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节近狼者狼 (第1/3页)
第32节、近狼者狼 蚊灾刚刚开始,山沟里的艾草割不完,抗灾的关键,在于是否备有足够的干牛粪。无需催促,整个大队的女人和孩子,都在烈日下翻晒背运牛粪饼。 在额仑草原,牛羊的干粪是牧民的主要燃料。掰开干粪,里面的成分多是干草纤维,有如马粪纸,点燃后并没有臭味。在冬季,干牛粪用来引火,那时的燃料主要是靠风干的羊粪粒。因为家家守着羊粪盘,每天只要在羊群出圈以后,把满圈的羊粪粒铲成堆,再风吹日晒几天后,就是很好的燃料,比干牛粪更经烧。但是在草原的夏季,羊粪水分多不成形,牧民在蒙古包里就不能烧羊粪,只能烧干牛粪。然而在夏季,牛吃的是多汁的嫩青草,又大量地喝水,牛粪又稀又软,不像其他季节的牛粪干硬成形,因此必须加上一道翻晒工序。 夏季翻晒牛粪,是件麻烦事和苦差事。每个蒙古包的女人和孩子,一有空,就要到营盘周围的草地上,用木叉把一滩滩表面晒干、内部湿绿的牛粪饼一一翻个,让太阳继续暴晒另一面。再把前几天翻晒过的牛粪饼,三块一组地竖靠起来,接着通风暴晒。然后,又把更早几天晒硬了的牛粪饼,捡到柳条筐里,背到蒙古包侧前的粪堆上。但是刚背回来的牛粪还没有干透,掰开来,里面仍然是潮乎乎的,此时把外干内湿的牛粪堆在粪堆上,主要是为了防雨。盛夏多雨,如不抓紧时间,一遇上急雨,粪场上晾晒多日的牛粪,不一会儿就会被雨淋成稀汤。而堆在粪堆上的半干牛粪,遇雨则可马上盖上大旧毡。雨过之后,再掀开暴晒。 在草原夏季,看一家的主妇是否勤快善持家,只要看她家蒙古包前的牛粪堆的大小便可知晓。知青刚立起自己的蒙古包时,不懂未雨绸缪,一到雨季,知青包常常冒不出烟来,或者光冒烟不着火,经常要靠牧民不断接济干牛粪,才能度过雨季。到了两年后的这个夏季,陈阵杨克和高建中都已懂得翻粪、晒粪和堆粪的重要性,他们包门前的“柴堆”也不比牧民的小了。 陈阵和杨克一向讨厌琐碎的家务活。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把读书的时间拆得零七八碎,使他们烦心恼火。但是,自从养了小狼以后,一项项没完没了的家务活,成了能否把小狼养大的关键环节。家务活一下子就升格为决定战役胜负的后勤保障的战略任务。于是他俩都开始抢着料理柴米油盐rou粪茶这七件“大事” 按常年的用量,陈阵包前的“柴堆”已足够度过整个夏季。但突降的大蚊灾,使用柴量成倍增加,牛粪堆很快一日日矮缩下去。陈阵决定用狼的劲头,忍受一切劳苦闷热和烦躁,把柴堆迅速增大几倍。 高原的阳光越来越毒,陈阵这身像防化兵服一样的厚重装束,让他热得喘不过气来。他背着沉重的粪筐,只背运了两三筐,就感到缺氧眩晕,闷热难当,步履艰难。汗已流干,防蚊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汗迹花白,此刻已经成为背在身上的,干硬板结的盐碱地了。但是他望着在轻烟薄云下安稳睡觉的小狼、小狗、大狗和大白马,不得不咬牙坚持。 此外,他肩上还背负着远比半湿牛粪更沉重的压力。他咬牙苦干,不仅是为了小狼和狗们,也是为了羊群。这近两千只羊的大羊群,是他和杨克两个人的劳动果实。两年多来两次接羔,他俩接活的羊羔就达两千多只,已经被分出过两群。他俩顶风冒雪,顶蚊暴晒,日日夜夜与狼奋斗,一天24小时轮班放羊下夜连轴转,整整干了两个春夏寒暑。羊群是集体财产,不能出半点差错。蚊灾加狼灾,如稍有疏忽,就会变成可怕的“双灾” 这么大的一群羊,每夜非得点五六盆烟才够。如果艾烟罩不住整个羊群,羊群被蚊群刺得顶风狂跑,单靠一个下夜的人根本拦挡不住。一旦羊群冲进山里,被狼群打一个尸横遍野的大伏击,有人再把这责任与养狼的事情联系起来,那可就罪责难逃了。巨大的压力和危险,逼迫陈阵咬紧狼牙,用狼的智慧、勇敢、顽强、忍耐、谨慎和冒险精神,把他养狼的兴趣爱好坚持下去,同时又能磨练出像草原狼那样顽强桀骜的个性。陈阵忽然感到他有了用不完的力气和不服输的狠劲。 陈阵一旦冲破了疲劳的心理障碍与极限,反而觉得轻松了。他不断变换工种,调节劳动强度,一会儿背粪,一会儿翻粪,越来越感到有目标的劳动的愉快。同时,他渐渐发现了自己如此苦心养狼,好像已经从一开始仅仅出于对狼的研究兴趣,转换成了一种对狼的真切情感,还有像父母和兄长所担负的那种责任。小狼是他一口奶、一口粥、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