,依宁王的性格,又尝到了甜头,他绝不肯善罢甘休的。” “宁王对南京是志在必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所调集的兵马一时之间又赶不过来,这非常棘手,如果能够拖延宁王十来天的时间进攻南京,那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了,到时候所有兵马到齐,宁王也无可奈何了。”王阳明的弟子冀元亨忧虑的说道。 “元亨说的有理,不过你们不必担忧,我有一计,能让宁王暂时不会去进攻南京。”王阳明胸有成竹的说道。 “哦,请大人快说!”众人一听,顿时惊喜的催促道。 “宁王为人多疑,且行事不果断,如果有人对他说官兵将要进攻南昌,他恐怕就要迟疑了,南昌是他的根本所在,如果丢了的话,不仅对叛军的士气影响很大,而且还直接抄了他的老窝,所以他不得不再三考虑,这就为我军争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